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天橋中期的藝人2

看板XiangSheng作者 (我的站關了!)時間22年前 (2003/01/26 22: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4.「數來寶」藝人曹麻子 「數來寶」系曲藝的一種,流行於北方各地。一人或兩人說唱,用竹板兒或系以銅鈴 的牛髀骨拍打以為節奏。常用句式為可以斷開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 句,兩句、四句或六旬即可換韻。這種藝術形式最初是為乞丐沿街乞討服務的,昔日 名為「善人知」,於各種買賣舖戶門前,見景生情、即興編詞,大都是討人喜歡的吉 利話。例如:「老爺您,發慈心,買賣好,獲千金」;「叫聲太太賞倆錢,福壽康寧 萬萬年」。後來,在天橋一帶漸漸出現了以此為藝者,由流浪街頭改為每日固定在小 型的場地內演出,說唱內容亦有所變化,善於創新的藝人開始演唱民間傳說和歷史故 事,並由此產生出「曹麻子」這樣的著名藝人。 「曹麻子」名叫曹德奎,北京大興縣青雲店人,農民出身。民國元年時即在天橋 靠數來寶謀生。手使兩塊牛髀骨打拍,兩片骨頭略呈扇面形,上方各系三四個小銅鈴 和幾綹染成紅綠等顏色的麻,下端系有尺餘長的五彩綢帶,拍打起來呱嗒作聲,銅鈴 亦被震得嘩楞楞響。黃白色的牛髀骨,點綴著明晃晃的銅鈴鐺與五彩繽紛的綢、麻等 飾物,伴隨著有節奏的聲響不時地晃動著,著實令觀眾眼花繚亂。這種形式簡單而古 拙的打擊樂器,內行人稱為「□」,又名「金錢骨」。 「曹麻子」是一個頭腦相當聰明、善於根據歷史大事件改編詞句的出色的民間藝 人。他所說的《推倒滿清》、《北伐成功》以及《大實話》等許多段子,不僅具有較 高的藝術水平與魅力,而且思想內容也很富有教育意義。譬如《推倒滿清》一段,就 具有十分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其詞為: 骨板一打響連聲,不說如今表前清。 慈禧垂簾來聽政,光緒皇帝被架空。 太后投降不爭氣,洋人爸爸坐朝廷。 兵荒馬亂人民苦,鍋裡野菜合根煮, 可憐餓得皮包骨,男女老少成骷髏。 同盟會有孫中山,廢除宣統掌大權, 從此滿清被推倒,百姓才得見青天。 《大實話》以簡短而通俗的語言形式,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感情, 具有教育、勸戒的作用,它琅琅上口,易誦易記,故能長久地印在人們的心裡,活在 人們的嘴上。其內容是: 林中樹木有高低,世上人多心不齊, 只顧各掃門前雪,哪講什麼情和義? 大樹一倒猢猻散,各奔南北與東西。 結朋交友要謹慎,須知人心隔肚皮。 畫上春牛難耕地,紙糊驢馬不中騎。 要吃還是家常飯,搪寒還是粗布衣。 娶妻別圖臉蛋美,免得日後惹是非。 生兒育女別貪多,貪多必定著大急: 要吃要喝又要穿,長大未必有出息, 有朝一日爹娘死,穿白戴孝全是虛。 靈前供碗倒頭飯,誰見死人吃了去? 七天以內入了土,氣化清風肉化泥。 活時爭名又奪利,口眼一閉全都沒, 萬貫家財拿不走,攥把指甲躺地裡。 奉勸諸君聽仔細,實話一段非兒戲。 5.以嬉笑怒罵聞名的「大兵黃」 被老北京人稱為天橋中期八大怪之一的「大兵黃」,名叫黃才貴(後改名黃德勝) ,字治安。因其身體魁梧,且出身行伍,故得「大兵黃」之綽號,而其本名卻鮮為人 所知。 「大兵黃」少年時曾拜董海川(清中葉人,八卦掌創始者)第一代傳人學習八卦掌 和八卦門器械。二十歲以後,先後在張曜、馬玉昆、姜桂題、張勳等軍閥部下當兵, 並於光緒二十二年(1894年)參加甲午戰役。1917年7月,張勳復辟失敗後,「大兵黃」 即從張勳的「辮子軍」中退役,因生活沒有著落,遂落魄天橋賣藝。初期,尚練些武 藝,後來轉成專門針對軍閥權貴人物進行嬉笑怒罵,招引三教九流將其團團圍住,每 罵完一陣,便賣一回藥糖。 三十年代時,北京的一些報刊均刊登過「大兵黃」的照片,其形象為:頭戴青緞 帽頭兒,花白鬍鬚胸前飄灑,上身穿絳紫色馬褂兒,下身著黑絨套褲,足登青緞面千 層底雙臉兒鞋,手持一隻油光紅潤的葫蘆和一掛香木念珠。如此不倫不類的打扮及其 跳腳狂詈的特殊表演,遂使這位藝人排進了八怪的行列。他不僅引起彼時廣大遊客及 天橋一切藝人的興趣,而且為各報的新聞記者甚至反動當局所矚目,因而具有一定的 社會影響。 「大兵黃」罵軍閥,如同說書一般,每段自成一回,淋漓盡致地揭露各個軍閥的 內幕與醜劇,雖不免有些誇張或不實之詞,但總的來說與事實基本相符。 譬如罵北洋奉系軍閥張宗昌,對其出身土匪以及先後投靠直系軍閥馮國璋、奉系軍閥 張作霖等情況說得頭頭是道,然後以「他媽的小舅子」這句口頭禪將話鋒一轉,罵張 宗昌有三十三個姨太太,是「望鄉台上摘牡丹——不知死的鬼」!張宗昌在山東任軍 務督辦時,有一年慶祝壽辰,宴請麾下師長、旅長,席間命一最得寵的愛妾品簫,曲 罷滿座皆歎服。愛妾說:「奴家吹簫不如我翁公吹得好。」翁公者,乃張宗昌之父, 原是吹鼓手。張宗昌惱羞成怒,以為揚其家醜,當夜將愛妾槍斃。「大兵黃」說至此 處時,往往義憤填膺、暴跳如雷,將其手中的白蠟桿子(練武的器械)拚命往地下啪 一摔,大罵一聲:「他媽的小舅子,張宗昌活畜類!」 「大兵黃」罵北洋直系軍閥首領曹錕,更是痛快淋漓、入木三分。曹母乃麻臉、 纏足,有一年赴天津看曹錕,坐馬車逛街,無意中將小腳露了出來。當晚曹錕拜見母 親說:「有件事稟告母親,孩兒乃堂堂大總統,希望您今後出門別再把腳伸出來,給 我留點兒體面。」翌日,曹母又外出,故露其金蓮。是夜,曹錕復上堂拜見,未及開 口,母先曰:「有道是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似你這般忤逆子,不配做我兒子, 更不配當總統。你當總統,百姓遭殃!從今以後我不認你這個兒子!」 「大兵黃」揭露曹錕的另一陋聞是:曹有一次去浴池洗澡,有一標緻的李姓搓澡 工為曹搓澡,曹獸性發作,遂將搓澡工雞姦。搓澡工卻因此而飛黃騰達,被曹擢用為 財政部長。大兵黃說至此,益發氣得青筋暴露,破口大罵不已。 「蘆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在北京燒殺姦淫,野蠻殘暴,無惡不作。此時的 「大兵黃」亦敢大罵日本,將其耳聞目睹的日軍官兵種種罪惡行徑罵得狗血噴頭,因 此而被外五區署多次拘禁;但一俟釋放,依然照罵不誤,確實表現出一股無所畏懼的 英雄氣概,客觀上對激發大眾的抗日情緒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凡是當年聽過「大兵黃」罵人的老者,無不稱道他是一個性情耿介而不畏死的硬 漢子。這位奇特的天橋藝人擁有成千上萬的觀眾,具有無窮的魔力。只要他斜背著滿 滿一口袋沙板糖(長方片形,內含薄荷),剛一露面,立即就被眾人圍攏起來。大家爭 先恐後地買藥糖,不是為瞭解饞,而是要聽他的「罵世」,以排解各自心中的憂煩。 而「大兵黃」卻因為痛罵軍閥和貪官污吏是一群貪財好色、禍國殃民的敗類,時常被 官府拘押。 但是,「大兵黃」對此卻全然不放在心上。他每次開罵之前,總說「我身上帶著 殃榜哪!」所謂「殃榜」,是舊時迷信之說。「大兵黃」帶殃榜之說,猶如武將抬棺 而戰,含有拚死之義。 6.票友下海的單弦藝人們 單弦也叫「單弦牌子曲」或「牌子曲」。起源於清乾隆年間,流行於北京、天津 和東北等地。初為三人或多人分別彈三弦、打八角鼓拆唱,故此稱「八角鼓」。八角 鼓這種打擊樂器,鼓身呈八角形,框用木製,寬約十七厘米,單面蒙以蟒皮,周圍嵌 黃銅響鈴,飾有紅色或黃色絲穗。演奏時用指彈擊鼓面發出鼓聲,搖震鼓身或指搓鼓 面發出鈴聲。本為八旗軍隊行軍或駐紮娛樂時所用,清末以來變成岔曲及牌子曲的重 要伴奏樂器。同治、光緒年間,「隨緣樂」創為一人自彈自唱,始稱「單弦」。 單弦的曲調豐富多彩,常用的有《雲蘇調》、《南城調》、《連珠調》、《怯快 書》、《羅江怨》以及《檢點花》、《金錢蓮花落》等等。開頭先唱一段岔曲,或拆 唱各種牌子曲,如《春夏秋冬》、《風花雪月》、《風雨歸舟》、《秋夜蕉聲》、《 漁樵耕讀》以及《市井風俗》等等。其詞句為前清入關時所唱凱歌之詞,極為清雅。 早年在天橋演唱單弦者,繼「隨緣樂」之後,有李燕賓,演唱時在報單上特書「 隨緣時話」四字。後又有全月如、曾永先(又名曾處)。 曾處原是單弦名票,謂為「子弟單弦」,後來才「下海」(即正式成為藝人),在天橋 的福海居、如意軒等茶館及城裡一些茶館巡迴演出,每到一處,連演四天,謂之「一 轉兒」。繼曾處之後下海的單弦名票友有德壽山、桂蘭友、曾振廷、群信臣等人。這 些人下海前名義上是「玩兒票」(即義務演出),實際上亦有收入。當年茶館有請子弟 單弦之風,無論請哪一位子弟前來演唱,都在台中設一桌,上舖紅氈,桌前書寫「特 請子弟」四字,館主俟子弟一上台,便向其行禮,名日「請場」。一轉兒演出完畢唱 者不再回後台,而是由前台走出茶館,所謂「不失子弟身份」,以此表白盡義務,分 文不取。實則由館主將四日所掙之錢送至其家中,行話叫「拿黑楮」。這倒並非是單 弦票友們掩耳盜鈴,因為對外講是義務演唱,觀眾就沒有挑眼的權利,於是唱者即可 隨時編唱,任意抓哏,即使有不妥貼之處,亦會得到觀眾原諒。 在天橋演唱過的單弦票友中,德壽山具有代表性,這位出身於滿族貴族家庭的子 弟單弦演員,據說在光緒年間曾得過功名,因憤世嫉俗,淡泊名利,遂以編演單弦寄 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天資聰穎,文學造詣頗高,能按命題即席編唱岔曲及單弦曲 詞,曲高而詞雅。其代表作如《續黃粱》,對當時官場黑暗冷嘲熱諷、痛加針砭,趣 味盎然,深受大眾歡迎。 德壽山演唱,宗「隨緣樂」之法,自彈自唱。桂蘭友與曾振廷亦為自彈自唱名票 。惟有群信臣則另有人代為操弦,他的得意段子有《武松奉嫂》、《十面埋伏》等。 7,拉洋片藝人「大金牙」 拉洋片又稱「西洋景」、「拉大畫兒」或「西湖景八大片」,是清末民初後流行 於民間的一種雜耍。藝人將各種畫片放在箱中,使觀眾通過凸鏡觀看。藝人一邊拉放 畫片,一邊唱誦畫片內容。早年的畫片內容,大都是《小寡婦上墳》、《劉大人私訪 》以及蘇杭二州的優美景致。有關江南風光的畫片,唱詞內容健康而優美,例如; 「往後瞧,又一篇,來到了蘇州大街你再觀觀,一趟大街長十里,招牌幌兒掛在 兩邊。錢莊當舖兩對過兒,茶樓酒館兒緊相連。路南有座美人書寓,畫梁雕刻好門面 。樓上坐著聽書的客,跑堂兒的過來又把茶端。有幾個倌人會彈唱,懷抱著琵琶定准 弦,開口唱的是馬頭調兒,然後改了太平年,有張生,來游寺,小小紅娘把信兒傳。 這麼些玩藝兒瞧了個到,拉起一張你再慢慢兒觀。」 另有些傷風敗俗的畫片,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都門雜詠》中的西洋景 詩云:「西洋小畫妙無窮,千里山川掌握中,可笑不分人老幼,紛紛鏡裡看春宮。」 而《燕市積弊》則更直截了當地評論其有傷風化,淨仗著「饒頭」(春冊)哄愚人的錢。 及至「大金牙」作藝時,拉洋片的內容便為之一新。此人本名焦金池,因其口中 鑲有兩顆金牙,故人稱「大金牙」。他在天橋六七位拉洋片藝人中,資格最老,觀眾 最多,生意最好,為天橋中期藝人中八怪之一。 「大金牙」於民國初年時,即在天橋賣藝。他的嗓音洪亮而圓潤,素以唱工取勝 。他請人繪製的畫片,每幅長一米五,寬一米,鑲在帶玻璃的木框裡,內容主要取材 於義和團、八國聯軍及軍閥混戰等歷史故事,其次是北京的名勝古跡。結合每幅畫片 具體內容,自編相應的唱詞。唱詞通俗易懂,合轍壓韻,行腔舒緩,抑揚頓挫,富有 較強的感染力。《義和神團》是他最得意的唱段之一,其詞為: 仔細瞧來仔細看, 眼前換了又一片; 光緒二十六年六月裡, 北京城鬧起了義和神團。 有紅團,有黃團, 還有那山東撥來的叫老團。 大壇首,一聲喚, 眾團民殺聲四起、動地驚天。 舉刀槍、扛火藥, 怒氣沖,中殺進東交民巷洋鬼子使館。 撲哧哧槍扎一條線, 喀嚓嚓刀砍一大片, 霎時間黃毛綠眼個個伸腿命歸天。 又聽得轟隆隆火藥連聲響, 只見那意、比、奧,荷各國使館房倒屋塌呼呼冒火又冒煙。 義和神團威名震, 八國聯軍聞風體如篩糠嚇玻了膽。 「大金牙」演唱時,立於畫片左側的木凳上,右手持一根細長竹桿兒,指點畫 面,對所繪內容做簡明扼要介紹。坐在條凳上的五名觀眾各自趴在鏡頭前,看得清 清楚楚,聽得亦真真切切。伴奏的樂器只有一面扁鼓和一副小鈸。鼓槌兒是兩根兒 支點在中間的小槓桿兒,後端穿孔繫上長繩,以手拉繩時,前端即自下而上地敲打 鼓面。小鈸的敲擊方式與鼓大致相同,一副鈸分兩面上下相對,居上者懸於木端, 居下者固定於槓桿兒上端,牽動一繩上下相合即可發聲。 「大金牙」在天橋賣藝近三十年,生意一向興隆,每日自午時演唱至黃昏時分 ,座無虛席,而圍觀候座者更不計其數。他所演唱的《火燒圓明園》、《慈禧西安 避難》、《火燒南堂》(南堂位於宣武門內路北,系耶穌會教土湯若望於1650年所 建的天主教堂。這座最早的宗教侵略基地,在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中被燒毀。南 堂的董神父亦死於義和團大刀之下。)以及《張勳復辟》等段子,極受廣大觀眾歡迎 ,客觀上起到了宣傳愛國的良好作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8.33.35
文章代碼(AID): #-C_DuQH (XiangSheng)
文章代碼(AID): #-C_DuQH (Xiang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