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弗拉基米爾.費亞多鋼琴獨奏會
曲目
舒伯特:降B大調第2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960
F.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21 in B flat Major, D. 960
// Intermission 中場休息 //
拉赫曼尼諾夫:六首《前奏曲》,作品 23 與32
Sergei Rachmaninoff: Preludes
F sharp minor, Op.23 No.1
F minor, Op.32 No.6
G Major, Op.32 No.5
B minor, Op.32 No.10
G minor, Op. 23 No.5
C minor, Op.23 No.7
德布西:鋼琴曲集《版畫》
C. Debussy: Estampes
I. 《塔》Pagodes
II. 《格拉納達的黃昏》La soirée dans Grenade
III. 《雨中庭園》Jardins sous la pluie
費亞多的演奏像是一福飽經風霜的大師畫作被攤開於最好的照明下,一切的精心鋪陳清晰的
呈現在眼前。但飽經風霜造就的破損卻也讓人不勝唏噓。
我很喜歡費亞多的琴聲,高飽和度高明度的黃,寬厚而有種懷舊感。他演奏的旋律歌唱性非
常強烈而好聽,但他卻讓琴聲收的快速,降低了旋律歌唱性可能造成的拖沓。
費亞多曲目的安排順序是上半場舒伯特D960,下半場拉赫曼尼諾夫的前奏曲與德布西的版畫
。我一開始還有點不解這種安排的原因,通常D960這種大塊頭的作品會安排在後面墊場,但
現在想想一部分應該是費亞多考量體力將較為耗費心神及體力的D960先演完,另一部分是他
的德布西當真是今夜的精華。
舒伯特D960第一樂章開頭的「鐘聲」主題費亞多給的中庸,像是自在的徐行於公園中。非常
優雅,極度抒情性格的演奏方式,他的演奏旋律線非常柔和而綿長,像是輕輕的歌唱。不論
是音量,速度或是音色的變化費亞多都控制在一個小而得體的範圍內,但這種小範圍卻驚人
的被他用對比的概念,讓音樂的多樣性聽起來驚人。主題在重複後變得慢了些,沉了些,但
卻不是無法承受之重,仍秉持著優雅,但多了迷茫。速度上雖然不是盡然的慢,但卻是一股
說不上的惆悵。很有趣的是他對於左手低音聲部顫音的運用之多元,有簡單的顫音過度,或
是刻意用更為跳音的方式塑造樂曲的活躍感,輕重也是隨著費亞多對樂曲的鋪陳處理而有變
化。
第二樂章帶有強烈的送葬進行曲風格,但卻令人訝異費亞多的詮釋如此的符合舒伯特的譜寫
。費亞多的A段強化原先的附點處理,讓附點音符延展的更多些,聲音也更重,詮釋的極為
凝重。B段則是不尋常的也配合上了這股附點節奏,小節像是被費亞多不規則的切開,費亞
多創造了兩種不同的送葬進行曲乍聽像是安排著這首作曲家的晚年的哀悼。但當重新進入A
段,費亞多卻改用第一樂章出現的如歌一般的演奏方式。他不是單純的將A段重演奏,而是
完全的用另一種風貌呈現A段,如果與前面兩個送葬進行曲對比,這像是費亞多的復活一般
,死亡的終點不是虛無,而是重生,所以他在送葬隊伍代表的死亡到來後,重新燃起生命的
歌聲。
第三樂章開頭費亞多演奏的沉緩,像是拖行。但隨著樂曲進展卻越發明快。他讓左右手近乎
是呈現兩個各自獨立的個體,右手圓滑的旋律,左手卻是短促的跳音。焦元溥在導聆與節目
冊形容這個樂章是「輕盈而詼諧,歌唱的卻是死亡天使,聲音裡充滿諷刺」,舞曲式的節奏
是死之天使在跳舞。但費亞多像是拒絕了這種說法,拒絕了死亡,他的舞曲越跳越快,不是
傳統優雅內斂的舒伯特,更為熱情和放鬆。這種風格延續到第四樂章,費亞多用大量的彈性
速度詮釋樂曲,幾聲重音拍點拉長後接續快速的輕音,歡快歌唱直到結尾。非常個人化,非
常獨特的處理方向,卻又合理的契合樂曲本身讓你探索音樂的另一個面向。費亞多對於樂曲
安排的呈現獨到與完整令人敬佩,在音樂廳也聽了不少的舒伯特鋼琴奏鳴曲詮釋,如此風味
獨特,巧思獨具的詮釋實屬罕見。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費亞多技藝的老化的確在音樂上明顯的呈現出來。整體有些技術上的小
毛邊倒是還好,但第三四樂章各自有明顯的大亂流,樂句明顯的迷路,費亞多在鍵盤上不停
的摸索著下一個樂句的方向,這點影響了費亞多的舒伯特的迷人程度。
下半場先以費亞多本人選擇的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選粹,依焦元溥的說法是費亞多本人安排
的一套系統,聽起來的確有互相承接呼應的概念。我一開始有想到劉孟捷的演奏,之前被稱
為血與肉塑造的拉赫曼尼諾夫,費亞多稍微有點像那個路線,一樣有著渾厚的聲音,但沒有
劉孟捷那麼厚實,是大塊的美式牛排與威靈頓牛排的差異,或可能更像是多肉植物那樣的肉
又還帶了點輕盈的速度感。遺憾是對於拉赫曼尼諾夫有些需要巨大共鳴聲響的塑造,費亞多
的確有嘗試做出,但力度卻會不足。
升F小調前奏曲先是用憂鬱,不安的情緒打開話題,費亞多用較為冷靜的方式唱著憂愁,然
後將音樂帶往最低聲部。F小調前奏曲則接續這股低聲部結尾,展開於低音的怒意,不停的
蒸騰。蒸騰的聲音在G大調轉為愁苦,高音聲部流淌向下,隨伴低音聲部的穩定前進到前奏
曲的昇華處B小調。B小調像是一切愁苦哀戚的中央,旋律像是漩渦般的不停迴旋重複。突然
的聲音卻堆疊向上,又瞬間頹然收低,在低音部徘徊遊蕩。聲音再度被拋物線上揚後,卻又
回到愁苦的漩渦中央。我不禁想到近日三十天古典樂歌單挑戰的那段話「死去的回憶在攻擊
我」。接續的G小調則是嘲笑的舞蹈,是對覆又陷入低潮的自我的怒吼與嘲弄。費亞多在這
裡將重拍跟輕拍的對比做的非常徹底,創造出音樂的巨大躍動最後的樂曲在狂亂的C小調中
收尾。費亞多安排一場精彩的轉折之旅,配合他富有情感的旋律演奏方式,拉赫曼尼諾夫那
種色塊的哀傷被呈現出來。樂曲有些需要衝高衝大的聲音部分的確費亞多沒辦法做到,但卻
能享受費亞多闡述拉赫曼尼諾夫內心濃烈的情感。
最後的德布西版畫組曲則可說是本場音樂會最為精華的段落,三個樂章三個截然不同的演奏
方式。第一樂章是塔,是東方式的玄妙。費亞多開頭就讓右手的聲音演奏的更為輕柔,音符
間的界線更為模糊,並在這上演奏非常相似於五聲音階的鐘鳴式聲響。左手時而加入右手的
中高聲部,但又會回去低音聲部敲出簡單深邃的重音,像是豁豁山谷。不統一的左右手節奏
與主題呈現,費亞多卻輕鬆的駕馭這點,輕易的演奏出一幅山水畫間有著薄霧的意象。第二
樂章格拉納達的黃昏卻是另種節拍,一種類似舞蹈的強烈律動,讓人想起佛朗明哥舞用拍手
塑造的節奏。音色變得明亮,節奏搖晃,右手不停的演奏圓滑的旋律,像是描繪南歐豔陽下
的鮮花。費亞多用不停的短促音符演奏第三樂章雨中庭園,像是雨滴不停的砸在園中。但費
亞多賦予了這些音符極為不同的音色,節奏與聲量,像是雨隨著時間的變化和落下地點的不
同。大聲而密集的音符像是砸在屋頂上的密集,小聲而稀疏是打在灌木上,冒出奇特回音的
是在湖上激起的漣漪。極為豐富多元的演奏方式,造就了一幅生動而立體的雨中庭園風景。
我完全折服於他的德布西,非常強烈的音樂描繪能力,這些原因來自於費亞多對於音色節奏
這些可控元素的多重處理能力,以及來自他對於生活中美感的描寫,如非如此,很難想象出
費亞多怎麼能呈現如此多彩的不同風景。
實話說如果渴望聽到高超技術這絕對不是首選的音樂會,費亞多技術的老化是非常顯著而殘
酷的。但如果企圖聽到意境不凡的音樂會,費亞多絕對值得進場一輪,聽聽老大師如何轉譯
作曲家的想法,並呈現在琴聲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56.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718756566.A.6C9.html
推
06/19 09:00,
5月前
, 1F
06/19 09:00, 1F
推
06/19 10:46,
5月前
, 2F
06/19 10:46, 2F
→
06/19 11:25,
5月前
, 3F
06/19 11:25, 3F
→
06/19 11:25,
5月前
, 4F
06/19 11:25, 4F
→
06/19 11:25,
5月前
, 5F
06/19 11:25, 5F
推
06/19 11:46,
5月前
, 6F
06/19 11:46, 6F
推
06/20 01:16,
5月前
, 7F
06/20 01:16, 7F
→
06/20 01:16,
5月前
, 8F
06/20 01:16, 8F
推
06/20 19:42,
5月前
, 9F
06/20 19:42, 9F
推
06/23 22:59,
5月前
, 10F
06/23 22:59, 10F
→
06/23 22:59,
5月前
, 11F
06/23 22:59, 11F
clmus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