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介紹:Artur Schnabel(1882-1951)

看板clmusic (古典音樂)作者 (真實)時間22年前 (2002/08/09 19:2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說介紹好像不太對,這是一篇樂評,原作譯作不可考,做了一些必要的編輯。 我上一次聽到許納貝爾演奏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的唱片,是在一家音響店中,我都 不知道它現在的位置,但我還記得,管弦樂團聽起來是那麼生動感人,我不得不 在音響店中止步傾聽,直到鋼琴獨奏的進入。很遺憾,這時的聲音有些令人失望。 這個錄音版本的聲音實在嘈雜,特別是當樂團全奏的時候。儘管受錄音設備所限, 但仍能聽出鋼琴演奏聲音的優美和清晰。能夠把許納貝爾與優美的聲音聯繫在一起, 這在我的確還是第一次。我覺得,他總是以奮力地砸琴來製作音樂,他也從不是以 優美的音色和完美的技術而聞名的鋼琴家。應該說馬克‧奧伯特-索恩 (編註:即熟知的轉錄工程師Mark Obert-Thorn,MOT)尋找到了許納貝爾的優美音色, 從而展現出音樂的真實性,他甚至以犧牲管弦樂團的聲音為代價。 這裏最為珍貴的是《迴旋曲》。從粗略的詼諧發展到精緻柔美,然後是莊重威嚴, 這一貝多芬式的均衡保持在完美的音樂旋律線條中。對協奏曲來說,我最欣賞的是 華彩樂段,織體清晰且富有表現力。其他的部分,我認為,對於今天的我們還有些 神秘莫測,我們應該抱著『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其中的各種麻煩,為自己再創富有 想像的神秘世界。 許納貝爾遇到的最大麻煩就是錄音中的緊張僵硬,這也是眾所周知的。錯音的問題 不算大,我並不在乎錯音,而是由於他過於害怕出錯所表現出節奏上的緊縮, 沙堅特(編註:英國指揮家Malcolm Sargent)對此也無能為力,特別是在 《第四號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中,沒有加速的反復樂段,他自己都加快了速度。 傾聽發展部的開始處,可以想像得出,獨奏家在等待著,為自己進入時的速度而擔心。 與福特萬格勒那包含內在邏輯聯繫的變化無常有所不同,這是鋼琴家的神經質與指揮家 的不夠集中所造成的。比如說,在《第三號協奏曲》開頭的協奏段落裏,沙堅特能夠 把握音樂的走向,但他跟不上許納貝爾那開放式的起伏波動。還有,弦樂的抒情旋律 不夠完整,大量的滑音對現代人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奇怪的是,畢勤指揮倫敦愛樂樂團 的演奏應該也使用的這種方式,因為這並不是畢勤的個人風格,而是時代的烙印。 完整地傾聽這張唱片,我們能夠感受到許納貝爾對音樂的無私奉獻以及對樂句的處理, 但我覺得這也是為鋼琴家和鋼琴學生們留下的財富。幾個月前,我曾為許納貝爾的學生 柯利弗德‧柯爾榮演奏的《第四號協奏曲》(Decca Legends 467126-2)而感到自豪, 我想說那是一個容易被接受的版本。我剛完成對Naxos兩張Moiseiwitsch唱片的褒獎評論, 很遺憾,我在這裏找不到同樣的驚喜。 啊,我好像走題了。應該承認這樣的事實,許納貝爾演奏的貝多芬音樂更具有貝多芬式 的聲音、力度和權威性,清晰、豐滿而率直。據說William Murdoch,York Bowen, Mark Hambourg和Wilhelm Backhaus等鋼琴家從前都錄製過這部作品,我會為能欣賞到所有 的這些唱片而感到高興,但我也知道,除了最後一位,以上所有的鋼琴家對待速度和 發音的觀念都來自另外的時代。是許納貝爾教給我們這樣的貝多芬式聲音,後來的 演奏者都是以此為基礎的。這也使我們對原創作品的欣賞感到迷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5.186.193 ※ 編輯: ChaosCreator 來自: 211.75.186.193 (08/09 19:25)
文章代碼(AID): #zKwQqcw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zKwQqcw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