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與山共舞,台灣偶像劇再創高峰

看板TaiwanDrama (臺劇)作者 (chieh)時間18年前 (2007/10/13 00:36),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哈台影音快遞 013期 專訪《聖稜的星光》呂蒔媛製作人 這神聖的稜線啊! 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 帶上勝利的榮冠, 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 1927年沼井鐵太郎 這是日人沼井鐵太郎於1927年攀登大霸尖山考察時,為眼前美麗浩瀚的山脈稜線寫下的真 實觸動,亦為「聖稜線」一詞的由來。一直以來「聖稜線」在登山客心裡占有崇高地位, 但對於平日不上山、又想體會聖稜所帶來的感動的我們,恐怕只能從文字或相片裡細細推 敲。知名製作人呂蒔媛為讓更多人看到台灣山脈之美及大自然帶來的震撼,集結國內重要 新生代演員楊祐寧、張大鏞、張少懷、李康宜、吳立琪及范植偉…等當紅偶像明星,歷經 9個颱風、2次地震,在海拔3000多公尺的高山上,以長達1年時間,拍攝完成11集的戲劇 ─《聖稜的星光》,為台灣電視史,寫下璀璨、壯闊的一頁。 ------------------------------------------------------------------------- 與山共舞,敢夢、敢動   呂蒔媛,人稱十元姐,是電視製作人兼張作驥電影工作室的老闆娘。多年以前,因製 作公視節目《挑戰未來》,她帶著3名國中生到雪霸國家公園實地體驗當地的工作情形。 雪霸的美及當地員工堅毅、苦守崗位的面容,一幕幕的畫面在她下山以後,不斷地浮現於 腦海,漸漸編織成動人的故事。 92年她以《聖稜的星光》一企劃案,獲得新聞局創意影音計畫輔助,由於補助的金額有限 ,她開始尋找更多的資金。然而普遍而言,大家並不看好這部戲,最終只能靠周轉來圓夢 。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呂蒔媛當初過人的毅力與信念,就沒有今日的《聖稜的星光》,難 怪有記者稱她:比張作驥導演還猛! 《聖稜的星光》由張作驥電影公司製作,有些人把它定位成藝術影集,呂蒔媛表示:「其 實我有試圖讓它市場化,不想談太曲高和寡的東西,因為感情才是焦點,不想講太多道理 ,所以觀眾群大概設在高中以上到4、50歲的中年人吧!」其實《聖稜的星光》不僅內容 具可看性,更巧思營造極具質感的畫面,例如為構思山的感覺,劇本編寫的架構用大自然 四季的事件去組合,這就是為何該部戲需花整整1年的時間來拍攝。 即便資金窘迫,呂蒔媛還是堅持使用超16mm底片拍攝,運用較為豐富與細膩的電影影像捕 捉群山的自然層次感,與山頂壯闊的視野。此外,製作及表演群組更不因資金的問題而有 所縮減,導演找來有拍偶像劇經驗的鄭德華,音樂則由張作驥導演的最愛─張藝創作,並 有五月天的歌曲作為主題曲。 這般辛苦、這般堅持,究竟是為了什麼?呂蒔媛表示,其實她只是單純地想把台灣山岳的 美麗及對大自然的愛,透過鏡頭與戲劇的張力,呈現給觀眾,讓更多人看到這份感動、這 份美,而能進一步更珍惜我們所在的環境。 ------------------------------------------------------------------------- 在聖稜的星光下,飆演技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現代上班族的理想訴求,而《聖稜的星光》的聘用條例卻是「 錢少、事苦、離家遠」,果然嚇走不少演員、導演及工作人員,但能留下來完成這部戲的 ,個個是精英。 呂蒔媛表示:「有些人意願不高是因為要花在山上的時間太長,無法陪家人,這點我能體 會,尤其是像我們這個年紀,有小孩、有家庭要照顧的人。」不過呂蒔媛認為她很幸運, 能找到這群演員和工作夥伴,雖然規定嚴苛,如戲要拍1年、不准帶助理、吃住和工作人 員同等級對待等等,能持續下來實屬不易,不過這也算讓他們能在工作中更自然地表現真 實面的秘訣之一吧。 很多人看了《聖稜的星光》之後,大讚這些演員表現自然,像在演自己一樣。呂蒔媛道出 其中最大的關鍵,她表示:「雖然劇本是一部戲的重要依據,但我們也會開放讓演員來作 調整,而不是劇本就是聖典,非全照著做不行,例如:該劇的角色設定為楊祐寧與李康宜 談戀愛,有些橋段他們倆都覺得劇情很“瞎”,於是我們就會開放讓他們兩個去揣摩怎樣 的情感表達才適切,而且這麼一來,演員的表現也會更有生命力、更活潑吧!」 此外,劇本的調整也會因應季節變化及大自然的變動,如當時遇上颱風、下大雨,櫻花鉤 吻鮭魚被沖走,就另外增修了一些劇情。 對於這次在高山上艱苦的拍攝經驗,演員又是如何看待呢?呂蒔媛笑道:「如果有抱怨的 ,大概不敢跟我說吧!不過就我所知,像楊祐寧、張少懷和張大鏞這3個大男生,從數位 播出時,就自己買機上盒在家看。」呂蒔媛雖含蓄回應,不過我們相信《聖稜的星光》為 演員、導演或工作人員帶來的經驗絕對是特別的。 ------------------------------------------------------------------------- “麻辣”心情,只有山知道 人氣偶像匯聚一堂,星光熠熠,往往引來影迷、路人的注目,但在海拔3000多公尺的高山 上,這種景況不再。製作人呂蒔媛笑道:「誰會開著5個多小時的車跑到山上來探班呢? 不過倒是張作驥導演偶爾會來探班,他會帶麻辣鍋來慰勞大家…。」呂蒔媛表示,離拍攝 地點最近、也是唯一的商店,就屬武陵一家國民賓館,在那裡可以買到一般平地商店可以 買到的飲料、零食,還有咖啡…等等,不過並沒有太多選擇性。 在高山上拍戲,食、衣、住、行都是問題,因為山上沒水、沒電,所有的燃料和食物都要 自個兒背上去,所以幾10天沒洗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水是拿來食用的,呂蒔媛 表示:「這種經驗對都市人來說是好的,因為唯有到了那種環境,我們才會更珍惜資源, 連一張衛生紙都不能浪費。」 拍戲的空檔,藝人和工作人員們絞盡腦汁,玩遍所有可以想得到的遊戲,以排解想家的心 情。楊祐寧、張大鏞及張少懷在等戲期間最愛打桌球,輸的一方就要接受殘酷處罰;除了 桌球,還有猜拳塗指甲油、蓋印章的遊戲等等…這些精彩的片段都被收錄在《聖稜的星光 》專屬的「Xuite日誌」裡。 這部戲拍了整整1年,到中段之後演員們的時間、加上天候影響,愈來愈難排定,呂蒔媛 表示:「大家已撐得快發瘋了!」終於熬到戲快殺青時,山上卻下了一場三月怪雪,讓整 個進度再度落後,演員及工作人員們的痛苦此刻大概只有山知道吧! 戲終於殺青了,大夥衝下山後做的第一件事會是什麼呢?「回家!?」錯!這些演員和工 作人員們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宜蘭的肯德基大快朵頤去! ------------------------------------------------------------------------- 創意行銷,部落客大集合 與一般電視劇不同的,《聖稜的星光》使用相當新穎的“部落格串聯”方式作宣傳,除了 在「Xuite日誌」上有專屬的區域外,還與「時報旅遊」合作,透過部落客實地參與雪山 攻頂及觀賞《聖稜的星光》的經驗,將“聖稜”帶來的感動,以文字、網路傳播出去。 大約1年前,為了讓《聖稜的星光》的製作過程有個紀錄,呂蒔媛開始研究部落格,她認 為部落格這個媒體和傳統媒體有很大的差別,往往創作者的訴求與媒體實際報導之間有落 差,所以透過部落格的方式,直接表達想法是不錯的選擇。同時部落格的好處就是能直接 收到讀者或觀眾的回應,不管是好是壞,所產生的效應她認為是比較誠懇的。 能與「Xuite日誌」和「時報旅遊」合作,呂蒔媛表示:「我的運氣很好,遇到很多愛山 的人。」她指出,「Xuite日誌」的合作夥伴是愛山人士,因此竭誠相助、力推《聖稜的 星光》;而當時與「時報旅遊」合作,也是一拍即合,呂蒔媛認為「時報旅遊」在部落格 這個領域算走在前端,部落客的效應或連結,媒體平台的操作模式等等,她仍有待學習。 《聖稜的星光》一步一腳印,用部落格日誌刻印出艱苦、難得的拍攝與宣傳經過。目前《 聖稜的星光》已賣出馬來西亞版權,日本、大陸各國都有相當高的詢問度。 ------------------------------------------------------------------------- 「拍片這麼苦,如果再讓妳做一次,妳還願意嗎?」我們這樣問,呂蒔媛感嘆地說:「其 實有很多想拍的場景還沒拍到,像是直昇機和警察救援的景,因為一堆繁複的行政程序及 政府單位不支持,覺得我們拍這個是商業機制,但其實我們只是想把這些感動的人生插曲 透過影像傳達給觀眾,讓觀眾知道還有許多人默默地為這個社會而努力。」呂蒔媛的一番 話,點出國內創作者面臨的最大困境,除資金問題外,就是有關單位的配合與支持。呂蒔 媛表示,其實國內還是有不少人在拍好戲,希望觀眾不要太消極,應該以行動支持好戲。 文/李昭陽 圖/呂蒔媛 行政院新聞局 哈台影音快遞 013期 歡迎轉載,並請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及網址 (完) 出刊日期:2006/02/15 http://0rz.tw/4138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7.140

10/13 09:34, , 1F
聖稜真的太讓人感動了 能看到這麼棒的戲實在很感恩
10/13 09:34, 1F

10/13 09:58, , 2F
大推聖稜...超感動的好戲!!!為什麼不重播阿!!!
10/13 09:58, 2F

10/13 10:30, , 3F
一邊聽牙關一邊看這篇文章,聖稜真的很棒!!!
10/13 10:30, 3F

10/13 16:02, , 4F
推 聖稜的感動~~~敗DVD是值得的
10/13 16:02, 4F

10/13 17:38, , 5F
默推聖稜 死黨跟妹妹都超愛
10/13 17:38, 5F
文章代碼(AID): #173wA3h6 (TaiwanDrama)
文章代碼(AID): #173wA3h6 (Taiwan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