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成功的商業國片 《十七歲的天空》(下篇)
台灣電影筆記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lumn_article.asp?rowid=180
唯一成功的商業國片 《十七歲的天空》(下篇) 文/何瑞珠
事實上,今年台灣還是有一部國片在商業上是成功的,所謂的成功就是票房要超過成本,
要有盈餘,不是破百萬票房而實際上還倒賠九百萬叫做成功。可喜的是,這部唯一的
商業國片《十七歲的天空》並沒主打「國人要支持國片」口號,也沒有輔導金的支持。
《十七歲的天空》主打同志喜劇,用歡樂的內容和帥哥演員一掃陰霾悲情或說教味十足的
國片印象。
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簡單易懂,劇情單純,但是這部電影之所以長成這樣並非導演在家
憑空妄想拍成的,這部電影從策劃、拍攝到宣傳和行銷全都有規劃,換言之,成為唯一
賣座的國片並非偶然,而是有法可循。
可佩的是,兩位六年級的製片李耀華和葉育萍至今仍十分兢兢業業,她們倆表示,當初
不敢預期能賺錢,過程中也不太確定是否會賺錢,同時也不敢保證下次用同樣的方法還能
賺錢。『但這就是拍電影好玩的地方,它一直是個謎』,這兩個年輕女生原來性格上
還蠻愛冒險又膽大的。
我在2003年底的高雄電影節上認識葉育萍,在搖晃的愛河船上,當她開始分析起本週
美國票房的《德州電鋸殺人狂》和《傑森大戰佛萊迪》為何能佔優勢之際,我突然覺得
眼睛一亮。當然我每個星期發一次美國票房排行榜新聞稿時,難免會有些粗略印象,
恐怖片,特效電影和動作片通常都能攻佔週末票房冠軍,喜劇片偶爾能小兵立大功。
這些分析不見得有多麼了不起,只是很少在國片業者的口中聽到。
所以《十七歲的天空》是這兩位年輕的製片,在過去行銷歐美亞獨立製片的前份工作中,
研究出來會在台灣賣座的類型片中的一個,決定好賣座類型後,她們開始找編劇和導演。
葉育萍說,『不是一定非拍類型片不可,但因我們一開始就會想這部片要賣給誰,
觀眾在哪,沒有類型,自己的思緒就會卡住。』
聽出來這和國片輔導金的流程有何不同了嗎?國片輔導金至今依然處於以導演為主導的
狀態,台灣導演想拍的故事或許天馬行空,但其實賣錢的電影類型一直都是那幾種
在不斷重複,大部分的時候,實在看不出觀眾特別在乎《哈利波特》是哪一位「導演」
拍的,感覺上好像周圍的人都知道,鬼才阿方索拍的第三集比前兩集好的多,不過,
第三集的北市票房只有一億三千萬,但前兩集可各有一億六千萬左右,到底電影導演是誰
,其實和票房沒多大關係。
2003年底《十七歲的天空》才剛殺青,我那時當然還沒看過電影,『但怎麼覺得這片
蠻熟悉的,好像老是看到你們的消息?』我有點詫異的問葉育萍,因那是少數從開拍前
就密集宣傳的國片。葉育萍和李耀華後來說,『宣傳是一開始就打算密集發稿,所以是有
特別去想些新聞點,因為也不是每次發稿都能見報啊,所以當然就努力的發啊!』於是
觀眾就像跟隨著這部電影逐漸成長一般,無意間吸收了不少這部電影的細節和印象。
『反正發稿又不用花什麼錢,大部分的宣傳費是花在印製文宣品上。』
所以這部成本約四百萬,宣傳花了一百多萬的國片,締造了北市票房五百多萬,全省近
八百萬的成績,然後還賣到香港、日本、美國、以色列、泰國、菲律賓、德國、荷蘭…
《十七歲的天空》可能品質沒有侯孝賢電影那麼好,參加的影展和得到的獎也比不上
侯孝賢,但假如我沒記錯,侯孝賢的電影唯一打入美國商業市場的只有《千禧曼波》,
而《千禧曼波》在美國的票房也商業不起來。大部分的國片可能會宣傳他們去過哪些
國際影展,但李耀華和葉育萍竟在一開始就先規劃了全球市場,『因為是同志片,所以
自己先放棄回教國家,然後我們每個國家的市場都有粗略估計過的,只是都算很低的
版權金而已,接著就努力去銷售,試圖達到既定目標啊。』
『成功是很難的。』她們倆在締造台灣國片票房奇蹟後,並沒有因此鬆懈。李耀華說,
『當初去找投資者,就是大家一副全然不知你們究竟是誰的模樣,現在去找投資者,
頂多對方表示聽過這部片,但這並不表示對方因此就願意投資,商人都是在商言商的。』
葉育萍則說,『反正我就是不想去申請輔導金,我就是沒辦法寫那種企畫案。』
所以她們倆打算繼續用在商言商的方法去找資金,李耀華說,『今年輔導金申請就已經
截止了啊,反正就是沒丟企畫案,但總不能因此就不拍片吧!』這聽起來蠻言之成理的,
但怎麼還是有那麼多國片只在等輔導金才能開拍呢?
這間隱藏在婦產科樓上的迷你電影公司接下來將籌拍三部片,驚悚片已有雛形,陳映蓉的
第二部片也在籌畫中,當很多國片業者還在等政府保護他們時,她們倆卻只想投入市場,
她們說,『總要讓公司能生存下去啊!』
『台灣需要不同類型的電影。』所以,她們倆決定好好來開發台灣的類型電影。其實
李耀華最喜歡的電影是柯恩兄弟和羅湯瑪斯安德生的片,葉育萍喜歡和神及救贖相關的
題材,葉育萍還買了純十六影展的套票,還跟我說,她覺得《神的孩子》蠻不錯的,
我問,『喔,是因為題材和神有關係嗎?』李耀華戲謔地看著她的同伴說,『有可能喔。
』電影科班出身的葉育萍心中也有一個她想拍的題材,但是『那是個無論如何都不會賣錢
的題材』,所以她不會去拍。
有熱情很好,有創意也很讚,但國片除了這些之外,假如還能有理性的分析和不斷研究
市場的商業性格,國片才有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商業體系的可能,也才能活下去。
註一:
《20 30 40》雖是部獲我國政府千萬輔導金的國片,但本片的製作與發行都有好萊塢之一
的美商哥倫比亞投資,天生比其他國片有優勢,本片北市票房約450萬,全省票房應近
八百萬。另外,這部片還有香港市場,也是部成功回收成本的國片。但因為美商哥倫比亞
並非常態性投資國片,所以傾向列為個案,稍後研究。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211.23.74.220 (10/13 16:15)
Theater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