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評書館」重現江湖 老北京喜出望外

看板XiangSheng作者 (該運動了....)時間22年前 (2003/02/12 15: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轉貼]2003.02.10  中國時報 「評書館」重現江湖 老北京喜出望外 王綽中 大年初一,喜歡溜鳥、聽相聲、唱京劇的老北京們又多了一個去處-麗如書場。 一九八五年,北京最後一家評書館(即說書茶館)「天橋書茶社」關門後,經過十八 載春秋,在大陸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麗如、賈建國夫婦努力催生下,成立「麗如書場」 ,於今年二月一日農曆春節重新在北京文藝界粉墨登場。 「麗如書場」位於北京朝陽區文化館內,在文化館館長的鼓勵和支持下,熱心出借該 館二樓的小梨園劇場,讓大陸著名評書藝術大師連闊如的女兒、連派評書的唯一傳人連麗 如有了盡情揮灑的空間。 書場在二月一日開張,由於正逢新春期間,與文化館的多項活動一起舉辦,從初一到 初七,每天下午三點到四點半,由連麗如獨挑大樑,與熱愛評書藝術的新老聽眾談古論今 。 為了重新培養北京書館的聽書人氣,連麗如端出拿手的「康熙私訪」,作為開張第一 齣大戲。雖然人氣不旺,聽眾多為五、六十歲的老北京,但記者連續兩天到書場聆聽發現 ,連麗如仍使出渾身解數,讓聽眾們也跟著如癡如醉。 在佔地只有二、三十坪的劇場內,擺放著十多張茶桌,舞台上道具十分簡單,除了一 張桌椅外,就只有桌上擺著連麗如父親傳承給她的一把紙扇和一塊不到五公分的驚堂木。 每當開始評書前,連麗如都會小心地將紙扇和驚堂木擺好,然後取下手錶,精神奕奕 地將故事娓娓道來。隨著故事的情節,連麗如或站或坐,有時拿起紙扇,語調抑揚頓挫, 鏗鏘有聲,動作乾脆俐落,生動精彩的描述和一人數角的演出,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全場一個半小時,這位被譽為大陸評書界才女的連麗如,展現了她驚人的背誦歷史章 節與詩詞歌賦的獨特功力;她完全沒有休息中斷,也沒有任何贅詞,說書功夫之深厚,令 人拍案叫絕。 記者走訪書場內的聽眾,許多是二十多年前就在書場內聽連派評書的老聽友,在獲知 有書場重新開張,真是喜出望外,特地趕來捧場打氣。 在年初八的週六晚上書場開演前,連麗如與聽眾話家常時,當她說到自己如何為評書 藝術奉獻心力時,台下一位七十多歲、文質彬彬老先生一直重覆說著:「我們向你致敬! 」,場面十分感人。 春節假期結束後,「麗如書場」評書時間改在每晚七點半到九點,一天一場次,仍是 由連麗如單槍匹馬上陣。為了能夠讓評書藝術發揚光大,能夠讓更多收入有限的北京市民 欣賞到這項中國傳統的技藝,在不以營利考量下,「麗如書場」的票價也從新春期間的人 民幣二十元(約台幣八十元)降為十元。 2003.02.10  中國時報 驚堂木加紙扇 連麗如「說」出「書卷氣」 王綽中 大年初七下午,冬陽普照的北京透著幾許涼意。耳順之年的連麗如在「麗如書場」賣 力表演完一個半小時的精彩評書劇目「康熙私訪」後,額頭上冒著些微的汗珠接受了本報 的專訪。 「這麼多年來,我時刻沒有忘記書館的藝術。我是書館中鍛鍊出來的,只有在書館中 才能真正鍛鍊出評書演員來,也只有在書館中才能體會評書藝術的奧妙。」連麗如簡單地 道出她費盡心力設立這個書場的目的。 「我是中國的評書演員,中國是評書的發源地,現在海外都十分風行,為什麼不把這 門藝術更好的發揮起來?沒有書館就沒有傳承。」她進一步解釋了成立書館的初衷。 四十三年前,還是青春年華的連麗如就隨著父親、已故的中國北方評書大師連闊如在 書館內學藝,耳濡目染下練就了一身精湛的說書本領。 這十幾年來,她為大陸各省、市電台和電視台錄製了十幾部長篇評書,與先生賈建國 合作出版了「康熙私訪」等三百萬字的評書演出版本;這幾年,也曾先後前往美國、東南 亞等海外華人聚集地表演,受到國外人士與當地華人的歡迎。 從年初一開張至今,雖然前來聽書的人並不踴躍,但是連麗如仍信心滿滿地表示:「 這幾天雖然人不多,這也難怪,十八年沒有書館了,我們可以慢慢培養聽眾。」 不過,對於時下有些年輕人認為可以背誦幾段歷史就是評書,她駁斥道:「這並不是 真正的評書藝術。」 至於評書藝術的精髓何在?連麗如認為:「其實評書是一門活的藝術,同一個故事內 容面對不同觀眾,就會有不一樣的說法,比如到台灣說或到美國說就不一樣,與大學教授 和農村婦女說也不同,必須讓觀眾能夠接受我們的『把點開活』,『把』就是拿眼睛看, 『點』就是看觀眾什麼水平、身份,我們才能怎麼說,關鍵是看你肚子有沒有東西,這也 是評書藝術最難掌握的地方。」 北京著名的「曲藝」雜誌社曾經對連麗如評書功力作了如下的論述:「無論是南派的 康、唐,或是北路的連派,都具有評書藝術的『書卷氣』,特別是像連麗如在說講中已能 出現這種『書卷氣』,顯然得到父親的家傳。」 按照北京的藝評家向記者解釋,上述所指的「書卷氣」,是從事藝術者在他的藝術創 作中所透露出的文化積極感,也是其表達這種藝術韻味的厚度。 連麗如最專精、研究最深的是「東漢」、「三國」,聽過她表演上述劇目的老聽友們 都津津樂道。 目前大陸只有天津「北方戲曲學校」有專門教授評書的課程,但連麗如認為,學校訓 練出來的最多只能說上一、兩段,十幾分鐘,沒有辦法像她一樣可以長篇大說。 問她是否要收徒弟,一直還沒找到適當傳人的連麗如說:「其實評書這門藝術不好學 ,即便聽上五年也不一定上的了台,但要學好,也只能多聽,沒有其它辦法;而且,如果 沒有先天的腦子好、反應快、口齒伶俐等條件,是學不來的。」 對於書館未來的發展,個性直爽的連麗如略帶使命感地表示:「這賺不了幾個錢,但 我一定要在北京把這門藝術傳承下來!雖然很困難、壓力也很大,但藝術從老百姓來的, 就要把它還給老百姓。我馬上就要六十一週歲了,北京像我這樣能說的人已經沒有一、兩 個了,我要不做誰去做呢!」 -- 頹齡猶苦索枯魚,笑我無聊百不如。何事世間情最切,一分明月一分書。   ----一九八六年,金性堯先生為其新書《飲河錄》〈後記〉所寫的三首七絕之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75.215.22
文章代碼(AID): #-IVcYV7 (XiangSheng)
文章代碼(AID): #-IVcYV7 (Xiang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