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22.10.01 Masleev & NSO《愛與海之詩》

看板clmusic (古典音樂)作者 (綠鳩)時間1年前 (2022/10/08 03:41), 1年前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2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先說結論的話,我覺得這是一場很精彩的音樂會,收穫良多。 【演出人員】 指揮/吳曜宇 Yao-Yu Wu, conductor 鋼琴/狄米崔.馬斯里夫 Dmitry Masleev, piano 次女高音/范婷玉 Ting-Yu Fan, mezzo-Soprano 【演出曲目】 陳思安:《濛濛》(「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世界首演) 蕭頌:《愛與海之詩》,作品19 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作品18 孟德爾頌:D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宗教改革》,作品107 ==================================================================== 開場是一分鐘交響曲計畫的《濛濛》,作曲者主要構思為描寫下雨的意境。我覺得以一分 鐘的長度而言,這是很好的主題,而利用樂團多種樂器音響交織的效果也確實不錯。樂曲 最後在長笛寂靜的聲音中消失,有種雨勢停歇的朦朧美感,頗有禪意。 蕭頌的愛與海之詩的話,我必須先承認自己對這部作品不熟,也就看看歌詞翻譯和聽過2 次左右錄音吧。我的感想是,若不了解法文(或了解詩詞順序),那聽這首曲子很難有感覺 吧。歌詞意象和音樂起伏絕對有相關,但對不知道歌詞的人來說(就是我),我會不懂這段 樂句鋪陳這麼久想強調的點是什麼。因此范老師雖然唱的很好(和上禮拜聽不見歌聲的海 景相比好上太多太多了),樂團聲響也頗美麗,我還是不爭氣地聽到有點想睡......抱歉 這心得很弱。 再來是這場音樂會的重頭戲,Masleev的拉二。我整體感想是,Masleev大概彈過上百次拉 二鋼協吧,非常的得心應手、行雲流水,完全了解自己在曲子中的定位。而樂團表現也不 俗,情感塑造到位。雖然會有獨奏和樂團沒接好的時候,但應該不是太讓人在意的點。 話先說在前頭,這其實是我第一次在國家音樂廳聽這首曲子,而這場演出我感覺鋼琴很多 部分被樂團嚴重蓋住。例如第一樂章呈式部第一主題起初樂團是主奏,鋼琴則是一群琶 音的伴奏音形。在這段我幾乎只能勉強聽到鋼琴有在叮叮咚咚的聲音(另一方面強奏的樂團 聽起來是很爽快沒錯)。不知道是不是拉二鋼協本身就是在強奏片段容易存在音量平衡問題 的作品、還是國家音樂廳的場地特色就是會讓鋼琴聲音容易被樂團蓋台、又或者因為我的 位子(2樓15排中間)的關係,總之確實會有鋼琴不清楚的部分。我自己是覺得三個原因都各 佔一些。 第三樂章大概是Masleev最能充分發揮的部分吧。鋼琴華麗的獨白開場、好玩又有些嚴肅的 第一主題、情感濃密的第二主題;樂曲在激烈和抒情性格交織過程中鋼琴始終具有主要地 位,再加上鋪向情感高潮的cadenza和熱情有力的coda,現場聽起來很是酣暢淋漓啊~ 來到尾聲,最後一個音的殘響還在空間中飄盪,想當然耳超多觀眾早就已經忍不住喊bravo 和用力鼓掌了,而Masleev也以兩首安可回應欣喜若狂的聽眾。第一首是柴先生《四季》的 十月(當天剛好10/1)、第二首是Kapustin的Concert etude No.1,現場聽他行雲流水地彈 這首真的是很過癮。 第一次聽Masleev,覺得他的拉二屬於經典詮釋吧。濃烈的感情表現地相當有韻味,情感自 然收放於宏放的熱意和冷靜沉思間,整首演奏充滿了熱情。抒情樂段圓滑線自然真摯,整 體而言音色甜美清亮不厚重,具有高貴銀亮的氣質。鋼琴和樂團間的親密對話也讓我印象 深刻。 ---------- 下半場其實是當天音樂會我最有感觸的部分。這晚的演出雖然有些缺點,但我有感受到樂 曲精神,所以還是覺得很感動。 指揮在第一樂章序奏採取偏慢的速度,或許是想塑造一種莊嚴祈禱的氛圍,而在Dresdner Amen的部分又更是放慢速度,彷彿真的是信徒在吟唱禱告般。然而緩慢速度+pp長音還是讓 NSO缺點顯現出來,弦樂合奏聽起來有些不整齊,尤其是最後長音。隨後的Allegro con fuoco無論是速度還是力道都和序奏反差蠻多的,我想第一樂章整體上是有達到指揮想要的 效果。 而今晚的第二樂章速度上中偏快,給我鄉村舞蹈的感覺,或許是描寫虔誠信仰的篤實人們 歌舞昇平的祥和世界樣貌吧。整體上演奏得明快俐落使其舞曲性格被凸顯出來,另外trio 中oboe和大提琴聲音都蠻優美動聽的。我看到不少觀眾忍不住搖頭晃腦、聞之起舞,而讓 我煩悶的是我們這排有人用腳打拍子 = = 震動真的是頗干擾的啊,而且你拍子又不對。 第三樂章一改第二樂章的愉快性格,嘆息般的旋律線悲傷中又帶點安慰思緒。第三樂章結 束後發生了我在這場音樂會中最驚訝的事。在我認知中,第三樂章的結尾會出現第一樂章 的第二主題(那個Dresdner Amen的變型),接著就直接進入第四樂章長笛《上主是我堅固堡 壘》的部分。結果誰知道第二主題結束後,第四樂章開頭竟然多了一段長笛主奏、其他木 管樂器合奏→弦樂答句→然後長笛才開始奏出馬丁路德Choral的部分!我真的沒有聽過這個 版本,當場直接愣住。回家查了後,發現這段好像原版有,後來改訂時刪掉了(從imslp上 孟德爾頌的手稿看來,他在結尾做了不少變動)話說這段被刪掉的段落聽起來很有趣,整段 聽起來像是聖詠前的宣敘調,而事實上孟德爾頌的自筆譜上的確寫了Recitat. 主奏長笛感覺像是基督教的聖人 (或是牧師?天使?路得本人?)在帶領大家讀聖經的樣子、 又好像某種力量在向民眾宣示宗教改革成功的必然到臨,而木管和弦樂就像是會眾的應答 ,最後才進入聖詠曲,馬丁路德的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 # 沒聽過這個版本的大大,可以參考以下hr-Sinfonieorchester 2021年的演奏,或是夏伊 2012和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的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zSWHXjgAWc
夏伊和布商大廈的演奏連結就不放了,因為是私人upload的。但還是推薦去各位去聽看看 夏伊版本,和大部分錄音的版本相差很多喔,尤其是第四樂章。我覺得孟德爾頌把原來結 尾改寫成路德的Chorale,聽眾會比較有感覺,彷彿能感受到宗教改革的大勝利是如此令人 動容。順道一提,我認為當晚NSO是演hr-Sinfonieorchester的版本。 第四樂章從序奏的Andante con moto,到Allegro vivace至Allegro maestoso速度落差很 大,尤其是Allegro maestoso,真的是超級飛快!速度快的結果是第一主題弦樂不整齊、 賦格在解體邊緣、第二主題感覺有人「太興奮」,導致有些零落的現象,但有的部分又有 志一同地合在一起......再現部也是有快到不整齊的跡象。不過整體上樂曲結構有維持住 、情緒方向一致、指揮想要的效果也大致有個樣貌,並且就結果而言雖然是快馬急馳也還 是沒從馬上摔出,所以我覺得可以接受啦。全曲最後在路德的聖詠強奏中感人結束。 雖然我對第四樂章有些抱怨,但還是有從NSO的演奏中感受到了整部作品的精神,所以這 場宗教改革我聽完是很滿意的。我感覺指揮吳曜宇從速度和強弱的激烈變化著重強調了20 歲的孟德爾頌青年對宗教、對未來理想的熱情與愛,也從演奏中聽見了孟德爾頌洋溢的活 力和企圖心。 最後稱讚一下指揮吳曜宇,臨時代打做得很棒!拉二和宗教改革雖然有些不整齊的部分但都 可以理解,整場音樂會效果很好(愛與海之詩我雖然不懂,至少獨唱和樂團有合在一起、 聲部平衡ok、樂團部分演奏的蠻整齊的),拉二的話樂團表現值得讚賞,宗教改革的詮釋 很入我味。還有長笛首席安德石老師,當晚拉二和孟五的solo音色很美。 音樂會結束時已經10點了,回家的路上腦中都是Ein feste Burg unser Gott的旋律,心 裡覺得相當滿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172.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665171681.A.9B5.html

10/08 04:13, 1年前 , 1F
推心得!宗教改革版本落差的確頗大,就我所知還不止那段
10/08 04:13, 1F

10/08 04:13, 1年前 , 2F
長笛,各個樂章都有大大小小的不同…
10/08 04:13, 2F
對!孟德爾頌的自筆譜有很多塗改痕跡,這也顯示他上演這首作品經歷的挫折有多大吧。

10/08 11:27, 1年前 , 3F
Stephen Hough 對拉二的描述是在開頭那些和弦後鋼琴
10/08 11:27, 3F

10/08 11:27, 1年前 , 4F
雖然很忙,但基本上有兩分鐘是聽不太到的
10/08 11:27, 4F

10/08 11:29, 1年前 , 5F
程示部樂團蓋過鋼琴應該可以說是作曲家預期內的效果
10/08 11:29, 5F
感謝c大資訊。 ※ 編輯: raicho (219.85.172.202 臺灣), 10/08/2022 19:29:17
文章代碼(AID): #1ZG83Xcr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ZG83Xcr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