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介紹:柯爾托
=>>我跟柯爾托不熟..轉過來貢獻給精華區吧....
我想問曾經有過比柯爾托更加使人著迷、令人鍾愛的演奏大師嗎?
他的觸鍵如水晶般清澈,加上他對音樂富有想像力的著色,
於是他手中彈出的音樂美妙無窮。當然,也只有在鍵盤樂器上,
才可能以充滿詩意的感情創造出這種獨一無二的風格。事實上,
柯爾托從沒有刻意花很多的時間z蚑m習加強他的指法。他的生活極度豐富,
除了彈奏鋼琴,他在一生中從事過指揮、教師、編輯、作家還有政治家
等等職業,同時也享受著生活的奢華。另外,他的演奏有點『隨心所欲』,
像一個淘氣的小孩,經常彈錯那些十分容易的音符;
還有他對曲子和諧音與不和諧音的處理,往往連作曲家本人也難以想像。
在鍵盤上,柯爾托的左手更是遊移不定,經常是按照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來彈奏曲子,這種任性在他的生活中也可見一斑。柯爾托這個人人皆知的錯誤,
並不是因為他在彈奏技巧上的匱乏,而是因為他對高音階的強度太過敏感了。
然而,他這種隨心所欲的演奏在絕大多數時候輕易地掩蓋掉了他的沈著和冷靜。
然而,正因為柯爾托這種演奏的不夠精確和任性,蕭邦那些讓人難以捉摸的作品
的內涵才得以真正地體現。猶如燈塔的光芒刺穿四周的陰暗,
柯爾托的演奏明亮生動,足以讓他手指間不經意的錯誤變得微不足道,
也讓那些樂評家的指責和抱怨看起來變得如此武斷而無理。
他這種有失精確的演奏錯誤,就像耀眼太陽上的小小斑點,
引用他得意門生YvonneLefebure的話:『他指間的錯誤正如上帝所犯的錯誤。』
我是聽著柯爾托手中的蕭邦長大的,但許多年來我一直為無法聽到更多
柯爾托彈奏的蕭邦作品而感到遺憾。我是多麼渴望聽到柯爾托手中表現出的
敏捷、活潑還有如歌的旋律。然而幸運的是,許多唱片公司對原先許多珍貴的
錄音進行了再版,其中有Pearl,Biddulph,Music&Arts當然還有EMI公司。
在這個EMI公司出版的6CD套裝中,收錄了柯爾托彈奏的眾多蕭邦作品,
並且有些曲目還有不同的版本,可謂琳琅滿目。這次轉錄也非常成功,
沒有掩蓋掉藏於音樂深處的輝煌,也沒有去刻意消除早先錄音中留下的噪音。
雖然在這6張CD中並沒有包含所有蕭邦的作品,但製作人GuthrieLuke獨具慧眼,
在選擇這些錄音的時候充分考慮了錄音的權威與代表性,
對一些重要的作品還提供了兩個不同的版本以供品鑒。就比如我吧,
對蕭邦的前奏曲,這6張套CD中1942年的錄音是我的偏愛,
但我早些時候也聽過EMI公司出版的編號為CDH761050-2的一張CD,
它裏面那個1933年的更早錄音同樣對我有著無窮的魅力。
所以對於一些重要的作品,提供兩個優秀的版本讓你分辨鑒賞是相當有必要的。
最令我感到遺憾的是這套CD中沒能收錄蕭邦的幻想即興曲,
因為Luke認為它的演奏和錄音都不能令人滿意。
在上面提到的編號為CDH761050-2的那張CD有這首曲子,
我聽了以後倒是非常滿意。
這套CD的第1張主要集中在1920-31的錄音,音色雖然稍差,
但絕大多數演奏體現出的非凡魅力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
在搖籃曲的兩個不同版本中,柯爾托按照自己的體驗改變了音符的長短,
聽起來與曲子本身的節奏不太相符,雖然後面的那個版本中這種情況不是很明顯,
但這的確表明了他在演出生涯的早期就已經無意地在演奏中加入了
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也正是如此,他才得以讓蕭邦這些動人的音樂
放射出了更多的光芒。這些演奏表現出的恰似孩童心中純真的夢想,
而沒有帶上絲毫成人眼中的世俗。黑鍵練習曲(作品10第5首)
在柯爾托手下光彩耀人,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個活脫脫的孩童,頑皮,機靈。
還有作品25的第1首練習曲,柯爾托指間流淌出的韻律猶如飄在空氣中,
在你的耳邊悄悄滑過。聽柯爾托的蕭邦有說不完的妙處,
有些甚至只能用心去聆聽而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柯爾托的彈奏有個特點,就是儘管彈奏的時間隔得很近,
他的不同版本有時會有相當大的差別。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一些微妙的細節上,
當他把握住曲子的精髓和特徵以後,他對細節的處理就要依當時的心情和靈感
而定了。這一點可以在蕭邦B小調奏鳴曲1931年和1933年兩個不同的版本中
清楚地看到。我個人覺得1931年的那個版本要更加出色一點,
在開場莊嚴的急板樂章中,引人入勝的第二主題一下子就撥動了你的心弦;
而廣板樂章中的那個顫音,在緩慢的旋律中起伏流淌,猶如潮汐的起起落落。
柯爾托1933年的降B小調奏鳴曲也比1953年的那個版本要好一點。在開場樂章,
柯爾托的處理從容自信,當那個簡短的第二主題出現以後,
誰還能夠像柯爾托這樣準確無誤地把握住作品內在的節奏和力度?
蕭邦的諧謔曲在韻律上一直被認為可與李斯特的Mephisto華爾滋相媲美,
柯爾托的彈奏極好地印證了這種觀點,三拍子的節奏急促流暢,讓你心曠神怡。
只有在拉赫馬尼諾夫的錄音(MusicMemoria,11/91)中才可以感受到與柯爾托
相似的銳氣和熱忱。葬禮進行曲中的三重奏被柯爾托處理得情真意切,
那是對故人發自內心的祝福。在終曲中,
柯爾托用他獨有的指法將音樂處理成了狂風暴雨,誰人可以不為之動容?
柯爾托只錄過一首蕭邦的波蘭舞曲,就是降A大調(作品53)。
在Music&Arts公司有他1947年錄音的波羅幻想曲,但始終沒有發行過。
波羅舞曲是流行於波蘭民間的一種舞蹈形式,曲調熱情,節奏歡快。
我們無法瞭解柯爾托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而沒有錄製全部的波羅舞曲,
但這對於我們來說的確是一種遺憾。在這首降A大調波羅舞曲的彈奏中,
柯爾托將某些音符彈高了八度音階,使音樂變得激昂而近似咆哮。
我想也只有柯爾托才可以彈奏得如此出格還能夠為世人所接受。
與魯賓斯坦1966年在RCA的錄音相比,柯爾托的彈奏應該說的確少了一點
波蘭的民族特性,而加入了過多的浪漫主義成份。
柯爾托對蕭邦的第二號敘事曲可謂是苦心經營,同樣在曲子中加入了額外的音符,
但據說這是柯爾托深思熟慮以後的結果。的確,你可以在音樂聲中感受到如
火山爆發般的熱情,不知是不是那幾個特殊音符在起著作用。
還有那首聲名顯赫的第四?事曲,一開始你就可以聽到節奏與韻律的跳躍,
這是柯爾托在彈奏中最古怪的手法,也最容易讓人辨認,就好像是柯爾托的
註冊商標。然而,柯爾托彈得最精彩的應該要算第三首。他的彈奏好像根本
沒有認真地準備過,全靠臨場發揮。從首樂章3'34"開始,他彈奏出了一個
自由歡快的音樂形象,這該是柯爾托對音樂內涵的真切領悟吧!
在F小調幻想曲中,你可以發現柯爾托是從不採用折衷手法的。
他充分發揮了他的想像力,追求的演奏速度是那些較為穩重的鋼琴家
所不敢想像的,在音樂中表現出的是惡魔般的力量,而非被傳統認可的英雄形象。
蕭邦的船歌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柯爾托的彈奏深情款款,
並恰如其分地加入了一絲浪漫主義的氣息,其效果是任何鋼琴家都無法營造的。
在這套CD中有兩個練習曲版本,分別是1934年的和1942年的,
我認為1934年的那個要更為出色一點。柯爾托並沒有把蕭邦的練習曲看作是
純粹基於演奏技巧的作品。在柯爾托的彈奏中,技法的嫺熟並沒有遮掩掉
音樂的柔美與詩意。你再去聽聽作品25的第5首和第6首,
它們絕對會讓你耳目一新。作品25的第12首,在柯爾托的演奏中,
同樣聽不到傳統的聖歌曲調。所有這些柯爾托在彈奏中的特殊處理,
究竟怎樣看待,或許只能是見仁見智了。
柯爾托演奏蕭邦的華爾滋,有更多的自由度。比如在作品42中,
他巧妙地加入了二重和三重的節拍,使音樂的旋律帶上了一點歌劇風格,
顯得自由而歡快。在1943年錄音的作品18降E大調華爾滋中,
柯爾托在第20個小節中做了一點修飾,聽起來相當得迷人。他的觸鍵近似惡作劇,
卻可以使音樂的演奏不再顯得單調無味而變得豐富多彩。
你可以再去聽一下第8號的開始部分以及第14號的結尾部分,
或許你會覺得滑稽可笑,又或許你會感到一片迷茫。但不管怎麼說,
我覺得他這個1943年的錄音是我最最喜歡的,但願你也如此。
柯爾托彈奏蕭邦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時候,對曲子進行了重新編排,
甚至對整體結構做了稍許改動。這樣,你所聽到的音樂就更有柯爾托味了。
自從柯爾托開始他的鋼琴演奏生涯,他就一直十分看重曲子華彩段的彈奏,
可以說是樂此不疲。巴比羅利的指揮不知為何顯得比較喧鬧,
對音樂的處理也不夠精細,但整部作品因為經過了柯爾托的重新編排而煥然一新,
給人的最大感覺就是作品中體現出的那種火辣辣的熱情,
不知這是否正是蕭邦本人所想要表現出的。
對於蕭邦的前奏曲,我推薦1942年的那個版本。比起1933年的錄音,
這個版本要更具魅力,柯爾托並沒有讓音樂僅僅停留在每個音符之上,
音樂的內涵,音樂中表達的情感,都需要你更深一步的發掘。
在第7、第10、第15、第16和第21首中,柯爾托都有自己獨到的詮釋;
在第24首中,柯爾托帶著拉赫馬尼諾夫般的激情將音樂推向了高潮,
並在那幾個鏗鏘有力的音符之上結束了全曲的演奏。
蕭邦的夜曲在體裁上一直沒有一個定論,現在的音樂界接受的觀點是在
柯爾托以後的年代形成確定的,所以在這裏你可以聽到與其他鋼琴家
完全不同風格的演奏。或許你已經聽多了魯賓斯坦等的演奏,
會覺得柯爾托的彈奏太過華麗,太過任性,但我依然建議每一個喜歡蕭邦
夜曲的聽者應該去聽一聽柯爾托的這個版本,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第6張CD的最後,是單獨的一首升C小調前奏曲(作品45),
它可以說是柯爾托演奏蕭邦作品的經典代表。這裏面,
你不僅可以聆聽到柯爾托的熱情演奏,更可以觸摸到柯爾托的心靈深處。
我想你很難再找到這麼優秀的套裝鋼琴CD,也很難再找到和柯爾托相似的
鋼琴演奏家;當許多演奏家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消逝的時候,
柯爾托的錄音卻被如此頻繁的一版再版。在這套CD的介紹中,
還有一張大師的照片,煙不離手,徹頭徹尾一個溫文爾雅的法國人。
裏面還附有來自菲舍爾、布倫德爾、謝裏夫以及Murray Perahia和Byron Janis
等大師對柯爾托的讚譽之詞。柯爾托一生苛求完美,
他始終覺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在理性層面上不夠完整,也因此耿耿於懷。
但是,如果大師還健在,他肯定會得以慰籍,因為不僅與他同時代的演奏家,
就是當今的演奏家以及他的尊崇者也都瞭解到在音樂的演奏中,
僅僅做到每一個音符的準確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理解了柯爾托對音樂的詮釋,
並給予了柯爾托應有的榮譽。
柯爾托和其他眾多法國音樂家一樣,在演奏的時候技法精湛,品味高雅,
再加上他對音樂的自身體驗和對音樂的再創作,使得他的演奏別具一格,
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和能量。他彈奏的蕭邦作品,遠離世俗,
想來該是蕭邦本人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有一位作家曾經這樣說過:
沒有了柯爾托,蕭邦也就死了。
柯爾托彈奏的舒曼也有相似的特點,依然可以看到大師的非凡能力以及他的
傳奇地位。和Moiseiwitsch一樣,柯爾托坦言他對舒曼的喜愛之情。
舒曼是當時浪漫主義的集大成者,作為一個帶有浪漫色彩的法國鋼琴家,
柯爾托對舒曼的喜愛不言而喻。Biddulph唱片公司出版的這個3張套裝CD,
收錄的全部都是柯爾托彈奏的舒曼作品。其中,不知為何刪去了柯爾托1948年
錄製的Vogelals Prophet,而不同尋常的是,協奏曲選擇的是1927年的而非1934年
的版本,或許又會令你耳目一新。再加上Ward Marston成功的轉錄,
這套CD絕對比Dante公司的那套更具收藏價值。
或許在舒曼的作品中,你能夠進一步認識到柯爾托的浪漫色彩,他
的這種浪漫手法,在彈奏歌曲和舞曲的時候是無人可比的。
很少有鋼琴演奏家可以彈出柯爾托的那種甜美和輕柔,也很少有人可以和柯爾托
一樣從容地處理好音樂的節奏和韻律。柯爾托的這種能力在Papillons的演奏中
發揮得淋漓盡致,貫穿整部作品。就如一位評論家所說的:
"他將音樂融入了空氣之中。"在Davidsbundlertanze中,柯爾托任性的指法卻彈奏
出了浪漫的精髓,他對"光"與"影"的處理表明了他心目中對浪漫的真正定義,音
樂中透出的力量時刻準備著與可惡的世俗鬥爭到底。
柯爾托對音樂節奏的處理張弛結合,充分挖掘出了音樂的細節所在,
這是他最寶貴的天賦。如果有一天我迫不得已要在一個荒島上生活,
而我只能選擇一首柯爾托的作品帶在身邊,那麼我想會是這首Davidsbundlertanze。
"狂歡節"這首作品,舒曼想要表現出的歡快和熱情zS有絲毫逃出了柯爾托的雙手,
我曾經為英國廣播公司第3台收集名作存檔,當時我就把這首"狂歡節"作為了首選。
在蕭邦作品中,柯爾托的彈奏都比較急促,有時速度驚人
而在舒曼的"假面舞會"中,除了機智和詼諧,
柯爾托用雙手把曲子中陰鬱的氣氛活生生地逼了出來。
在彈奏"交響練習曲"的時候,柯爾托總是想表現出即興演奏的魔力。
他彈奏開場主題的速度恰到好處,再加上結尾部獨特的神韻和銳氣,
整部作品的演奏也只有安達在哥倫比亞的那個錄音可以相媲美。
舒曼的鋼琴協奏曲,被深深地打上了柯爾托的烙印,生動活潑的音樂形象
都來自於他那似乎根本沒有經過多少練習的雙手。終曲被表現得十分宏大,
許多樂段也同時受到了樂隊的加強。整首曲子給人的印象依然是柯爾托式的,
活潑、任性,更多的還是詩情畫意。
在D小調鋼琴三重奏中,柯爾托和他的三重奏團(蒂博和卡薩爾斯)
像著了魔似的紮進了第二樂章。雖然早先的錄音不夠理想,音色也略顯模糊,
但對音樂的表現的確沒有絲毫的影響。在"詩人之戀"中與柯爾托合作的是
男中音Charles Panzera,或許是他對柯爾托的表現手法早有耳聞,
所以兩個人能夠配合得如此默契,他的嗓音也別具特色,在最後唱出的
"Die alten,bosen Lieder"深具舒曼的風格。柯爾托對鋼琴部分的處理紋理清澈,
感情豐富,可以稱得上是此曲的典範之作。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和拉威爾的作品,在柯爾托手中又會有怎麼的表現?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法國人,柯爾托在領悟德布西和拉威爾作品的時候有著
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彈奏的德布西前奏曲比想像的還要精彩,
你聽了才能知道它的優秀;而"兒童園地"組曲的彈奏,我覺得他稍後錄製的
一個版本要比這個版本好,主要是他對作品的理解更進了一步。
在這張Biddulph公司出版的單CD中,他和蒂博合奏了拉威爾的小提琴奏鳴曲,
完美地再現了拉威爾的作曲技法,讓聽者歎為觀止,
或許連德布西聽了也會感歎技不如人。
最後,在Biddulph公司和Music&Arts公司出版的兩張CD中都收錄了
韋伯的降A大調奏鳴曲,另外還分別收錄了孟德爾松和李斯特的鋼琴作品。
Biddulph公司的轉錄始終出色,但我更喜歡Music&Arts公司的那張,
因為我實在不想少了柯爾托彈奏的李斯特鋼琴奏鳴曲。雖然Music&Arts的
這個版本可以說是"傷痕累累",但柯爾托在彈奏中散發出的不僅是詩情畫意,
還有"雷鳴"和"閃電",著實讓我為之動容。當然,如果你喜歡柯爾托的演奏,
那麼這兩張CD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體現出的是一種我們自身並不具備的
文化內涵。還有Dante公司的那張,它倒是提供了些許珍貴的資料,
但它的錄音質量我實在無法恭維,如果讓我選擇,我寧願選擇Biddulph的舒曼。
另外,EMI的那張蕭邦也相當不錯,我在這就不多作評論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5.186.193
clmus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