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長今可以,李春姬不可以
【12月24日聯合早報 登台札記/趙琬儀】即使在缺乏國際新聞報道的台灣,朝鮮最
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的新聞報道篇幅仍很多。一些新聞枝節還超出了一般新聞從業員
的想像。
例如,大家對朝鮮知名的電視新聞主播李春姬興趣之高,有新聞台特辟專門時間
,特別介紹這位表演系出身的女主播,突出她充滿張力的播報風格。
華視新聞部更由政治記者梁芳瑜變裝成「梁春姬」,用怪腔怪調的華語,夾著「
塞米達」韓語音節,播報台灣大選新聞。
據說,華視新聞部還為這個創意得到高層肯定開心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來自公
眾、學界的撻伐聲接踵而至,才知道自己「玩大了」。
負責管制台灣媒體業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副主委陳正倉公開斥責華視
新聞部對國際重大新聞如此處理是「不識大體」。另一名官員則認為就專業倫理標准
來看,華視這次的kuso(惡搞)行為 是「超過了」。接著下來,華視採取一連串動
作嘗試補過:在新聞時段鄭重道歉,部分主管請辭、調職;想出kuso李春姬點子的梁
芳瑜也被撤職。
有言論稱:「如果是kuso大長今應該就沒有問題了。」真的是這樣嗎?
今年3月日本發生強震後,以詼諧模仿秀見稱的中天《全民最大黨》試過模仿日
本明仁天皇夫婦到東京避難所屈膝跪坐探視災民,演出搞笑半蹲、滴蠟油橋段,引起
日本人強烈反彈,日本右翼團體甚至跑到台灣駐日代表處抗議。台灣網民也批評節目
太丟臉。節目制作單位趕緊發表中、日文的道歉聲明。
無論是《全民最大黨》模仿日本天皇探視災民,還是華視新聞部的山寨版「李春
姬」,反映的是台灣新聞綜藝化的現像。在「梁春姬」出現之前,華視和東森的新聞
台每天便有「變裝播報」的報道形式。華視的梁芳瑜之前試過扮魔術師、廚師、清潔
婦等唱報大選新聞;東森的丁元凱則在《新聞趴趴GO》做戶外采訪時玩變裝,以令人
「噴飯」的造型刺激收視率。
台灣新聞業者對於新聞綜藝化的解釋是,台灣新聞工作環境競爭太激烈,各家電
視台為了拼收視率,各顯神通。
然而,競爭激烈不外是一個便利的解釋。從歷史與政治的角度切入,更能反映媒
體亂像的問題本質。
「梁春姬」風波主角梁芳瑜事後在面簿發文自比「在溫水中被煮熟的青蛙」──
由於主持《大選情報員》玩變裝播報,獲得不少掌聲和驚嘆聲,以致她不知不覺地愈
玩愈凶,最後水滾了,她這只青蛙被煮熟了。
她認為華視是政治犧牲品。華視在前總統陳水扁政府時代流失了原有的收視群,
回到中立立場後,連綠營收視人口也跑掉了。為了找回收視群,華視才會推出像《大
選情報員》的創意單元。
華視全名為「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與台灣電視公司(台視)、中國電視公
司(中視)並稱為「老三台」。在「黨政軍退出媒體」之前,三家電視台分別隸屬於
教育部、國防部;台灣省政府及中國國民黨,有鮮明的官方色彩。民進黨上台執政後
,由於得配合扁立場,華視流失了藍營群眾。
針對「梁春姬」風波,華視主動召開新聞自律咨詢委員會,檢討新聞編審流程。
委員會開會後建議應避免新聞綜藝化、重大事件勿嘩眾取寵。
委員會的善意建議到底能發揮多少規範作用?倒是一些台灣民眾清楚游戲規則。
有讀者投函報章指出,在台灣公視法要求電視台自負盈虧的情況下,電視台為了營利
,往後新聞播報淪為綜藝的情形必定會再發生。
傳播系的學者也指出,政府以為開放台灣媒體業,自由市場的機制會自動啟動修
正功能,但台灣媒體業的競爭情況卻反映了市場修正機制也有失靈的時候。
有選擇等於沒有選擇的台灣觀眾只能邊看邊罵,而因為大家都是「共犯」,人人
都有責任,等於沒有人需要負責。
www.zaobao.com/special/china/zaodian/pages3/zaodian_taibei111224.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6.128.35
噓
12/26 18:48, , 1F
12/26 18:48, 1F
PeopleSer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