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賽德克.巴萊】魏德聖:此刻正在發生 …

看板Scenarist作者 (Stranger Than Fiction)時間13年前 (2011/09/03 00: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EIqj1W6 ] 作者: TerenceX (TerenceX) 看板: movie 標題: [新聞] 【賽德克.巴萊】魏德聖:此刻正在發生的,是一件大事 時間: Wed Aug 17 13:01:49 2011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758 作者:林泰瑋 / 2011-08-16 在八月出版的導演手記《導演、巴萊》簡短自序之中,魏德聖寫到「離宣傳期愈來愈近, 就會離自己愈來愈遠。趁自己還是自己的時候,整理出這些。」在我們見到導演的這一天 ,他剛一路從聯訪記者會與連續多場專訪進行到此時夜裡,他的這一天,工作還沒有結束 。 電影的宣傳是重要的,他不能辜負台灣電影史上最龐大的工作團隊的每個夥伴,不能辜負 相對少數在資金與資源上給他支援的投資者;最重要的是,他相信這是件好事,一件大事 。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是「霧社事件」?為什麼是《賽德克.巴萊》? 不少人知道,開始是十幾年前的魏德聖,在退伍後寫了「賽德克.巴萊」劇本初稿,他一 面從不多的文字資料裡瞭解「霧社事件」,一面修改這分劇本。直到他看到漫畫《霧社事 件》的作者邱若龍,拿到了《Gaya:1930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紀錄片輔導金。他採 取了行動。 當時他對邱若龍的瞭解,除了是創作出啟發他的漫畫作者之外(現由遠流以《漫畫.巴萊 》重新出版),兩人並不認識,而邱若龍的紀錄片題材又與他的劇本相關。自述當時對收 音或拍攝都不幫不上忙的他,主動去找邱若龍參與紀錄片拍攝。 「其實我對霧社事件並沒有使命感。」魏德聖很明白地說,「但我當時愈瞭解這個故事, 愈覺得這是很屌的故事。才八十年前,台灣有這麼一段重要的歷史,這明明可以是一部史 詩電影啊,但多數台灣人只知道『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八個字。」 「可以有一部台灣的史詩電影」,開始了一個夢想。他留著故事,一再修改著劇本,故事 後來的發展,從百萬製作短片到《海角七號》效應,連同「魏德聖」這個名字代表了別的 意義,這是全民都知道的事了。但這帶給他的,除了鼓勵和比想像中少的資源,其實更多 的是壓力與困惑。他知道《賽德克.巴萊》要從劇本到電影,並不如閱讀媒體鼓吹的那些 關於熱血逐夢的文章,就能到達的距離。何況這部電影,除了必將類同《海角七號》,被 當作是台灣電影許多面相的代表,還可能被加上展現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段歷史的沉 重使命。 拍片過程裡,來自部落、總顧問郭明正老師的反應,魏德聖總是認真看待。當年他自製百 萬預告片籌資,在部落裡多數人都抱持簡單的支持態度;但《賽德克.巴萊》確定開拍之 後,他回到霧社發現,許多人對此計畫產生許多疑慮:會不會有不良的商業模式?會不會 挑起三個亞群間從古到近的紛爭?能否忠實傳達文化的樣貌與訊息?畢竟,對於原住民長 久的忽視與刻板是不爭的現況;但一個「拍片的人」,魏德聖,如何能用一部電影回答這 些問題? 他知道,這些疑問將持續跟隨著電影的拍攝作業,也知道許多部分會跨出作品、跨出一部 電影,直到上映之後影響許多人對這電影的反應。他經歷過這些。 在《導演、巴萊》中,曾寫到一段與韓國團隊討論的過程,他告訴他們,這些人是一群獵 人,會用獵人的方式思考,他反對對方提出的精巧陷阱設計、某些好看花俏的打鬥。比如 動作設計團隊提出,要把獵刀拿來丟射、要在動作中表現兄弟情誼,他心想,如果是他, 才不會在戰場上把手上的武器丟出去;作為導演,他也不要那些在槍林彈雨中回頭去救一 個受傷的人,然後犧牲的制式橋段。 回歸到人,回歸到人性在當下的決定,這是他最主要的想法,也是他對電影中一場有爭議 的戲,最主要的觀點:在戰事後期,確定必死的情況下,莫那魯道的妻小都決定要以死殉 難,但當時是莫那魯道開槍動手的?有些人認為這不符合賽德克文化裡最重要的Gaya規範 。 但魏德聖想的是,在這非常處境下,我們的英雄莫那魯道是否可能有那人性空間,做出非 常之舉?「先別用當代人的後世之明做價值批判,甚至先不要問你在那處境下會做什麼決 定,」他有些激動地說,「你敢經歷嗎?你敢讓自己身在那樣的處境裡嗎?」對於故事裡 的許多人物、許多決定,他是這麼去想的。他的解決方案是,當莫那魯道槍火發射的鏡頭 之後,下個分鏡就會接到他背負著妻小屍首的場面,留下一個可供觀眾各自解讀的空間, 但維持住故事的節奏。而他也知道,類似這樣的爭議還會出現,雖然電影根本還沒上映, 作品根本還沒被看過。 他最想對觀眾說的話其實很簡單:「希望觀眾不要帶著武裝進電影院。」無論這武裝是負 面的質疑:會太過商業、會不夠商業;或者善意的期待:傳承文化、振興產業。他希望關 心這部電影的觀眾,能抱著「看一位朋友的努力成果」的心情進電影院。對於成品,他有 信心大聲說出:這部電影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他知道愈靠近愈關心這些文化與族群的人,愈容易擔心愈容易有疑慮;也知道無論從台灣 電影產業,或者從原住民精神與歷史來說,達成目標都不容易。何況《賽德克.巴萊》從 一段歷史一個好故事到一部製作規模龐大的史詩電影、從提醒一段文化一種精神到電影放 映時觀眾的感受與思考,之間都有一道橋樑需要搭建,那重量可不比戲中搭建的竹橋和霧 社街場景來得輕。 當談到霧社事件的主角——因為這段歷史而被遷出霧社的清流部落族人朋友時,魏德聖有 個憂慮:「我擔心這電影對他們會有衝擊,」如同《海角七號》為墾丁帶來的觀光人潮超 載,「我希望他們能做好準備,讓負面能量降到最低,讓正面到最大,比如讓大家深入瞭 解這些文化,甚至部落觀光發展。」才說過自己對此沒有使命感的魏德聖,此刻眉頭緊蹙 。 定位自己「就是一個拍片的人」,魏德聖正走在「做一件大事」的中途,雖然他心裡還有 著矛盾、雖然愛好大格局的他,對每個細節每個層面都想關心,但他相信這些痛苦會值得 ,也依舊相信關於即將發生的,「不只是件大事,也會是一件美好的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1.254.78.1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215.115 ※ 編輯: DramaLogue 來自: 114.34.215.115 (09/03 00:11)
文章代碼(AID): #1EOFzVNX (Scenarist)
文章代碼(AID): #1EOFzVNX (Scena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