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特談普羅高菲夫

看板clmusic (古典音樂)作者 (真實)時間22年前 (2002/08/09 13: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作譯者皆不可考,做了BBS化的編輯。 我接觸更多的是普羅高菲夫的音樂而不是作曲家其人。在我看來,他整個人始終 活在自己的作品裏。熟悉作品就是熟悉他這個人。所以關於他的作品,我有更多的 話可說。同時,演奏普羅高菲夫作品的時候,我又在一定程度上把可以形諸言語的 對於普羅高菲夫的印象排除到音樂之外去。但我將永遠記住和作曲家接觸的那幾個 閃亮的時刻。 最初,我是由許多人都愛演奏的《三橘之戀》中的進行曲知道普羅高菲夫這個名字的。 每個人都喜愛這首小東西。當普羅高菲夫來奧德薩演奏他的作品時,人人都認為唯一的 好作品就是這曲子。那個晚上,他彈了許多,可人們期待的只是這首進行曲。記得 這曲子出版時,封面上印著一堆圓周和正方形。(這是新的未來主義風格。) 12歲時,我和爸爸、媽媽住在奧德薩,爸爸在音樂學校教書。我喜歡坐在家裏看歌劇 的鋼琴譜——從頭到尾地看。有一次,爸爸帶我出門,因為普羅高菲夫要來音樂學校 大廳舉辦音樂會了。那是在冬季。 在音樂廳不太明亮的燈光下,個子高高,胳膊長長的普羅高菲夫出現在公眾面前, 他穿一套時髦的外國服裝-短袖、短褲,可能因為這一點,作曲家的身材顯得特別 高大,幾乎撐出了服裝的尺碼。他鞠躬的樣子尤其讓我覺得滑稽。此外,他的眼睛 始終如一地直視前方,神情淡漠。 記得他演奏的方式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手法異常"精煉",完全不用踏瓣。這和我 以往聽過的演奏可說是截然兩樣。他彈了自己的一些小曲,其中每一首聽來都像 菜譜上的佳餚。此外,在我聽來,他彈的每首曲子全都一個味道(甚至包括巴赫 的作品在內)。最後的壓軸曲目是那首進行曲。場上的觀眾興高采烈,普羅高菲夫 也一樣,躊躇滿志地朝台下鞠躬。這舉止讓我想到馬戲團裏變戲法的,或者霍夫曼 筆下的某個角色。這以後,我幾乎一直沒能聽到他的訊息,只從音樂家們的談話裏 得知他寫了一部《古典交響曲》。不錯,《古典交響曲》寫得非常非常好,它給 現代作曲家們提供了一個楷範。 莫斯科: 十年後的1937年,我來到莫斯科成為列高茲的學生,並且從此實實在在地沉浸於 音樂生活之中了,我的眼前呈現出一個嶄新的世界。我認識了米亞斯科夫斯基, 聽到了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五交響曲》……在當時的音樂學院裏,普羅高菲夫 正是人們談論的話題。 一個晴天,我走在阿貝特大街上。這時,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人腳登淡黃色皮鞋,穿花格子襯衫,結著桔紅色領帶,以一種旁若無人的姿勢, 幽靈般的和我擦肩而過。我不禁回頭——他就是普羅高菲夫。如今,我可以每天 見到他。雖然我和他之間幾乎並不相識。我住在列高茲家,而列高茲和普羅高菲夫 住在同一棟房子裏。在這兒,你可以明顯感到普羅高菲夫生活在這裏的氛圍。 你可以聽到這樣的讚歎:"孩子們太逗了……他們是普羅高菲夫的孩子,真是不折 不扣的小洋娃娃啊!太可愛了!"你也可以經常見到普羅高菲夫的妻子,一個戴 深藍色的貝雷帽,神情焦躁的女人。 一天,列高茲、阿納托利‧菲德尼科夫和我從音樂學院大廳出來,走在回家的路上。 這時,就聽列高茲高興地叫道:"喂,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您好啊!"他們在 前面邊走邊聊。話題是關於理查‧史特勞斯的。普羅高菲夫有意挖苦理查‧ 史特勞斯的芭蕾劇《約瑟夫的傳奇》,列高茲則不同意他的說法。阿納托利和我 落在後面,一路上沒少了取笑在前面爭執不休的兩位。 那時,我對普羅高菲夫的音樂仍持保留態度。確切點說,我還沒有徹底瞭解它們。 我可以懷著興致聽他的音樂,但始終是被動的。我是在浪漫主義音樂的環境裏成長 起來的,正是這一點"妨礙"了我。在我心目中,最新的音樂是理查‧史特勞斯寫的。 1938年,普羅高菲夫的《大提琴協奏曲》問世。相當意外的是,我被邀請和 貝雷佐夫斯基排演這首作品。考慮到需掙更多的錢,我覺得這是一次不容錯過的 機會。我到貝雷佐夫斯基的住處,同他一起排練了兩個月。貝雷佐夫斯基一方面 很樂於接受這項任務,另一方面,這音樂又跟他格格不入。一遇到難題,他就聳肩 歎氣不已。這曲子著實讓他發抖。雖說我對這首作品談不上喜歡,但我感到它 引起了我的興趣。 在作曲家協會那個煙氣彌漫的小屋裏,我們倆對這首協奏曲所作的初演受到熱烈 歡迎:"一首真正的傑作,簡直和《第二小提琴協奏曲》一樣棒,它開啟了一頁 嶄新的篇章。"人們紛紛向貝雷佐夫斯基表示祝賀。沒人懷疑這首作品的成功。 然而不久這首作品卻遭到了挫敗。當我們前去給普羅高菲夫表演這首作品時, 他親自開門,把我們讓進一個淡黃色掛著風景素描的小房間,同時喝令他的孩子們: "到別的房間去!不要在這裏打攪我們!。"隨後,他坐了下來。貝雷佐夫斯基滿臉 苦相,或許因為這位普羅高菲夫無意和他展開討論,只管自家坐在鋼琴邊,講授 演奏要領……我立在一旁,整個成了局外人。普羅高菲夫像個實幹家,卻沒有什麼 親切感。貝雷佐夫斯基的問題可能惹火了他。叫我高興的是普羅高菲夫的要求和 我的想法一致。他要的正是音樂所要求的,再沒有更多的了!貝雷佐夫斯基有一種 多愁善感的傾向,可在這部作品裏,他完全找不到用武之地。就像是故意的, 這部作品完全不帶感情。我一直傻站在鋼琴邊,直到離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5.186.193
文章代碼(AID): #zKrH9Rc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zKrH9Rc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