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拼貼情節、故事交錯 蔚為電影主流

看板Scenarist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18年前 (2005/11/28 20: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電影「諜對諜」中,石油和槍,間諜和宗教狂熱分子環環相扣,這是本季最令人熱烈 期待的電影之一。尤以「天人交戰」(2000年)一片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編劇的 史蒂芬‧葛漢編導,藉交織四個不同故事,試圖抓住美國介入中東的複雜性。 一個故事以喬治‧庫隆尼飾演的中央情報局特工為主軸,他陷入欺瞞和背叛的陷阱。 另一段故事主角是由麥特‧戴蒙飾演的日內瓦能源分析師,他是阿拉伯酋長的顧問。 第三段故事主角由傑佛瑞‧萊特飾演華盛頓律師,處理兩家石油公司的合併案。 第四段故事焦點是波斯灣一名自殺炸彈客。 葛漢說:「我大可以喬治庫隆尼的角色為中心,讓他出現在每一場戲中,從他的觀點敘述 整個故事。這肯定會讓我過去幾年的生活好過一點。但電影背景太廣,這年頭,如果把 一部有關東方和西方的電影拍成一部看過即忘的簡單娛樂片,對我來說是犯罪行為。」 葛漢不是唯一願意拍一部有多線故事、複雜電影馬賽克的人。事實上,這類破碎敘事已成 今年獨立精神電影的招牌。 明年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是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的「巴別塔」(暫譯),演員 陣容是國際卡斯,由布萊德‧彼特、凱特‧布蘭琪和蓋爾‧嘉西亞貝納擔綱,四段不同的 故事,背景分別在墨西哥、美國、北非和日本。過去一年意外賣座電影之一是 保羅‧海吉斯的「衝擊效應」,至少有六個故事交織,意圖把洛杉磯一觸即發的種族衝突 搬上銀幕。 「衝擊效應」兩位編劇之一鮑比‧摩瑞斯柯說:「這是用比較酷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探索 較大主題。」他和海吉斯正在製作這部電影的電視版試映片。「你若不處理大主題, 拍電影有何意義?」 海吉斯同意,他說:「我要拍一部關於洛杉磯所有層面的電影。因此我決定把各種故事 拼貼在一起,而不是跳上單一主角的背,單線發展。」 羅得利哥‧賈西亞的「寂寞城市」主要演員有葛倫‧克蘿絲、荷莉‧杭特和西西史派克, 由九段不相關的故事組成,每段十到十五分鐘。全部環繞著陷入危機的女人,她們的故事 不是交錯出現,而是連續播映。一段故事的主角,有時是下一段故事的配角。 多情節交錯並非新鮮策略。「流水作孽」編劇兼導演提姆‧柯克曼提及許多影響,包括 194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黃金時代」,用切換鏡頭處理二次大戰後返鄉的三位士兵 經歷。葛漢說,他受歐洲電影影響最大,像羅貝托‧羅塞里尼的「不設防城市」、 柯斯塔‧加華斯的「Z」和吉洛‧龐特寇維的「阿爾及爾之役」。 這些導演也承認受勞勃‧阿特曼影響,他的電影經常情節繁複,加上龐大的演員陣容。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電影人中很多是拍電視起家。賈西亞執導「六呎風雲」和「黑道家族」 影集。海吉斯最早是為「洛城法網」等影集編劇。 賈西亞承認多線情節已成為電視影集的公式,他說:「也許多線故事只是人們缺乏耐性的 症候群,這可能是這個趨勢的缺點。」 不過,柯克曼說:「我認為這些電影反映疏離感。」 創作「寂寞城市」時,賈西亞體認到觀眾也許不願一再熟悉一組全新角色。為了避免感情 不連貫,他技巧的以同一主題為中心建構所有故事。他說:「這些故事都是關於一個人與 另一人間的困境關係,他們都無法逃避。共通主題未必會清楚浮現,但必須令觀眾感到 他們是互通的。」 這些導演都欣賞建構交錯、拼貼情節的美學優勢。 葛漢說:「托爾斯泰說,寫小說最重要的元素是掌握起承轉合的能力。這是一種多重敘事 的能力,結果也是個絕妙的電影構想。你的鏡頭可以從一位對著忿忿不平年輕人說教的 激進教士,切到地中海的超大遊艇。這種並置力量強大無比。」 (田思怡譯) 2005-11-21/聯合報/21版/UNITED DAILY NE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17.99
文章代碼(AID): #13Yln3yI (Scenarist)
文章代碼(AID): #13Yln3yI (Scena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