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面對中國市場 合拍片是出路還是困局?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8年前 (2016/01/14 15:20), 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娛樂重擊產業系列報導】(三)/面對中國市場 合拍片是出路還是困局?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19909 文/鍾明非 2015年兩岸三地合資電影票房 片名 資金 全台票房粗估(台幣) 大陸票房(人民幣) 追婚日記 中國, 台灣 8300萬 4953萬 刺客聶隱娘 中國, 台灣, 香港 4500萬 6140萬 剩者為王 中國, 台灣, 香港 3100萬 6146萬 重返20歲 中國, 台灣, 韓國 2300萬 3.66億 念念 台灣, 香港 1100萬 1390萬 風中家族 中國, 台灣 800萬 278萬 落跑吧!愛情 中國, 台灣 700萬 500萬 訪問電影人一輪下來,大部分受訪者的結論不外乎兩種:「台灣電影到底要不要面對中國 市場?」或者:「現在問這個問題會不會太晚?」 還是從 2015 年台灣電影票房排行榜說起。賣座前 10 名出現了 3 部操作成功的浪漫愛 情片:《追婚日記》、《剩者為王》、《 234 說愛你》,其中前兩部都是兩岸合資,都 是台灣明星主演,都在大陸拍攝,「嚴格來講《追婚日記》和《剩者為王》的主要資金與 幕後團隊幾乎都是大陸。」得藝國際總監莊啟祥開玩笑說:「這兩部根本台皮陸骨。」 不過這兩部都是贏了台灣、輸了中國,尤其《追婚日記》,12 月 4 日兩岸同步上映,一 個月的時間全台灣開出漂亮的 8300 萬台幣,但是在大陸 4953 萬人民幣的成績,只能說 差強人意,為什麼? 資深記者鄒念祖覺得「 30 歲以上單身上班女郎」這個族群一直存在,她們想看電影,但 台灣影壇未能滿足這群人的口味,《追婚日記》恰恰填補空缺,劇情反映了女主角在追尋 職場成就與個人婚戀之間的現實矛盾,感情上夾在浪漫藝術家與高富帥公子中,也大大滿 足了 fantasy,「雖然《追婚日記》努力打造時尚大片的氛圍,但我不會拿它來和《小時 代》比,《追婚日記》中林依晨的處境,跟《高年級實習生》的安海瑟薇還比較接近。」 鄒念祖這麼說。《高年級實習生》在北市票房越過指標性的一億元超高門檻,是近幾年來 最賣座的浪漫愛情喜劇,所以鄒念祖指出的族群可能真的被台灣電影忽視太久了。 問題是這部在對岸叫《杜拉拉追婚記》的「高顏值電影」,演員陣容囊括台灣的周渝民、 林依晨、陳柏霖,以及韓國的 Nana,結果在大陸根本不賣座。影評人塗翔文對兩岸合拍 就沒那麼樂觀:「我們都逃脫不了面對中國市場這件事,但這塊其實沒想像得這麼容易, 兩地市場口味完全不同,左右逢源的電影屈指可數 。」 純台資片《 234 說愛你》的例子頗值得參考,本片原為文化部補助 300 萬拍攝的電視電 影,後來因為林依晨加入又多找到一些資金,製片決定把這部提升為電影。命運多舛, 2013 年初殺青後資金用盡,後製停擺,其間數度去中國找錢,卻因為劇情「三觀不正」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資要求部分重拍,耗了一整年跟中方無盡的開會改本都 未落實。直到 2014 年夏找到新的台資加入,也就是曾經出品《閨蜜》和《被偷走的那五 年》的台灣凱擘影藝,他們根據前兩部成功例子,提出新的行銷方向與劇情建議,再去巴 黎補拍才完成,繞了一大圈還是沒拿到中國資金,但中間折騰了兩年。 導演張瑋真提到這段艱辛過程,如今覺得都是學習:「《 234 說愛你》發行時,凱擘團 隊堅持要像《閨蜜》和《被偷走的那五年》那樣,用泡泡糖包裝,先把女性觀眾吸進來再 說。」結果證明是對的,「 《 234 》第一波是晨粉捧場,然後是女性拉朋友一起看,跟 著是年紀再大一點點的女性,大概 20 底 30 多歲,網路上累積比較多好雷後,大學生進 場了。我感覺《追婚日記》也是這樣,因口碑而生出第二波觀眾。」 中國電影工作者石秤指出,《追婚日記》和《剩者為王》中國市場失利的原因不盡相同, 但主要都和選角有關,雖然兩部男女主角賣相都不錯,但實際人氣比起大陸藝人相對弱。 主因在大陸電視綜藝興起,人氣與買氣開始往綜藝咖集中,「大陸綜藝咖的觀念已經與台 灣不同,主流綜藝節目找的是電視與電影明星,這是港台明星不做的事情。」石秤說, 2015 年 11 月與《剩者為王》同檔的是《前任 2:備胎反擊戰》,後者的綜藝咖演員接 地氣,彭于晏與舒淇雖然好感度夠,但與粉絲互動量並沒有前述演員高,因此整體宣傳氣 勢比較弱。 「從 2013 年左右開始,港台演員在大陸逐漸少有以前的影響力,主因在本土化節目與環 境生態已經養成,港台明星或有舶來品效果,但多數沒掌握到這個風向,也不見得願意配 合相關『生態』,因而在影響力上掉隊。」某些大陸電影明星在參加電視綜藝節目後人氣 爆漲,Angelababy 2014 年開始上《奔跑吧兄弟》就是個例子。 關於合拍的問題,石秤認為台灣合拍起步慢,「大多數台灣導演或片商習慣作者導向的作 品,因此在講求類型、商業化、面向市場的大陸嚴重水土不服。」因此也可以回答為何兩 岸通吃這麼難?因為申請合拍片,卡司必須兩岸演員都有,石秤在此指出台灣一個隱形的 關鍵心態:「現階段台灣創作者,並沒有找到一種合理、自然的方式,讓大陸演員融入台 灣電影作品。而大陸的本土作品因為知道透過配音或其他方式讓港台演員自然融入,反而 變得容易接受。」但更殘酷的可能是:「近年越來越少有台灣演員能在大陸本土作品中取 得重要角色了。」 「由台灣立項的合拍片,大多可以看到某種台灣本位主義思考。」石秤觀察多數申請合拍 片的公司或項目,都是住台灣偶爾到大陸出差,然後用「這種電影在大陸也能賣,那我的 也可以」之類的簡單心態來操作合拍片。石秤認為,如果台灣片商一開始沒有深度市場調 查,只想用合拍名義,套到「自己本來就熟悉的觀眾」,要成功自然難。「在大陸很多被 影評罵慘卻大賣的本土片,其實有很多在地性的賣點與心理,這些不見得是外來人能捕捉 的。」 但中國電影市場的井噴現象「看得到吃不到」,還是讓台灣影人心底有點癢癢的,譬如到 1 月 5 日為止,《尋龍訣》上映 19 天收 15.69 億人民幣,該片總監製陳國富和編劇 張家魯都是台灣人,是否剛好證明了前景娛樂總經理黃茂昌所說的:「台灣現在只能以個 體技術的成就被中國生態圈納入,而不可能是兩個生態圈的結盟合作,譬如中港或中韓電 影圈?」 石秤認為中台兩個生態圈是可以合作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妥善利用自己的優勢,創造屬於 自己「具有全球化特色的在地產品」,「我不清楚《追婚日記》、《剩者為王》是不是因 為做到這點而在台灣大賣,但是按照 2015 年的影壇現象而言,相較台灣,大陸現在更有 能力製作『全球化特色的在地產品』。」石秤舉例,台灣觀眾這兩年透過視頻追看中國電 視節目的習慣已經養成,「在這些免費產品完全擴散後,文化認知隔閡減少了,下一步就 是付費觀看中國電影。」 現在問「台灣電影如何面對中國市場?」其實不會太晚,首先要改掉的是自己未覺察的本 位主義心態,並從過去的「文化優勢」中醒過來,謙虛面對情勢已經逆轉的現實,黃茂昌 的分析殘酷但精準,他說:「台灣娛樂產業曾有過輝煌的一頁,對中國產生很深刻的影響 ,所以市場上既有的玩家只想著如何複製過去的風光,很抱歉,這種生產心態還是傳統的 ,絕對不可能締造新猷。」 或許,像資深監製葉如芬這樣走過台灣電影谷底的製片,她的感受是最實際的:「經歷這 一切,現在我才知道,繼續拍下去就對了,繼續拍才能一爭高下,只有繼續拍才會有量, 有量才有解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251.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urmovies/M.1452756015.A.99C.html

01/30 08:43, , 1F
少女也沒合拍,一樣賺錢,不是合拍就能賺錢,而是題材選擇
01/30 08:43, 1F

01/30 08:45, , 2F
你如果拍一部中國的悲情城市(天安門)試試看,看賣不賣
01/30 08:45, 2F

01/30 08:46, , 3F
前提是你必須站在對政府有力的角度拍天安門,像侯導一樣
01/30 08:46, 3F

01/30 08:49, , 4F
侯導就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拍228,馬上大賣加拿國際大獎
01/30 08:49, 4F

02/04 14:30, , 5F
我的少女時代也是合拍的。他的出資方來自華策影業,是
02/04 14:30, 5F

02/04 14:30, , 6F
中國公司。
02/04 14:30, 6F
文章代碼(AID): #1MbqmlcS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MbqmlcS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