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 閱讀史對流行歌曲的影響

看板comment作者 (大叮噹)時間14年前 (2010/11/02 17:1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早上去找劉少雄老師,他欣然答允為我撰寫推薦函,對我的研究意向也很支持。 老師說,他從小到中學,在香港看的電視節目都是粵劇、粵語殘片,粵劇很活, 小提琴、長笛等西方樂器都用,有什麼好聽的西洋歌曲、國語歌曲也拿過來填文言唱 詞。很多人學古典詩詞都從粵劇學來,老師讀唐詩宋詞時首先想到的,也是在電視上 聽過(當然不是逐字逐句原樣葫蘆,而是有拼貼修改)。於是來台大以後,學起填詞 就很快,因為從小就有在粵劇的傳統中耳濡目染。 老師進台大時,約在台灣校園民歌時代的尾聲;他一入學就聽說過幾天有民歌演 唱會,去聽,大為震憾:沒聽過歌還可以這樣寫、這樣唱的,以前不是聽很傳統的粵 曲,就是聽現代的西洋流行。老師於是開始讀現代詩。 是知,一時一地流行的演藝,關係到其中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閱讀(聽)史,也 就關係到他們投身創作、研究時的風格與水準,以至下一代人從小到大會耳濡目染到 的東西。這道理很簡單,是個人都會講,但真要系統地做起研究來就不容易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32.97 ※ 編輯: youtien 來自: 123.193.32.97 (11/02 17:14)
文章代碼(AID): #1CpzPqQp (comment)
文章代碼(AID): #1CpzPqQp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