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拍出好電影 讓台灣走向國際
拍出好電影 讓台灣走向國際
溫子衡/教(南縣佳里)
金馬盛會四十周年,老、中、青三代影星踴躍參加。但是應邀來台的大陸影帝陳道
明關於金馬典禮的一席話,將筆者拉回台灣電影現狀殘酷的一面。
陳道明表示:「現在台灣電影好像快不在了,金馬獎變成給別人評價……。」並強調「
金馬是台灣的」、「台灣有很好的電影導演」等。看看實際的情況,不得不慨嘆真的是
如此。
以前年第三十八屆金馬獎為例,最佳影片與影后都是由「榴槤飄飄」這部香港導演與大
陸演員合作的影片獲得;最佳導演與影帝由「藍宇」這部影片獲得,得獎的同樣是香港
導演與大陸演員。去年第三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影帝、影后分別由香港電影「香
港有個荷里活」、「三更之回家」及「見鬼」獲得。在今年金馬四十的盛會中,三十一
部報名影片(劇情片)中,台灣電影只佔八部,不禁令人深深感慨。
台灣的電影在先天上有著市場太小的限制,無論是自籌財源的拍攝作品或是政府輔導金
贊助的電影普遍票房慘澹,電影從業人員信心不斷遭受打擊,於是電影產量逐年萎縮,
產量萎縮的結果造成人才斷層的危機,雖有好的導演卻更有心無力,因此台灣的電影在
不斷的惡性循環下,難有生氣。
政府用心想提高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其實「電影」就是一項很好的工具,透過叫好又
叫座的電影不但可以讓台灣走出國際,更能將台灣的文化介紹給全世界。
因此政府應該更加重視台灣電影文化的推廣與支持,尤其是經費贊助與人才養成這兩大
部分,透過完善的人才育成培養出源源不絕的電影生力軍,再以充裕的經費鼓勵這些人
才投入與創作,甚至可以在初期每年不計成本的投下鉅資,結合台灣優秀導演,拍攝高
成本、大製作的指標性電影,起示範與帶頭的作用。
台灣的創作者也應致力於電影品質的提升,以宏觀的視野創作,不應將市場局限於台灣
本島,先將目光放在兩岸三地的廣大華人市場,成功踏穩腳步後再向國際進軍。
此外,我們還可以學習國外好萊塢的宣傳手法,例如,製作一系列的「幕前幕後看電影
」特輯,或用創意拍攝精彩的廣告預告片等方式,來包裝推銷台灣的電影,吸引觀眾走
進戲院。
最近天氣好冷,台灣的電影更冷。期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對台灣電影更加用心與支持,吸
引更多有志者投向電影製作,有了初步成果後,無論國內或國外的觀眾自然會有更大的
原動力走進電影院;當投資有了報酬,就可以鼓勵創作者拍攝出更好的電影,讓台灣電
影處於良性循環的健康環境下,讓台灣電影的春天早日來臨。
【2003/12/14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X1/1734163.shtml
--
國片萬歲!愛情萬歲!
http://www.hgfilms.com
蔡明亮影友會歡迎你放金馬過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67.16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14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