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從物理學看人體發聲機制(三)

看板Vocal (聲樂(人聲演奏))作者 (台灣阿貓)時間8年前 (2016/11/11 02:50),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聲帶的硬度與彈性以及聲帶拉長與否是影響音高的主要因素, 但發聲的問題絕對不是只有音高而已。比起音高能唱多高,是否 能把音質唱得堅實、音準唱得穩定,往往才是實際歌唱時最被重 視的能力。 關於音質,一個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聲門的閉合,因此這是 另一個必須被討論的重點。 控制聲門閉合的生理控制機制本身沒什麼好討論的,反正 IA 肌 夾緊,LCA 肌用力拉,旋轉杓狀軟骨之後,聲門就閉合了。 然而,比起控制音高,控制閉合卻往往是令歌手更加頭痛的課題 。一般人只要持續一兩個月做簡單的發聲練習,多半就能熟練使 用 CT 肌拉長聲帶的技巧,唱出很高的音,但是,如果要他在這 樣的音高下確實閉合聲門,將聲音唱實,那恐怕就不是半年之內 所能做到的事了。 ◆缺乏閉合的高音,多半被稱為假聲,如果音準很差或氣息不足 以支持,就會被稱為破音。 但只要能稍稍讓聲門靠近,使漏掉的氣息降低到一定程度以下, 就會有較高比例的能量被轉換成聲帶振動,讓音量大幅增加,也 使氣音感大幅消失,這時候,可能會因為場合的不同,或者口型 、喉位等等的差異,而被稱為「強假音」、「純頭聲」或者「尖 叫」等等。 若能讓閉合更進一步增強,就會發生神奇的事:音色完全改變了。 音色的改變是因為閉合達到某種強度時,聲帶的振動會轉變成一 種更複雜,帶有相當多不諧和泛音的模式。這是非均質物體受迫 振動時的現象,其中牽涉的物理學相當複雜,平凡如我當然也不 懂。但我們雖然無法搞懂其中原理,還是可以藉由真實世界的觀 察,來驗證這種現象的存在。 ◆這種因為聲門閉合的強度而影響音色的現象,其實就是以前K 大在板上談過的 Cq 值問題。 簡而言之,當閉合強度弱,也就是 Cq 值低時,聲帶振動單純, 音色接近笛音,而且有摻雜氣聲。 閉合漸漸增強時,發聲效率會變好,音量變大,氣聲漸漸消失, 而且送氣量能夠影響音量的程度漸漸增加,開始變得可以控制大 小聲了,但聲帶的振動模式仍然沒有改變太多,音色還是缺乏一 種「真聲感」。 閉合強到某個程度之後,聲帶振動模式大為改變,音色變得紮實 多彩。大多時候,能否產生這種振動模式就是讓我們覺得某個聲 音像真聲與否的關鍵。 根據上面的整理,若簡單地以「氣聲消失與否」和「強閉合振動 模式啟動與否」來做為分界,或許可以依據閉合程度將人聲分為 假聲、半聲,與真聲。 如果再配合先前談到的聲帶拉長與否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將人聲 歸納為六種:        假聲 半聲 真聲 不拉長聲帶的  1  2  3 有拉長聲帶的  4  5  6 這表格看起來完美極了。 ◆問題是,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歌手的發聲,所以這種簡單的 分類法根本不夠用。 具體來說,所謂的其他因素是哪些呢? 1. 除了用力閉合外,還有另一種改變聲帶振動模式的方法是 Overdrive。 2. 當 TA 肌越用力時,閉合需要的肌力也就越強,而人力有時 而窮,因此能唱出半聲的音高未必也能唱出真聲。 3. 當 TA 肌很緊時,閉合不足根本無法起振,因此高過某音高 時,很難唱出帶有強烈氣音感的假聲。 4. 當 TA 肌過於鬆弛時,用力閉合會出現 fry 現象而非真聲振 動。 5. 即使聲帶的振動模式相同,也可能因為口型或喉位的差異而 造成音色的巨大差異。 6. 有各種使用假聲帶參與發聲的吼腔。 7. 有使用特殊舌位製造出自然泛音的 overtone 技巧。 由於可能的發聲方式組合實在太多了,根本無法為之一一命名, 因此後文只會就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分別討論,而且對於我自己 所不懂的吼腔和 overtone 技巧,就只能直接省略了。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218.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ocal/M.1478803851.A.272.html

11/11 12:52, , 1F
11/11 12:52, 1F

11/13 01:17, , 2F
overtune我會一點
11/13 01:17, 2F

11/13 01:21, , 3F
基本上跟喉嚨沒關係 舌頭要扭成船型
11/13 01:21, 3F

11/13 01:22, , 4F
是的 我知道那是一種舌位技巧 但我不會XD
11/13 01:22, 4F
文章代碼(AID): #1O9C6B9o (Vocal)
文章代碼(AID): #1O9C6B9o (Vo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