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公視"舞動山海的旋律"

看板TW_Minstrel (原住民歌手)作者 (Goodbye Taipei)時間18年前 (2007/05/17 23:1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名稱: 【十點全紀錄】舞動山海的旋律 時間: 96年5月17至24日 週一至週四 22:00~23:00首播     隔天 11:00~11:58重播 節目簡介 看原住民用歌謠寫歷史 想拍攝當代原住民音樂的紀錄片,醞釀在心中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我說的並不是指部 落的傳統古調,而是具現代性與時代性,因為原住民的工作、宗教信仰、救國團、原住民 音樂創作者、乃至於唱片的傳播等,而在部落造成轟動流行,大家朗朗上口的這些原住民 歌謠。 來自生活的歌謠深深撼動人心 原住民音樂歌謠何其豐富,如何具有世界級的水準,我想這都已經是無庸置疑的事情,無 須我在此贅言。只是我常想,原住民音樂震撼我心中那份最深的觸動,應該是因為原住民 的歌謠來自於生活。 原住民歌謠的傳唱,經歷了無數個年代,因為沒有文字,這樣口耳相傳的歌謠,成了族群 文化累積最為豐沛的特色。 即便是在這個斷裂的年代,亦是如此。 從來沒有哪一段歷史,像最近這一百年來,對原住民社會造成這麼大的衝擊與改變。異族 殖民政權的介入,高壓與懷柔並用的手段,現代化腳步深入了部落,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劇 烈的衝擊。這是一段極其複雜與壓縮的歷史,快速的改變原住民的社會與生活。 記錄原住民以音樂寫下的歷史 對生存而言,這是一個充滿辯證與鬥爭的歷程。但您一定想不到,原住民的歌謠,扎扎實 實的記錄了這些歷史的軌跡。 那是因為,原住民再怎麼樣都要唱歌。唱歌是原住民抒發情感的方式,害怕、悲傷的時候 要唱歌,快樂、歡欣的時候更是要唱歌。只要我們是原住民,不論再怎麼困難,不管到什 麼地方,一定要唱到哪裡、跳到哪裡。什麼歌都好,你一句我一句哼哼唱唱,許多歌曲就 這麼即興創造出來。 這樣愛唱歌的民族,常常在聚會的時候能唱出一種屬於分享的情感和記憶。這樣的歌有很 強的穿透力,往往反映出原住民的生存處境,反映出所處的時代背景,無形中用音樂寫下 了許多歷史。 我們就要記錄的就是,這些音樂,這些歷史。 細細品味歌謠含藏的時代故事 因此,在「舞動山海的旋律」這一系列的影片當中,我們記錄了山地歌謠如何因資本主義 的入侵,隨著原住民的工作流浪到台北?西洋宗教的傳入,讓原住民如何用山地歌來讚美 上帝?當原住民歌謠遇到了救國團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日治時期原住民的音樂創作老前 輩,創作出什麼樣讓人懷念的歌謠?現代的原住民音樂創作者,他們的歌謠又訴說著什麼 樣的故事? 當觀眾朋友們聆聽著這些原住民歌謠,也品味著這些歌謠無意間透露出的時代故事,我們 拍片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撰文─吳明季) 分集介紹 第一集 山地歌流浪到台北(上) 一九五○到七○年代,山地歌謠隨著原住民的工作,輾轉從部落流傳到林班、遷徙到都市 。在林班工作的苦楚,都市工地工作的心酸,只有藉著歌唱來抒發。在哼哼唱唱之間,許 多反應生活情境、流浪心聲的歌曲,如「我該怎麼辦」、「可憐的落魄人」、「流浪到台 北」等,就這樣源源不絕的創作出來。 第二集 山地歌流浪到台北(下) 林班歌大部分都是集體創作而來,而且大多都是情歌。旋律融合了各族群原住民歌謠與流 行音樂,並且多是 Am的曲調。在自嘲與卑微的歌詞中參雜著生疏的國語,內容反映出時 代的背景。許多林班歌像是對話一樣的在唱歌,這是深受傳統原住民文化的影響。在貓王 與披頭四風靡全球的年代,吉他也以另類的形式融入林班歌當中。 第三集 讚美上帝山地歌(上) 一九五○年代之後,西洋宗教傳入了原住民部落,在教會本土化政策影響之下,許多原住 民族群的傳統曲調,填上了讚美上帝的母語歌詞,就變成原住民吟唱的「聖詩」。是什麼 原因讓原住民社會在短短二十年內,大規模接受西洋宗教的信仰?原住民傳統宗教的思維 與西洋宗教有何關連?現代化的腳步又是如何影響? -------------------------------------------------------------------------------- 第四集 讚美上帝山地歌(下) 西洋宗教重視音樂撫慰人心的力量,而這點和原住民社會很像。原住民傳統信仰原本就重 視儀式與語言的力量,西洋宗教也是如此。另外教會對協助原住民部落邁入現代化的腳步 也頗有貢獻,因此原住民能在短時間內接受西洋宗教的原因很複雜,並不僅是傳教士帶來 救濟品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原住民音樂融入西洋宗教也經歷了一段辯證的謀合期。 -------------------------------------------------------------------------------- 第五集 當山地歌遇到了救國團(上) 作者不詳卻人人耳熟人詳的「偶然」、「我們都是一家人」、「歡迎歌」等等,都是典型 的山地民謠孕育出的新山地國語歌,透過救國團團康歌曲的採納與傳播。戰後台灣的政治 時空,讓救國團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時山地歌謠遇到了救國團,竟意想不到的讓整個 世代的青年朋友都傳唱起原住民的歌謠。 -------------------------------------------------------------------------------- 第六集 當山地歌遇到了救國團(下) 台東救國團在早期就招募許多原住民老師來當義工,透過他們到部落採譜,加入國語歌詞 ,改編成許多團康歌曲,只是我們都不知道這些歌是山地歌。後來救國團山地青年服務隊 成立,創造以原住民音樂劇的形式在全台灣各地巡迴演唱,如天籟的歌喉、具力量的樂舞 ,很快的就造成轟動。山青隊這個舞台也無意間培養了許多原住民的歌手。 -------------------------------------------------------------------------------- 第七集 懷念父親的歌(上) 陳實、高一生、陸森寶三位老前輩,在原住民音樂史上可說是國寶級的人物。他們三人是 最早接受日制師範教育的原住民,在學期間開始接觸現代音樂教育,並且當時他們在音樂 方面的天分就已嶄露頭角。畢業後返鄉服務鄉里,他們開始採集傳統歌謠,並創作新的原 住民歌謠。這些歌謠至今依然深受部落族人的懷念。 -------------------------------------------------------------------------------- 第八集 懷念父親的歌(下) 陳實、高一生與陸森寶創作的音樂,深深的反應出他們所處時代的族群歷史,也映照出他 們個人的族群關懷。他們對音樂的喜好,以及音樂觀與作品,也深深的影響他們的孩子與 部落的後輩。透過這些孩子們與部落後輩的角度,我們帶領大家一起懷念、認識與經驗這 三位老前輩的音樂故事。 -------------------------------------------------------------------------------- 第九集 聽我們的歌(上) 音樂創作對許多原住民而言,就跟說話一樣,是極自然的,是一種抒發,是文化的一部份 。當代的原住民音樂創作,充滿著令人驚艷的作品。尤其是近十餘年來,許多不同音樂的 形式與創作的嘗試,如百花爭鳴、令人期待。這是一個現在進行式的歷程,我們透過以胡 德夫為主的原住民創作歌手的故事,來聊聊當代的原住民音樂創作。 -------------------------------------------------------------------------------- 第十集 聽我們的歌(下) 當代的原住民創作歌手,走過了西洋流行歌曲的轟動時代,參與過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 」的潮流,並且在不同階段受到教會歌曲、林班歌、救國團團康歌曲、台灣流行歌曲、與 傳統部落古調等曲風的影響,甚至在投入族群運動的過程中,創作出許多令人驚艷的歌謠 。透過以胡德夫為主軸的原住民創作歌手的故事,我們要讓大家聽我們的歌。 http://www.pts.org.tw/~web02/sea/page2.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42.26 ※ 編輯: yom 來自: 220.130.42.26 (05/17 23:14)

05/21 19:17, , 1F
上星期四有看到,蠻好看的!借我轉到公視版喔!
05/21 19:17, 1F
文章代碼(AID): #16J731FK (TW_Minstrel)
文章代碼(AID): #16J731FK (TW_Minst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