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介紹:庫塞維斯基
=>>這篇有原作跟譯者註明在後。應該是針對EMI二十世紀指揮家系列的樂評。
我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一位原主修音樂的同學在大學三年級才平生第一次聽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作為一個自10歲起就開始貪婪地聆聽標準保留曲目
的人來講,我總是深切羡慕那些每當聽到這些曲目仍會興奮與激動的人,
這種反應本該屬於那些在年老時才開始聽古典音樂,生平第一次接觸
這些第一流的,震撼人心的傑作的人。我似乎對這些傑作太熟悉了。但現在,
我意識到自己不必擔心,收穫總會不期而至。孟根堡、卡拉揚和其他的幾位指揮
似乎已經把對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發掘到了極致。但聆聽該版本的錄音
給了我一種強烈的情感經歷,就好像第一次傾聽這部作品似的。
我急切要補充的是不是因為庫塞維斯基指揮得極快而使得它面目全非的。
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裏總能找到活潑的隨意。庫塞維斯基的版本趨向於在
高潮來臨之前放慢速度,而且在第三樂章後半部分的處理手法上也特為即興。
該樂章的速度同樣也很緩慢,就像福特萬格勒的作品(而且就和福特萬格勒的
指揮一樣,在最初的震驚後是完完全全的折服。)然而樂曲基本的速度總體來說
是很穩定的,並且音樂是一步步地向前發展。庫塞維斯基對開場單簧管旋律之下
的弦樂所做的修飾當即打動了我,而且我對Allegroconanima一節裏速度一開始
就起來的表現手法也印象深刻。許多指揮家對它的處理通常開始是慢慢地、
陰鬱地,只在第一次高潮到來時才達到其真正的速度。而庫塞維斯基則賦予了
這一高潮一種壓倒一切的力量。在別的指揮家手中,這或許是危險的,
因為管弦樂隊有可能早就已經釋放了其最大的能量。但庫塞維斯基精通器樂,
並積累了19年多的經驗,他知道樂隊還能再釋放出來一些,還能再更多地釋放
出來一些,因此每一個高潮都蓋過了前一次。他那種獨特的漸進推向高潮的手法
使得你幾乎要鑽到座位下面等待風暴的降臨(然後他借助漸慢脫身),
之後他又會堅定不移地繼續指揮下去。
但是我最終所記住的全是弦樂那種晦暗的、依從的、憂鬱的、昂揚的,
能夠展現無限動態形式的,整體一致表現出來的音色。就那個時代的錄音水平
而言,它聽起來已經相當不錯了。現場的感受則一定是令人驚駭的。
羅伯特‧馬太-沃克在他那篇絕佳的說明中指出:『出於一些不太清楚的理由』
庫塞維斯基在其有生之年的最後6年裏,在波士頓再也沒指揮過這部作品。
偉大的藝術家們總要告訴我們說,不論他們的演奏在我們眼裏看起來有多棒,
其實離他們心中的理想還差得很遠。也許這是庫塞維斯基認為最接近他心目中
完美理想的一次演奏,故他寧願就此打住了。
拉赫曼尼諾夫陰沈的音色獲得了一種強有力的沉思效果,向那些手頭上有作曲家
與費城交響樂團1929年合作演奏版本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的機會,
給他們了一些啟發。李斯特梅菲斯舞曲的速度並不快(其實節奏相當適中),
但是他營造出的那種變幻莫測,富有穿透力的音響世界與白遼士的傑作
同處在一個水平線上。
有人猜測庫塞維斯基在波士頓的長期執棒是他需要自己的樂團訓練有素。
第二張CD大部分的曲目是在倫敦灌製完成的,這表明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但同時也顯示出指揮家與樂團長期合作所具有的優勢。
英國的兩支樂團在弦樂演奏時表現出的那種老派的滑音技法是波士頓樂團沒有的。
如要可以的話,庫塞維斯基大概寧願把它們剔除出去。貝多芬作品裏的這種滑音
比西貝流士的更為惱人。你還可以感到為了製造出這麼大的音量效果,
BBC交響樂團是用盡了全力,而波士頓交響樂團則能從容應付,儘管這可能與
演出時的緊張有關。不管怎樣,這部現場錄製的西貝流士《第七號交響曲》
一直是他作品裏最偉大的錄音之一,儘管是在70年前,但其中的電流聲卻出奇地小。
前段時間在回顧品評貝爾格隆時,我把他描述為『在許多方面最符合西貝流士
作為當代作曲家這一新發現的角色』。我仍堅持這種說法,而且最終我還是
更喜歡貝爾格隆或是包爾特爵士(Sir Adrian Boult)他們那種對作品富於耐心的、
漸進式的詮釋,現已被BBC公司的傳奇系列收入。但事實是今天的指揮家
不可能嘗試這種風格的詮釋,這一點又增添了庫塞維斯基在其還仍是新作品時
所做的熱情演繹的歷史重要性(如果我們能在貝多芬《第七交響曲》寫成之後的
僅僅九年就聽到它該有多好了)。它的錄音效果以當時的水平看是極為不錯的。
如果哈裏斯圓滑一點的話,也許他就不會把他的交響樂放在西貝流士和貝多芬
之間了。這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放在西貝流士的《第七交響樂》之後不免顯得
有些過於簡樸。波士頓交響樂團弦樂暗沉的表現力很好地支援了這部作品的演奏,
庫塞維斯基就是這樣毫無保留地把這種支援給予了他同時代的許多歐美作曲家。
1934年庫塞維斯基再一次去倫敦錄製貝多芬的兩部交響樂:《英雄交響曲》
和此碟中的《第五號交響曲》。由於《英雄交響曲》開場和絃的節奏與後面的樂章
絲毫聯繫不上,演出因此很是失敗。庫塞維斯基對開始的四音符動機的演奏速度
之快令人大吃一驚。這是一次雄偉、莊嚴、豐滿的演奏,其效果與克倫培勒式的
莊嚴雄偉大相徑庭。演奏時有少許輕微的漸速,但是與托斯卡尼尼不同,
從根本上講,它與福特萬格勒或是孟根堡也相差得很遠。我們相信庫塞維斯基,
這位低音提琴的大師,一定能為諧謔曲找到一個合適的節奏,
讓三重奏的爆發嘹亮震耳,但每一個音符仍清晰可辯。自那以後所出的許多唱片
都沒有這張清晰。樂曲的最後一章又是那麼雄偉、莊嚴。可惜的是弦樂的滑音
使得演奏顯得有些陳舊,老套,儘管整部作品的演奏強勁有力,但與CD中其他
的曲目相比似乎少了一點激情。像本碟收錄的所有其他曲目一樣,這部作品的
音響效果在那個時代是最好的。如果庫塞維斯基在波士頓也灌製了該交響樂,
我很願意洗耳恭聽。
這套碟給人最持久的印象就是指揮總是能調動演奏者最深層次的情感。
我們知道在最近幾年,人們對托斯卡尼尼、畢勤及其他『歷史上的』指揮家
都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就我所知,還沒有發行過任何類似的
『庫塞維斯基版』以紀念指揮家許多商業性錄音的重新發行,
而且電臺的錄音檔案也同樣只是零星瑣碎地,而不是系統地被作以研究。
庫塞維斯基在他那個時代享有的聲望並不亞於上述提到的三位指揮家。
這套碟的出品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原因。我希望它能帶引我們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
也希望這套『二十世紀偉大指揮家』系列能跟『偉大鋼琴家』系列一樣,
至少有些套碟能出第二、第三卷。
克裏斯托夫‧豪威爾/若衡編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5.186.193
clmus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