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 于美人讀《再見寶貝,再見》

看板YuBeauty (新聞挖挖哇)作者 (唉唷)時間12年前 (2013/01/17 02: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于美人讀《再見寶貝,再見》 孩子失蹤 父母永遠無法超越痛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jT-1afg6EU
2010年05月08日 主持人 于美人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之前看過的報導,一個大陸父親把包子店改名「找兒子包 子店」,因為孩子在他眼皮底下被帶走,這父親說:「如果孩子車禍身亡,我還可以撫屍 痛哭,但孩子失蹤了,我一輩子都不知道他的下落。」這本《再見寶貝,再見》裡有一段 感人的話,「死者的安靜帶著終了的意味;是一種你知道要去習慣的安靜。但你不會想要 習慣失蹤孩子的安靜;你拒絕接受,於是它對你高聲尖叫。失蹤的孩子呼喊著:來找我。 」這段話把父母面對孩子失蹤的心情,描寫得很貼切,那是不斷被牽動又一輩子無法超越 的痛。 忽略也是沉重傷害 失蹤的愛曼達是被疏於照顧的孩子,但她母親沒有打過她,原來除了家暴,忽略也是種沉 重的傷害。忽略,讓一個4歲的孩子沒有笑容,對環境沒有反應。小說裡有描寫非常強烈 的對比:森林裡愛曼達梳理小狗、笑著和狗玩耍,而在母親懷裡的愛曼達卻面無表情,她 的笑容只出現在森林的小木屋裡。 當孩子失蹤,大眾最想看到的畫面就是孩子被送回母親懷裡,母親激動得喜極而泣,好像 只有這樣的畫面才能撫平大眾不安。然而我不禁懷疑,新聞畫面訴說的究竟真實與否?背 後的故事又是什麼? 我想起之前曹小妹妹的事件,她告訴老師母親買了木炭,老師前往探訪,母親卻表現得對 孩子百般疼愛。如果悲劇未發生前,老師強行帶走孩子,母親在螢幕前哭訴孩子被帶走的 悲痛時,輿論究竟同情失去孩子的母親?還是支持預防悲劇的老師?身為觀看新聞事件的 大眾很辛苦,究竟我們追查的真相是不是真相? 我還想看派崔克和安琪系列 我在猜想,作者一定看過《非關命運》這個節目,還周一到五晚上九點半準時收看,這是 玩笑話,但我會這麼說,是因為作者把人性是非集結起來寫成故事,讓看的人被勾出情感 ,延伸出共鳴。我看過他的小說《神秘河流》,這次打開《再見寶貝,再見》就一口氣讀 完,可以再給我派崔克與安琪系列作品?我還想再看。 採訪╱戴伊妏 攝影╱葉仁傑、林永昌 九型人格專家胡挹芬:作者善於觀察 標準第五型人格 我曾經看過這本書的翻拍電影《失蹤人口》,當時就對這個故事很有印象。丹尼斯.勒翰 的作品都愛探討人性,這種人明顯是「九型人格分析」中的第五型人格,就跟柯南.道爾 筆下的福爾摩斯和驚悚大師史蒂芬.金一樣。「九型人格分析」把人類區分為九種性格, 這種分析法常被用來探索自我、改善人際。在《再見寶貝,再見》中,安琪是第九型人格 ,樂天溫和,但喜歡逃避現實;而通常主角會是作者的延伸,所以派崔克也屬於第五型, 理性、愛追根究底。我認為作者應該做過人格學研究,而且擅於觀察,把各型各色的人投 射進角色裡。 性格決定命運 書中,不同性格的人都有不同的命運,作者埋下了「性格決定命運」的元素。比如母親海 倫性格放縱,最後導致不幸;以前是壞學生的人,長大後變成社會邊緣人,有時人會被自 己的性格、習慣牽著走,而造就目前的處境。小孩年紀還小,無法去改變與行動,但大人 卻可以決定孩子的成長環境,這關係到他們未來的人格與命運。 正義未必相同 在書的後半部,主角殺了虐童變態狂,他內心開始了情與理的掙扎,殺人本身是一個錯誤 ,但殺死壞人是正義還是罪惡?不負責任的母親,跟帶走女孩的綁匪,誰才真正地關心小 女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結局裡有人笑著,有人面無表情,並非所有人都得到想要的結 果。電影《誘.惑》有一句台詞說過:「有時為了追求真相,我們不得不暫時背離上帝。 」這講出了跟這本書相同的思想──在不同人心中,真相、正義的標準不一定都是相同的 。採訪╱李亞陵 攝影╱林永昌、葉仁傑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母親不盡責 就沒資格和孩子在一起嗎? 這陣子頸肩受傷,所以看《再見寶貝,再見》我是帶著頸環看的。邊看著故事的發展,不 斷挑戰道德上的對錯,當下很難分辨感覺到的沉重是來自肩上的壓力?還是小說裡的情節 ?這本書像一把把攤開的鑰匙,鑰匙蒐集齊全了,到最後才能打開真相,一旦推開這扇門 ,竟發現之前以為的都是錯的,這本書的重量就在這裡。 小說裡偵探派崔克認為把失蹤的小孩還給母親,就等於還原真相,他寧願選擇相信,因為 如果放入對與錯的思考,整件事就不再單純了;他的搭檔安琪則是保持中立,她明白有太 多無法評斷的對與錯,有罪的人說不定是真正關心孩子的人。 被忽略的孩子對愛矛盾 從精神科醫師的角度來看,長期被忽略的孩子分成兩種現象,一種是封閉式,認為自己是 不值得被愛,也沒有機會再被愛,就像燒錄一張空白光碟,資料還沒灌滿就已鎖軌,無法 再放任何東西,所以傷害對他好的人,逼著愛他的人離開;另一種是開放式,因為得不到 愛,所以不斷付出,以彌補心中的缺憾,即使被傷害,也會向愛情銀行貸款更多的愛來付 出。 踩在是非黑白的界線上 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我常接觸到類似例子,處理社會案件或家庭問題,經常踩在是非黑 白的界線上。當接獲通報孩子疑似受虐,孩子就會從父母身邊被帶走,我常自問,我何德 何能扮演這樣的角色,剝奪母子在一起的權利?難道小說裡海倫這樣的母親,就沒有資格 和孩子在一起? 大家對於失蹤兒的焦慮感,以精神分析來說,每個人內心都有個失蹤的小孩,當我們看到 失蹤小孩的新聞,一定想看到孩子回到母親懷裡的那一幕,我覺得好多人心態上都沒有在 媽媽的懷抱裡,母親節快到了,或許我們可以看看這本書,呼喚著自己回到媽媽的身邊。 採訪╱戴伊妏 攝影╱葉仁傑、林永昌 《再見寶貝,再見》 作者:丹尼斯.勒翰 (Dennis Lehane) 譯者:蘇瑩文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08年1月20日 作者以小說《戰前酒》出道,創造冷硬男女私探搭檔「派崔克/安琪」系列,黑色幽默的 對話與深入家庭、童年創傷的題材引起極大迴響,拿下美國推理界夏姆斯、安東尼等大獎 ,售出20多國版權。《再見寶貝,再見》是此系列第4本作品,2007年由好萊塢男星班艾 佛列克改拍電影《失蹤人口》;非系列作品《神秘河流》由克林伊斯威特改拍成同名電影 ;另一著作《隔離島》也改拍同名電影,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擔綱演出,今年2月在台上 映。系列第5本作品《雨的祈禱》4月已在台出版,作者目前正在撰寫第6本作品《 Moonlight Mile》,預計11月在美出版。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00508/324960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91.50
文章代碼(AID): #1GzlQpla (YuBeauty)
文章代碼(AID): #1GzlQpla (Yu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