[專題] 美食恆久遠 銀幕永流傳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3年前 (2012/07/03 13: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12/6/30 中國時報【(執筆/張士達)】 台灣電影近年逐漸甦醒,產量大幅增加的結果,讓台灣飲食文化也得到了繽紛多元的呈現 。而隨著台灣電影紛紛打進國際影展或售出海外版權,美食也為台灣作了最好的國民外交 。 夜市不僅是台灣人共同的生活記憶,也是外國觀光客的旅遊重點。二○一○年開春的《艋 舺》,便以一九八○年代萬華幫派的故事,讓廣州街夜市成為片中最重要地標。而《一頁 台北》描述當代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景點也換成了年輕人與外國留學生最愛的師大夜市, 郭采潔與姚淳耀從師大夜市開始,被人追逐一路奔逃,也讓許記生煎包與燈籠滷味等當地 美食一一入鏡。《雞排英雄》在二○一一年春節接棒,將夜市題材進一步發揚光大,以一 群夜市攤販之間的感情與衝突,再度創下驚人票房,也證明台灣觀眾對於夜市無可取代的 獨特情感。 台灣人最愛的另一種在地特有美食型態─熱炒店,則在張作驥導演的《當愛來的時候》中 ,成了主角家族的背景,女主角與大媽、二媽三個不同世代的女性,分別走過不同的苦而 得到成長。鈕承澤執導的《愛》,也不約而同地以熱鬧的熱炒店作為主角家族背景,由龍 劭華和于美人搖身變成老闆夫婦,阮經天與陳意涵這對兄妹則各自有著不同的感情困擾, 家人的問題都在飯桌上談開,正如全世界任何地方的華人一樣。李安導演也曾坦承「我最 會拍的就是飯桌戲了」,從他的華語片《飲食男女》到英語片《胡士托風波》,都讓主角 家庭在飯桌上演秘密的揭發與衝突的和解,從飲食之間看盡感情。 還有更多國片導演從台灣的飲食型態中發展出劇情。《聽說》中的彭于晏家裡開便當店, 他也藉由送便當,而與陳妍希、陳意涵這對姊妹譜出一段感人故事。《愛的麵包魂》透過 傳統與西式麵包店間的差異,反應女主角陳妍希對於兩種不同感情的掙扎取捨,也暗喻了 台灣在追求西式創意與堅守本土色彩間的兩難。《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則以近年流行 的精緻素食,反應兩岸在長年相隔之後,另一種人生中的感情境界。 也有導演從台灣食物中找到視覺的隱喻,李啟源《河豚》中的金針花田美到不可思議,幾 乎具有超現實色彩,也成了男女主角逃避塵世情慾流動的舞台。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 則在夏季缺水時以紅豔多汁的西瓜暗喻人性最底層的慾望,為台灣美食在台灣電影中留下 了最經典的存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文章代碼(AID): #1FyeHBS5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FyeHBS5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