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計程車司機》史上最兇惡的電影模仿犯罪

看板Scenarist作者 (Stranger Than Fiction)時間12年前 (2011/10/09 23:47),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EZnJOfm ] 作者: Quiff (酒吞童子) 看板: movie 標題: [金馬] 《計程車司機》史上最兇惡的電影模仿犯罪 時間: Fri Oct 7 23:03:49 2011 http://movie.yatta.com.tw/topic_talk.php?id=4667 作為最廣為世人接受的大眾藝術,電影在社會上所佔有的影響力著實無 遠弗屆,不乏影痴在觀影後一一模仿片中角色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 但並非所有電影倣傚者都是走在善的那一面。今年七月底接連發動炸彈 與掃射恐怖攻擊、共奪走77條人命的挪威殺人魔布里維克,便曾點名丹 麥名導拉斯馮提爾的《厄夜變奏曲》為個人最愛電影之一,並極有可能 是他發動大屠殺的幕後靈感來源。諸如此類的電影模仿犯罪(Copycat Crimes),在影史上實是層出不窮。 1994年由昆汀塔倫提諾操刀編劇、奧立佛史東執導的《閃靈殺手》,片 中描述一對鴛鴦殺手亡命天涯、大開殺戒的血腥故事。本片十餘年來啟 發了多達十數起的兇殺案件,其中還包括了惡名昭彰的科倫拜校園槍擊 事件,兩名犯案兇手甚至引用英文片名縮寫NBK作為自身代號,更因此 延伸出葛斯范桑的《大象》與麥可摩爾的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兩 部相關電影,分別探討犯案少年的深層心理與槍枝氾濫議題,足見《閃 靈殺手》影響力之深遠。 與《閃靈殺手》、《厄夜變奏曲》相仿,1996年的澳洲亞瑟港大屠殺事 件中,一共有35條人命在他槍口下喪生的殘虐兇手馬汀布萊恩(Martin Bryant),則視自己為《靈異七殺》系列電影中鬼娃恰吉的化身,才會 倣傚片中這名死後附身於娃娃上的知名恐怖片反派角色,展開一場復仇 式的血腥大屠殺。 除馬汀布萊恩之外,1992年、1993年也先後在英國發生了兩起受「鬼娃 恰吉」系列所啟發的青少年虐殺事件。受害者分別是十六歲少女與兩歲 男童,前者遭毒打折磨後被活活燒死、後者則是遭石塊鐵棒砸死,虐待 手段極盡殘酷冷血之能事。也因兩案事發時間與審判期緊鄰,加上前案 的兇手在虐待過程中都會套用「鬼娃恰吉」系列電影中的知名台詞來恫 嚇嘲弄受害者,案發後頓時在英國捲起了一股追打「鬼娃恰吉」的憤怒 輿論,這倒是片商當初拍攝電影時所始料未及的。 提起無法無天的青少年犯罪,怎麼能少了萬惡老祖宗《發條橘子》呢? 即將在金馬影展上重映、電影情節驚世駭俗的《發條橘子》,片中直視 邪惡深不見底的雙眸,從強姦殺人的個人之惡起始,一路往上探索至何 謂體制之惡。電影在1971年上映後,頓時在英國社會上引爆了一連串的 模仿犯罪案件,有青少年按電影情節有樣學樣,將流浪漢毆打至死;有 青少年模仿片中主角的招牌穿著打扮,刺死了另一名同學;更有甚者, 在一起荷蘭籍少女的輪姦事件中,施暴者還一邊哼著片中名曲「Singin' in the Rain」。因模仿犯罪案件層出不窮,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的家 門外時時都有抗議者上門,其家人更收到了死亡威脅,不堪其擾的導演 這才決定主動將電影撤下院線。 1995年由衛斯理史奈普與伍迪哈里遜雙雙領銜主演的《銀線風暴》Money Train,一舉捧紅了當時才剛開始嶄露頭角的女星珍妮佛洛佩茲,為她 敲開了通往好萊塢的大門。但《銀線風暴》在後世影迷心中留下最深刻 的印象,卻是在電影上映後,有一群美國青少年按照片中行搶情節如法 炮製,在紐約布魯克林地下鐵的售票口裡注入可燃液體並加以點燃,活 活燒死了售票口裡無路可逃的地鐵員工。也因這起不幸事件,《銀線風 暴》編劇道格理察森(Doug Richardson)就此慘遭美國影藝學院撤銷 了會員資格。 上述以犯罪與暴力為題材的諸多電影會引發模仿犯倒還說得過去,但就 連科幻電影《駭客任務》都會成為謀殺犯自我辯護的靈感來源,兩者之 間的關連性就比較令人摸不著腦袋了。與前述例子不同,《駭客任務》 的模仿犯並非直接按照片中情節行兇,而更像是受到電影設定所啟發─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只是一場數位虛擬的夢境,眼前所見的一切皆 非真實。 2000年至2003年之間分別發生了三起兇殺案件,兇手在落網後多半聲稱 「自己被吸入母體之中」,而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像《駭客任務》一樣, 都只是一場噩夢而已,而非真正發生過的現實。這三名兇手日後站上法 庭時都試圖以精神失常為理由抗辯,也讓此類刑事訴訟被稱為「《駭客 任務》式辯護」(The Matrix Defense)。但《駭客任務》的電影模仿 犯中最有名的,當屬李博伊德馬爾沃(Lee Boyd Malvo)。 這名當時才十七歲的少年是2002年華盛頓連環槍擊案中的共犯,兩名兇 手在三週內四處出沒襲擊、共造成十數人死亡的慘劇,一時鬧得美國人 心惶惶,誤以為是基地組織潛伏犯案。馬爾沃落網後供稱自己至少看過 上百次《駭客任務》,甚至在牢中寫下「將你自己從母體中解放」的字 句。果不其然,馬爾沃試圖搬用《駭客任務》式辯護,強調自己精神失 常並受到同夥操控,但最後徒勞無功,遭判處終生不得假釋的無期徒刑。 電影模仿犯罪並非好萊塢的專利,類似案件也曾發生在太平洋的彼端─ ─東瀛日本。2004年,日本佐世保市某間小學裡,一名六年級女童因長 期在網路上與女同學互相中傷,心生不滿而在教室裡以美工刀割斷了女 同學的脖子,最終流血過多致死。因兇手與被害者都還是仍處稚齡的小 學生,犯案場所又是在校內,當時重重震撼了日本社會。 事後才發現,原來兇手早從小學三年級起就成為〈大逃殺〉小說的書迷 ,曾在網路上發表過自撰的〈大逃殺〉同人小說,犯案前還借了限定十 五歲以上才能觀看的《大逃殺》DVD,頓時讓《大逃殺》成了輿論炮轟 的絕佳標靶。餘波盪漾之下,不僅日本各大電視台都暫緩謀殺影集的製 作,也迫使重新剪輯版的《大逃殺2:決戰天堂Revenge》只得延期發行。 當然了,不是所有電影模仿犯罪最終都會落得喪命收場。大衛芬奇執導 的《鬥陣俱樂部》當年推出之後,美國各大城市都起而傚尤,成立起當 地各自的「鬥陣俱樂部」,參加者從青少年、大學生乃至於科技產業人 士不一而定。除在揮拳濺血之間重新攫緊生命的意義之餘,各大鬥陣俱 樂部成員還樂得將相關影片放上網路供人觀賞。這當然不是一個腦筋靈 光的好主意──警方很快地就依照影片循線找上門來,加上打鬥中傷者 頻傳,迫使這些鬥陣俱樂部一一關門大吉。 但並非每個《鬥陣俱樂部》忠實信徒都只滿足於拳腳相向的搏鬥快感。 一名美國大學生路克赫爾德(Luke Helder)便倣傚《鬥陣俱樂部》片 中的炸彈攻擊情節,自製了十八具鋼管炸彈、橫跨三千兩百英哩,在全 美各地的郵箱施放炸彈攻擊,企圖在美國地圖上串連出笑臉圖案,連郵 差在內、受害者多達六人之譜。而在2009年,一名自行成立鬥陣俱樂部 的十七歲少年,則被逮到試圖在星巴克咖啡店外施放自製炸彈,警方發 現他正在嘗試發動自己的「毀滅計畫」(Project Mayhem)──無論是 毀滅計畫、笑臉圖案、土製炸彈還是星巴克攻擊,全都是源自於《鬥陣 俱樂部》片中情節。 比起犯案手段之兇殘、喪生人數之多寡,或許還難以與上述眾多案件相 提並論;但論及動搖國本之重、影響程度之深,細數影史上所有電影模 仿犯罪事件中,終究還是首推《計程車司機》居冠。作為大導馬汀史柯 西斯的畢生代表作,即將以數位修復版本於金馬影展上重映的《計程車 司機》,1976年不僅一舉摘下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四項奧斯卡提名, 更乘上計程車穿梭在紙醉金迷的紐約殘酷大街,道盡了生活在大都會中 的無比冷漠、虛無與孤寂。 故事得回到小約翰辛克利(John Hinckley, Jr.)身上說起。自幼生長 在德州達拉斯的富有家庭,父親身兼基督教人道團體世界展望會與石油 企業的總裁,辛克利出身自衣食無慮的優渥環境,大學還沒畢業就前往 洛杉磯逐夢,希望能成為一名詞曲創作者,最終卻落得一事無成,只能 常常返家向親人索討金錢。七零末、八零初,辛克利開始購買槍械並練 習射擊,同時也開始服用抗憂鬱藥及鎮定劑。正是在此時,辛克利迷上 了《計程車司機》,甚至來回看了這部電影十五遍之多,著迷程度由此 可見一班。而他對電影的癡狂並沒有僅限於大銀幕上,在現實生活中, 辛克利也無法自拔地愛上片中飾演雛妓而聲名大噪的女星茱蒂佛斯特。 當他在雜誌上讀到茱蒂佛斯特進入耶魯大學就讀後,辛克利也亦步亦趨 地搬家到康乃狄克州,夢想近水樓台地一睹佳人芳顏。為了能近距離接 觸自己的夢中情人,辛克利不惜加入耶魯大學的寫作班,不斷試圖與茱 蒂佛斯特聯繫,在她的信箱裡多次留下自己寫的情書與詩,甚至在不停 電話騷擾之下,兩度成功地與茱蒂佛斯特通上電話,並在對話中一再澄 清自己絕非危險人物。 然而屢吃閉門羹之後,辛克利為了贏得茱蒂佛斯特的注意力,終於決定 走上偏途。他開始籌思各種犯罪計畫,包括劫機,或是在她面前自殺。 最終他從最愛的電影《計程車司機》中取得靈感:就像片中的勞勃狄尼 洛一樣,他何不去行刺政治人物呢?他深信,唯有幹下暗殺美國總統這 等轟轟烈烈的大事,他才能贏得茱蒂佛斯特的芳心。 在1980年秋天,他開始跟蹤當時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競選連任的宣傳行程 ,橫跨一州又一州,出現在無數吉米卡特的造勢會場上。一再潛伏探查 之下,他對於美國總統身旁護衛之鬆懈感到大吃一驚,並曾經一度貼近 到距離卡特只有一步之遙。但他還沒有來得及實現自己的行刺計畫,就 先因為攜帶槍械登機而在納許維爾機場遭到逮捕。 首次出擊不利並沒有阻擋了辛克利的決心,近半年後,他再度付諸實行 。1981年3月30號,就在華盛頓希爾頓飯店的大門外,辛克利從擁擠的 記者人潮中竄出,終於成功往甫上任才不過兩個多月的新任美國總統雷 根身上開了六槍,同時也重傷了其他三名隨扈。就在出發行刺之前,辛 克利寫下了一封給茱蒂佛斯特的信:「在過去七個月以來,我曾寄給妳 無數的詩、信件與情書,僅僅是希冀妳能對我感興趣。雖然我們曾通過 幾次電話,我從不曾有膽量去走上前向你自我介紹。我之所以會投身這 次的暗殺行動,只是因為我等不及要讓你留下印象了。」 行刺事件發生之後,被射中左胸的雷根大難不死,並在休養十三天後出 院,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能從暗殺中倖存的現任總統。而不幸被捲入 無妄之災的茱蒂佛斯特則長年走不出陰影,之後近二十年中,只要記者 在訪問中提及辛克利之名,她便立刻變臉、掉頭就走,更曾經一度因此 臨時取消了NBC電視節目的採訪。而辛克利本人在行刺現場遭到逮捕後, 最終以精神失常而宣告無罪,被關入華盛頓的精神病院中。 有趣的是,勞勃狄尼洛在《計程車司機》中的角色本是取材自亞瑟布萊 默(Arthur Bremer)的日記,他曾在1972年行刺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 選人喬治華勒斯,雖然喬治華勒斯逃過一死,卻落得終生癱瘓的下場。 而取材自真實事件的虛構電影,竟然又回過頭來影響了一樁現實世界中 的行刺事件,虛虛實實、命運難料,為《計程車司機》這部留名影史的 鉅作增添了一樁千古奇譚。 【文/Quiff】 -- │ http://movie.yatta.com.tw/亞達電影館臉書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YattaMovi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41.164 Quiff:轉錄至看板 Artfilm 10/07 23:04

10/07 23:10,
這種「看了○○所以才犯罪」的論調有時只是罪犯想脫罪或是
10/07 23:10

10/07 23:11,
媒體想炒作而已,因為若原因是家教、社會就無法吸引觀眾
10/07 23:11

10/07 23:12,
鋼彈OO淚目
10/07 23:12

10/07 23:12,
看過不知多少遍了...
10/07 23:12

10/07 23:13,
講半天都是藉口而已
10/07 23:13

10/07 23:16,
看哪天會出現「我會犯罪就是因看了○○新聞/○○報」的罪犯
10/07 23:16

10/07 23:18,
犯罪者很少這樣說吧 印象中都是記者自己腦補較多
10/07 23:18

10/07 23:18,
例如在嫌犯家中發現A片 或者發現什麼書或什麼電影
10/07 23:18

10/07 23:19,
不然就是完全沒關聯 卻硬在新聞片段放上電影片段
10/07 23:19

10/07 23:39,
不是有人怕飆車族看了賽德克會模仿出草!?
10/07 23:39

10/08 00:24,
DeNiro太強了
10/08 00:24

10/08 01:11,
我是覺得不難理解 昆丁的在拍犯罪類電影時 總是偏好
10/08 01:11

10/08 01:12,
美學暴力 暴力的美與酷似乎是他更想要的 也難怪被拿來提
10/08 01:12

10/08 02:35,
前一陣子艋舺剛上映時,不也一堆媒體繞著電影內容打轉
10/08 02:35

10/08 02:37,
難道此片下檔那麼久,所有校園的暴力都該怪艋舺嗎?
10/08 02:37

10/08 02:39,
有沒有人看了異形後,就嚮往變成異形的?
10/08 02:39

10/08 05:46,
黃SIR表示:說到這計程車我就有氣(計程車屠...)
10/08 05:46

10/08 09:29,
"閃靈殺手"殺得超爽的...整個畫面都是血....
10/08 09:29

10/09 03:17,
無知是非常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有時候它竟然難以避免。
10/09 03:17

10/09 03:19,
媒體對人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任何評論都不要太天真。
10/09 03:1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215.115

10/09 23:48, , 1F
創作劇情的時候 或許也會去思考是否會引起模仿的問題
10/09 23:48, 1F

10/09 23:48, , 2F
覺得這議題滿有意思的 就轉過來了
10/09 23:48, 2F

10/10 08:44, , 3F
10/10 08:44, 3F

10/10 17:46, , 4F
好文推
10/10 17:46, 4F

10/11 00:07, , 5F
A片就假的...但一堆人當真 太扯
10/11 00:07, 5F

10/11 11:07, , 6F
看發條橘子很不舒服,看人被三秒膠封五官也是,但惡棍看了
10/11 11:07, 6F

10/11 11:07, , 7F
會學, 不看也會想別的方法虐殺受害者
10/11 11:07, 7F
文章代碼(AID): #1EaS7rWv (Scenarist)
文章代碼(AID): #1EaS7rWv (Scena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