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獨具功力的李伯祥杜國芝
獨具功力的李伯祥、杜國芝
嘯峽
天津河東迎春旅社的負責人倪萬珠,平時愛好曲藝,會唱京東大鼓,使業
餘曲藝家董湘昆的得意學生。他在接待來往旅客中,除了熱心服務,徵求
他們對旅店工作的意見外,總是問人家是否愛聽曲藝?請旅客為曲藝節目
提意見,他也當做義不容辭的義務……
這看來像是份外的要求,有時卻激起了愛好者份內的興趣和責任感,他們
興致勃勃地談起了對曲藝創作、表演的意見時,往往很自然的談到天津市
曲藝團李伯祥、杜國芝表演的相聲《聊天》、《兩面人》、《誇講究》等
,稱讚他們不拘一格而又別具一格。認為李伯祥基本功好,嘴裡乾淨利索
,多長的台詞他都能一氣貫通,字清情恰,這是難能可貴的。人們熱切地
注視著這一對笑星,渴望聽到他們的新節目。有人從電視上看李伯祥背頭
、大眼、小個兒,動作脆快,精神煥發,推測他未屆不惑之年,是一位相
聲新秀……
其實早在三十年前,李伯祥只有十八歲時,就被同行稱為"小老藝人"了。
那時他已有十年藝齡了!李伯祥自幼隨父李潔塵學藝,九歲時開始登台,
以"小神童"藝名在濟南、重慶等地獻藝,頗為相聲愛好者所喜愛。他天賦
聰敏,記憶力和反應力過人,有些節目一學就會,有些則是一聽就會。又
經父輩為之指點和輔助捧哏,到十五歲時,已學會說、學、逗、唱各種類
型的傳統相聲一百多段,都具有一定水平。為了藝術上得到深造,又拜著
名相聲藝人趙佩茹為師,經趙循循善誘,悉心指點,又向"歸路兒""上坡
兒"奮力,他牢記趙佩茹同志諄諄教誨的:"藝術要講究精益求精,藝無止
境",經過刻苦磨練技藝,至二十歲時已成為優秀青年演員了!
建國後李伯祥隨父來津,五十年代中期參加了南開區相聲隊,與姜寶林、
田立禾、魏文亮等同台競技,成為津市青年演員中的佼佼者。當時,相聲
大會如火如荼,各具特色,李潔塵同志與伯祥捧哏,慣以"子母"、"貫口"
顯示個人擅長,博得了相聲愛好者的歡迎與信任。他沒父子合演的《八扇
屏》。《戲魔》《老老年》。《五紅圖》等,都深得有關部美的好評。他
們曾以《八扇屏》參加過"天津市第一屆曲藝雜技會演",獲得表演獎。
李伯祥好學不倦,藝術上廣徵博采,冶於一爐,注重發揚"口緊、字清、
情恰、包袱有餘味"的特點,經過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各城市觀眾的鑒
賞。每到一處都不忘尋師訪友,豐富自己的上演節目。對於相聲藝術,他
從來盡力而不惜力。每次演出前都進行認真準備,即使是熟節目也保持著"
三分生",力戒師友們勉勵過的"熟則生油",演出中認真賣力,把觀眾當作
良師益友,演出後則認真思考,從不沾沾自喜,善於從觀眾的掌聲和笑聲
中找出差距,肯定優點,有些該響的包袱沒響,不該讓人笑的地方出現了
笑聲,他能分析關鍵所在,求得合理解決,使自己藝術上真正做到:"帶千
里目,更上一層樓!"
李伯祥還能兼唱快板,並有一定創作能力,自編自演過一些新相聲,如《節
約用電》、《看〈紅巖〉》、《家庭聯歡會》等,都受到了觀眾的歡迎與
重視。
李伯祥的夥伴杜國芝,原來是工人,因酷愛相聲,曾投師於與馬三立先生合
作多年的老藝人張慶森。杜國芝比李伯祥小九歲,卻是一個優秀的捧哏人才
。在天津和平區文化館搞業餘相聲活動時,就引起了各方面的賞識。七十年
代後期與李伯祥搭檔,一起參加了天津市曲藝團。經過上演不同題材的相聲
作品,他們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不斷的提高。杜國芝善於根據李伯祥的口峰、
神態給予適當的輔助,從不突出個人。使用"蹬、諞、賣、踹"各種捧哏技巧
恰如其分。可稱不摧不墜,不支不擋,穩中求暴,樸中見巧。有時李伯祥以
脆快的口風製造出了熾熱氣氛,他還能根據觀眾的情緒和節目內容適當的調
節降溫哪!
相聲作家王鳴祿具有多方面的生活、藝術素養,熟諳不同相聲演員的表演特
點。他的力作《聊天兒》說是專為李伯祥寫的也不誇張,因為他從取材、醞
釀、結構到包袱、語言設計,都緊緊圍繞著首演者的條件。往昔,他為高英
培、范振鈺寫過不少新段,對思想、內容、技巧、表演對象的擅長都有所照
顧,由於幾方面協調的很好,並沒有落入"因人設戲"的模式。《聊天兒》也
是這樣,作品致力塑造的"白話旦"是一個從不珍惜個人和對方寶貴時間的人
,他和那種聊天中增長見聞,溝通思想,愛護生命的老者迥然不同。這一藝
術形象能給人以多方面的有益啟示,主要的還是誘導人們對保爾、柯察金的
名言:"當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能
產生進一步的理解。
李伯祥表演時抓住了人物的胸無大志,不學無術,滿足於一知半解誇誇其談,
從以聊為"樂"到以聊為"業",揭示出人物精神上的空虛。他調動說功技巧,顯
示出人物的口若懸河卻言不及義,廢話連篇而又自以為是的可笑中蘊含的可憫
性和可憎性。使人悟到這類積習癥結在於不愛學習,而慣以博學多聞自詡,如
此尋開心,過嘴癮,可謂"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眾取寵之心"。靠漫無天際的
聊天兒打發日子,在建設"兩個文明"的現實生活中,豈不是可笑復可悲嗎!
杜國芝在捧哏上也不斷有著新的探索,除了全神貫注,疏密相間外,也力戒一
般化的表態,而能從人物的正直、善良,有分寸的展開矛盾,表達愛憎情緒,
因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連升、孫立生《相聲群星》一九八八年,山東文藝出版社)
--
文中的年代為西元 「建國」指1949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8.34.34
XiangShe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