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介紹:Edwin Fisher
=>>這篇文章是布蘭德爾以學生的角度,寫他的老師Edwin Fisher,
譯者不可考,做了一點編輯轉貼過來。
舞臺上的E‧費雪個子不高卻精神抖擻,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纖維"都受到了
音樂的感染。在他的演奏中,狂野往往和溫柔相伴隨,魔鬼般力量的迸發
可以神奇地轉化為內在的寧靜。對他來說,忘卻自我和找回自我都同樣毫不費力。
和那些學究式的刻意求工的演奏家(這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人物)相比,
他的慢板極其自然。和聽眾交流時,他的心靈是袒露的。在他的演奏中,
人們可以更直接地感受音樂,音樂仿佛不是被演奏,而是自己將自己呈現出來似的。
這點正和福特萬格勒相同,後者的逝世對於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正像福特萬格勒喜歡以極為個人化的方式彈鋼琴一樣,費雪也熱愛指揮,
而且成就非同尋常。他從鍵盤上指揮巴赫、莫札特、貝多芬協奏曲的手法向來
無與倫比。每個人都該聽聽他演奏的巴赫《為三架鋼琴而寫的C大調協奏曲》
第二樂章的錄音:全曲自始至終都是完美統一的。
然而,費雪並不僅僅作為一位鋼琴獨奏家和指揮家被我們懷念,
他還是一位室內樂演奏家,聲樂伴奏家和教師。他與馬伊納迪及庫倫肯普夫
結成的演奏組(後來許拉德漢替代了庫倫肯普夫)達到了三重奏演奏的藝術頂點。
作為舒瓦茲坷夫的伴奏者,他將樸素和精緻合乎理想的融合在一起。
作為一位鼓舞人心的教師,他指導了兩代鋼琴家。作為編輯者,
他致力於古典音樂"淨譜"(Urtext)的恢復工作。作為作家,他闡明了一條
著名的規則——"將生命而不是暴力置於音樂中去"。對演奏者而言,
還要比這更簡單樸實的規則嗎?
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想起了柯爾托,同樣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具的藝術家。
兩位大師惺惺相惜,他們的演奏曲目卻截然不同,並具有互補性,
費雪演奏的大多是德國古典、浪漫樂派諸如巴赫、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
布拉姆斯的作品。科托則醉心於蕭邦、一部分李斯特以及法國鋼琴作品。
舒曼的作品是他們兩人演奏曲目的交彙點。在家時,費雪喜歡演奏蕭邦,
而據說科爾托在內心深處也鍾愛布拉姆斯的作品。
從學院派的立場看,費雪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完美的鋼琴家。
緊張不安和身體的不適有時更給他的演奏投上一層陰影。
然而在感情的真實性上他是不可超越的,獨到的鋼琴技巧尤其使他的演奏
具有神話般豐富的表情,同時伴以奇跡般飽滿、雋逸的琴聲,
這種如歌的琴聲無論在樂章高潮或是極弱音(pianissimo)段落,
都不失其圓融潤澤。(在一次談話中,費雪曾把鋼琴的聲音比作母音的發音,
他說,如今的人們喜歡e和i,而冷落了a和o,自我炫耀和尖聲尖氣取代了
崇高與宏大,技巧已經淩駕於好奇心之上了。)他用和諧流暢、
閃耀著內在光芒的演奏實現了貝多芬的夙願:"發自內心才能抵達內心。"
作為一名教師,費雪的出現能放電似的讓學生即刻興奮起來。
他只需拍拍學生的肩膀,哪怕是一個文靜羞怯的學生也會馬上神采煥發的
投入演奏;他的幾個手勢、一兩句鼓勵就可以讓一個學生超水平發揮;
他只要描繪出整個樂章的結構,那些富有天才的學生就能立刻洞察作品的靈魂;
有時候,他講一件軼事,打一個比方,就能給與我們比任何實際的指導
更大的幫助。他寧願通過示範來解釋,他一次又一次在鋼琴邊坐下來的身影
深深地銘刻在學生們的記憶裏,久久難以忘懷。在患病前的那些日子裏,
費雪的活力簡直是無窮無盡的,他喜歡坐在信賴他的青年人中間,為大家演奏,
他在這時的演奏最好也沒有了。正是在這樣的場合,我們才懂得了他教給我們的
一句話:"鋼琴一旦擁有了管弦樂隊的全部色彩,就會帶給人們另一個世界的聲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5.186.193
clmus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