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轉錄]原舞者返回原鄉
看板TW_Minstrel (原住民歌手)作者pattyturty (pattyturty)時間18年前 (2006/10/19 19:15)推噓3(3推 0噓 0→)留言3則, 2人參與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NCCU_Climb 看板]
作者: nixau (愛欲之潮來襲時) 看板: NCCU_Climb
標題: [轉錄]原舞者返回原鄉
時間: Thu Oct 19 18:33:58 2006
※ [本文轉錄自 Aboriginal 看板]
作者: yom (Goodbye Taipei) 看板: Aboriginal
標題: 原舞者返回原鄉
時間: Thu Oct 19 14:27:30 2006
原舞者返回原鄉
■ 孫大川
去年秋天,我開始認真思考「原舞者」返回原鄉的事。
在東華大學李松根教授的強烈支持下,我們逐漸達成了一些共識,整團的人因而有了花蓮
池南部落之行。池南在鯉魚潭邊,是一個阿美族部落,玉山神學院就在半山腰上,四面環
山,實在是一個很美的地方。向北接鄰太魯閣族的文蘭、銅門部落,逆溯木瓜溪,可找尋
太魯閣族東遷的路線,據說日本總督左久間左馬太,就是在這附近受傷的。向南即壽豐,
既有日本移民的痕跡,沿中央山脈一線,又與布農族接壤。池南因而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它本身就是一座舞台。
經過董事會的討論,東遷的計畫定案了,今年的年度製作,便成了原舞者在台北的告別演
出,定名「拾舞—原舞‧十五」,當然有清點行囊、重返部落的意味。其實,原舞者成立
十五年以來,由高雄到台北,雖然始終以都會為基地,但她所有的養分卻都來自部落。我
們歷年來的演出,沒有一次不是與部落合作完成的。從田野體驗到請部落耆老北上蒞團指
導,原舞者每一場的製作,皆是舞者與部落共同的「編織」,傳承的意味遠遠超過舞台的
表演,這正是原舞者和一般表演團體最大的差異所在。十五年來,最驕傲的不是一長串國
內外成功演出的紀錄,而是讓我們年輕的孩子們,有機會精準地繼承斷續存亡中的祭儀樂
舞,延續祖先的唱腔和肢體語言。田野中留下來大量的影音資料,不僅是部落變遷的紀錄
,也是耆老容顏的記憶,更是重返部落、再現祖靈的資產。
於是,「拾舞—原舞‧十五」的製作構想,便是以「回家的路」為主軸。「路」讓我們找
到部落,不至於淪為都市的花盆。我們用十二條不同顏色的布,來代表我們曾經走過、也
即將要走的「路」;「十二」指的是目前原住民十二個族群。布(路)捲起來,就是「年
輪」,顯示這次的演出像年輪一樣,記錄著過去十五年原舞者走過的「路」。「布」是織
出來的,「編織」是原住民女性的象徵—母親才是創造者,許多族群甚至用「編織」(
teminun)這個詞彙,來指涉造物主。以「布」(路)交織編排,呈現原舞者十五年「編
織」樂舞的成果。演出的末了,將「布」(路)往台下延伸,喻示這回家的路和編織的路
,是無窮無盡(∞)的路……。
這次的演出,結合了原舞者老中青三代舞者,並非常謹慎的引進了一些戲劇的效果和樂器
伴奏的元素;為營造告別的氛圍、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也適度地加入了幾首大家耳熟能詳
的原住民當代歌謠;我們認為嘗試創新,是原舞者未來無法迴避的責任。部落給原舞者豐
厚的養分,原舞者能給「部落」什麼呢?這是我們未來要積極思考的課題。
台北讓原舞者成長、壯大並走向國際,如今我們決定回家,並不是要切斷和台北千絲萬縷
的關係;相反地,我們正努力嘗試將都會和部落的臍帶拉緊,創造原住民樂舞傳承與發展
的另一種可能性。
(作者為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
「拾舞—原舞.十五」
原舞者十五週年紀念演出
演出地點:台北市「新舞台」
(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3號)
聯絡人:余苑綾 小姐(電話:02-29173700、0928-259-696)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19/today-o1.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42.26
--
▁▁
▕圖丙▏
▕書牛▏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38.15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41.136
推
10/20 09:29, , 1F
10/20 09:29, 1F
推
10/21 00:21, , 2F
10/21 00:21, 2F
推
10/21 03:10, , 3F
10/21 03:10, 3F
TW_Minstr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