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bert D.935 no.3 Kempff vs. Arrau

看板clPianist (古典鋼琴家 - 莫札特,貝多芬,蕭邦,李斯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作者 (㊣ 法國小雲雀)時間20年前 (2004/09/21 08:2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真的很奇怪 版大每次的話題我都很有興趣 也很想參與討論 無耐最近忙到翻掉 累到內人和我同時長針眼 不想讓版大的熱情冷卻 只得找一篇舊文章上來填塞 那時候Piaf的文筆可清純的很呢! ================================================================= 發信人: klem.bbs@cis.nctu (煙景嵐華), 信區: clmusic 標 題: 肯普夫 與 阿勞 彈舒伯特即興曲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Fri Jan 12 20:26:18 1996) 轉信站: star!news.ee.nthu!news.cis.nctu!cis_nctu 在這兩張CD中 ( 阿勞最後錄音第三集 & 肯普夫彈舒伯特即興曲集) 重疊的部份只有D.935四首作品 我想拿第三首來作個比較 因為這裡兩人有著風格上最大的差異 順便說明一下我取捨之處 D.935第三首是個變奏曲 其中主題是採舒伯特常用的節奏[X-XX|X-X-] 第一變奏主要是在主旋律上頻頻使用附點音符裝飾 靜謐而和煦的心情 第二變奏為切分音強烈韻律的節奏配上華麗的右手主旋律 第三變奏從大調轉為小調 曲風一下子沉重下來 第四變奏主旋律在左右手間交替著 一掃先前寧重氣氛 簡單過門引出下個變奏 第五變奏是以與第二變奏相同的切分音節奏 右手的旋律比先前的更華麗流暢 從兩人演奏的時間來看 阿勞用了14'03" 肯普夫只花了7'16" 時間差近一倍 首先在主題 肯普夫採取的是率直的態度(他整首都充斥這率直的風格) 而他在樂句的銜接處的處理太過輕描淡寫 沒有抑揚頓挫的呼吸感 阿勞則用了不易察覺的彈性速度與重音 使的[X-XX|X-X-]這個結奏更有韻味 緊緊扣著『即興』的風格 而且高中低音各聲部的音色對比也比較明顯 第一變奏部份 肯普夫徹底綻放出他獨有的風範 溫暖如詩歌唱般的彈法 強調右手的主旋律 整體聽來一氣呵成 阿勞在這一段的風格也用了些不明顯彈性速度 音色對比與明暗對比變化豐富 在第二變奏 肯普夫這一段彈的讓我大為失望 首先在第一變奏轉至第二變奏處 這裡節奏感的轉變彈的有點突兀而且在第一樂句結束時顯的有點匆促 而且或許是採較快的速度 切分音結奏更加深了匆促感 中段的左手伴奏也有過度之嫌 至於阿勞 你可以發現他在第一拍都偷偷的延長並加重音 洋溢著切分音節奏特有的韻律感 節奏感反到不是那麼強烈 高音部份的音色也不輸肯普夫 甚至更為清純 樂段間情緒的轉變也比肯普夫來的自然許多 由這裡我們也可以伴奏型態 感覺到舒伯特還是不離歌曲家的老本行 因為這種切分音節奏在舒伯特的音樂頻頻被使用 未完成交響曲 D.956絃樂五重奏等 而且這種切分音節奏 也就是我們現在跳舞用的『倫巴』節奏 第三變奏 在這裡肯普夫對性格的轉變有極強烈的表現 不過他是以漸進的方式 開頭先若無其事的平靜 在第二樂段無論是節奏感和力度都增加了 一直層進到結尾 而左手急切的伴奏和第一拍強音更加重了悲愴感 阿勞則比較沒有肯普夫那種緊張感 憂鬱的氣質大過於沉重的氣氛 力度的變化也比較不明顯 不過這種不過份的情緒渲染在連接到下個變奏也比較自然 第四變奏 由於主旋律在左右手互換 所以可以常常感覺到肯普夫有左手有蓋過右手的傾向 這是為了要強調主旋律的緣故 此外 他在這裡也像上一個變奏一樣 一步一步地把情緒拉高提升 直到最高點的壯懷激烈 這種手法也同樣使用在下一個變奏 若說阿勞有什麼不同 最主要的還是左右手不像肯普夫有那麼強烈的對比 旋律性不是那麼的被強調 情緒的起浮也比較和緩 除此之外 伴奏的部份因為踏板的使用而充滿著源源不絕的流動感 別有流水淙淙 一個簡短的過門帶到了第五變奏 在這裡你可以充份享受到肯普夫獨有的高音嘹亮琴音 可是他在有的地方切分音伴奏的最後一個音符都會一『收』 使的情感無法完全釋放而有所壓抑 同樣第二變奏中也存在這種問題 相反的 阿勞並不是太強調主旋律 只讓他很自然的流洩出來 伴奏如第二變奏一樣 第四變奏 由於主旋律在左右手互換 所以可以常常感覺到肯普夫有左手有蓋過右手的傾向 這是為了要強調主旋律的緣故 此外 他在這裡也像上一個變奏一樣 一步一步地把情緒拉高提升 直到最高點的壯懷激烈 這種手法也同樣使用在下一個變奏 若說阿勞有什麼不同 最主要的還是左右手不像肯普夫有那麼強烈的對比 旋律性不是那麼的被強調 情緒的起浮也比較和緩 除此之外 伴奏的部份因為踏板的使用而充滿著源源不絕的流動感 別有流水淙淙 一個簡短的過門帶到了第五變奏 在這裡你可以充份享受到肯普夫獨有的高音嘹亮琴音 可是他在有的地方切分音伴奏的最後一個音符都會一『收』 使的情感無法完全釋放而有所壓抑 同樣第二變奏中也存在這種問題 相反的 阿勞並不是太強調主旋律 只讓他很自然的流洩出來 伴奏如第二變奏一樣 相反的 阿勞並不是太強調主旋律 只讓他很自然的流洩出來 伴奏如第二變奏一樣 有著曼妙韻律感 而且快速音群的運指絲毫不見含混不清一筆代過的音符 (阿勞此時已經八十七高齡了) 到是結尾處 阿勞把速度放的更慢了 厚實的音色塑造出款款深情的氣氛 令人再三低迴 而肯普夫則不改一貫的率直手法 雖然是承前而來 但是韻味總是略遜三分 總地來說 肯普夫在情緒起伏與優美音色多所著墨 阿勞則重在氣氛與韻律感的營造上 怎樣選擇 端看您的口味如何 -- Piaf @ PTT; klem/Dutchman elsewhe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43.254.179 ※ 編輯: Piaf 來自: 68.43.254.179 (09/21 08:33)
文章代碼(AID): #11JtKvxP (clPianist)
文章代碼(AID): #11JtKvxP (clPian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