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S教師網誌-「破壞才有建設!重建歌唱學習觀念

看板Vocal (聲樂(人聲演奏))作者 (VocalBalanceSystem)時間9年前 (2016/06/14 19:45),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對於歌唱的初學者來說, 學習初期有容易判斷對錯的依據,例如: 唱到高音的時候空氣明顯變少,那就代表正在憋氣; 音色變尖變扁,很有可能是喉頭上抬了。 而每次練習過後都會有個明確的結論,例如: 剛剛做了的動作A是錯的,我應該要改成動作B。 所以你會不斷強化身體對於動作B的記憶, 希望把這樣的動作好好的『記下來』。 但隨著自我練習的時間越久, 你是否會開始無法輕易判斷對錯,例如: 我明明有注意空氣,喉部的動作也都沒有改變, 為什麼換聲區還是存在?或是: 聲區已經連結起來,但中高音之後buzz聲消失了。 找不到原因的問題形成了學習的撞牆期, 讓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或是心浮氣躁。 但殊不知,全都是因為大多數人練習時的想法, 有個本質上的錯誤。 1.沒有所謂的正確動作 當你達到九宮格的正中間, 喉部肌肉、舌根完全不會介入發聲, 頸部以上呈現被動的狀態, 這不代表你做了對的動作, 而是你『根本沒有做動作』。 當你想藉由記憶某個動作並進而強化它的時候, 你已經脫離了『被動』的範疇, 在練習上很常見的現象例如: 為了加強空氣的順暢,刻意地打開聲門; 為了要維持聲音的厚度而下壓喉頭; 為了要維持buzz聲而開始用力等等, 都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用新動作取代舊動作, 這樣的想法讓你遲遲無法達到真正的『被動』, 不但達不到原先期望的練習效果, 反而因為不斷兜圈子而開始心浮氣躁。 這時候你的腦中可能又浮現出另一個問題, 就是如果都不做動作,那要怎麼把壞動作修正回來, 最重要的是,我要怎麼唱出平衡的聲音? 2.我們不能製造平衡的聲音,而是要等待它。 老話一句,聲音只是結果, 動作才是真正決定一切的關鍵原因。 既然平衡的聲音必須在身體呈現被動的狀況下才會出現, 那你在想法上就必須先有個前提: 平衡的聲音無法刻意地被製造出來。 所以不如換個方式,在試著不添加任何動作的方向上, 不斷『觀察』聲音的變化, 注意,不是『製造』。 以邏輯的角度來說,一旦條件達到了, 正確的結果必然會出現, 如果沒有出現正確的結果,即代表有條件還沒有被滿足。 看到這邊你可能又有疑問: 唱不出平衡的聲音是我做了多餘的動作, 但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刻意做動作啊, 到底該怎麼發現這些動作? 3.喉頭、舌根、空氣量、誠實度 (1)手指摸著喉頭,隨時檢視自己的喉頭位置,和沉默時相比是否穩定。 (2)手指頂著下顎,隔著下顎觀察舌根軟硬度,和沉默時相比是否有變硬。 (3)手掌擋在嘴巴前,用手心感受嘴巴輸出的空氣量是否保持穩定。 歌唱練習相關的教學影片和文章很多,這邊就不多做敘述, 只是有了前述的思考過程, 再回到我們早就不斷強調的觀測方法, 你會有全新的眼光來看待練習這件事。 或許之前為了達到音色一致的階段性目標, 反而讓舌根變硬了, 之後也沒有再朝舌根的方向練習下去, 身體漸漸習慣了『音色一致=舌根變硬』這件事, 遺留的壞習慣就成為了往後進步的障礙。 所以對於我來說, 除了練習的『勤勞度』, 練習時對自己的『誠實度』才是真正影響學習發展的重要因素。 http://vocalbalance.info/articles/teaching-impression/984-2016-06-14-10-05-17 VBS聲音平衡教學系統 By 浚瑋老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82.1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ocal/M.1465904746.A.A36.html

06/15 13:13, , 1F
受教了!!最近剛好撞牆,看到這篇文章有種豁然開朗的輕鬆感
06/15 13:13, 1F

06/15 13:13, , 2F
謝謝:)
06/15 13:13, 2F

06/17 21:39, , 3F
推 有幫助
06/17 21:39, 3F

06/24 00:51, , 4F
謝謝老師!
06/24 00:51, 4F
文章代碼(AID): #1NN-vges (Vocal)
文章代碼(AID): #1NN-vges (Vo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