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談詩詞

看板comment作者 (卣天)時間19年前 (2005/12/19 23: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春泡新聞」論壇,張大春每天都會上,也會在上面討論、發表詩詞。茲 提供連結如下,並轉貼一則和歌曲有關的,推薦各位參考。 http://www.news98.com.tw/list.asp 「詞林小徑花間譜」 http://www.news98.com.tw/dispbbs.asp?boardID=8&RootID=1090775&ID=1090775 「十週慢──玉漏遲之夜」 http://www.news98.com.tw/dispbbs.asp?boardID=8&RootID=1056567&ID=1056567   以下轉自「詞林」帖頁一、二: 洞仙歌一闋 偏心向古,不入時聽,困勉於歌行聲律,逐日見道,朦朧中自在堂皇,迺有 以指點兒女。 寒青未了/ 卻衣單閑步/ 聲倚亭煙遮人處/ 惡風塵、莫到潭外山崦/ 將知命/ 無見無聞無語。□□ 教兒聽鑄字/ 典籍尋常/ 太白詩篇相如賦/ 畫荻隔紅塵/ 縱使紛紜/ 疏籬外、天涯去路/ 料難說今年是何年/ 算漫染池深/ 拗吟茶苦。 大方:近代以來填詞的人都在問的老問題:如何恢復詞的音樂性, 有人主張用吟,從吟詠中藉由地方語言 保留中原音韻的優勢,重建古聲腔的美感。 瓦個人以為這是他馬的「村唱」,跟「村罵」差不多。 多年前瓦到中南部鄉下跟些頗負盛名的耆老談, 發現通通都是搞八音的夯漢, 在鄉人面前主張復古,看似用心淳厚, 其實是為了捧住 自己那張冬烘先生的老臉皮; 這也就不說去了。 最近兩年多來一直琢磨另一個路子:就是純粹就詞譜平仄 去模擬出它的音樂性,往往得以在一個個黑白圈兒上 找到數學性的規律。 比方說: 「料難說今年是何年」,原譜是●○●○○●○○, 第一個字是領格字,第二、三個字先不看, 後頭的圈兒怎麼讀都像是該重字的重複性結構, 所以不假思索,便有了「今年是何年」的意象來攝住底下的總結。 瓦的意思是說,看太多洞仙歌,都寫不出, 發現得用「數列」的觀點讀詞譜── 而且絕對不是只有看似有對偶慣例的部分才有數列!!   再轉一闋寫藏族天葬的詞--各位看看,現代人以古典的中文寫藏文化,可 以寫得如此道地、如此之好,沒有深厚的才學,對描寫的對象沒有神入(empathy) 的認識,怎麼寫得出?而張大春寫得出來,證明這不是做不到、做不好的。有為 者亦若是! 高陽臺一闋 藏族天葬,葬有鷹,飽食不能飛,群集宴然,入夜忽一沖天,如奔月焉。 篝火煨桑/ 經聲肆野/ 呼鷹來集黃崗/ 聊對殘軀/ 只今白露為霜/ 孤煙共遣悲歡過/ 到天涯、淨掃肝腸/ 更星沉、月下初飛/ 石上新涼。□□ 明朝又送魂歸去/ 試青鉤解恨/ 短喙銷狂。 誰伴征程/ 塵沙百丈遨翔。 既然一墮輪迴道/ 問死生、夢裡炊粱/ 慣雲間、住滅無痕/ 血肉無常。 --   新聞是歷史的初稿。 --董橋 http://youtien.zoie.com.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0.92 ※ 編輯: youtien 來自: 210.85.0.92 (12/20 00:02)
文章代碼(AID): #13fjPlN0 (comment)
文章代碼(AID): #13fjPlN0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