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所謂樂評這回事 / 蔡政忠

看板comment作者 (大叮噹)時間14年前 (2011/07/24 15:1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roodo.com/bow_zine/archives/16034307.html 文字:蔡政忠 / 馬瓜 / Yeves @ Daily Listening Music Notes by Yeves 一個醉心於音樂,希求將誠實的聆聽情緒,寫給大家看的不才法律人。 編排:Maggie 民事訴訟法中,有一專有詞彙,叫做「當事人適格」,要將這短短五個字,給說清楚、解 釋明白,大概要用去六到八百字不等。簡單說來,「當事人適格」就是「有無權利主張之 資格」,作為訴訟程序進行前一個基本可否請求權利主張的判斷標準。 這和我要寫「關於樂評」這檔事有啥關聯?有的!有關聯!因為有好友勸我最好不要寫這 篇文章,因為我當事人「不適格」,意即我並沒有資格(或地位)寫這樣的文章。問題來 了,而且顯而易見,放眼當下台灣的音樂文字評論生態,誰夠格寫這篇文章?不好意思, 如果我不適格,那麼其他人也不夠格!我只想將自己所想、所思,完整誠實地寫出來,希 望除了藉此勉勵自己以外,也可以為台灣濫情矯揉造作已久的音樂評論文字環境生態,帶 來一點活水與另翼思考模式! 台灣近幾年來,「樂評」這兩字,被冠在特定幾個人的頭銜之上,但其實我們仔細去看他 們的文章,嚴格言之,大多僅是整理相關資訊的介紹,而非真正客觀的評述性文字。沒有 人敢真正誠實地表述自己的聆聽感受與觀點,一則怕冒犯了廣大的聽眾;二則過於激烈的 文字,在現在的台灣偽文青生態中,並不討喜。 舉例而言,目前台灣以三種音樂類型為評論主流:獨立搖滾、爵士、古典。各個樂種皆有 其專門論述的人才。爵士目前主要論述者,皆至少在這爵士評論圈打滾了十年以上,仍然 堅持與辛勤地撰寫及譯述相關文字,並且得以將不同爵士樂風派別做比較結合,堪稱台灣 音樂文字圈的佼佼者。古典就國內目前生態而言,算是相當獨特的例子,仍然能夠以出實 體雜誌的方式,將相關文字統整編匯,由較有消費實力的族群購買支持,就文字評述而言 ,水準有高有低,有單純撰寫歷史源由者,就算是評述性文字,往往也會流於版本比較與 邁向發燒金耳之路。本文將嘗試單純針對國內「獨立搖滾」音樂評述性文字作探討: 如何寫出客觀(即使是自以為的客觀亦可)、閱讀性高的音樂評論文字,有幾項必須先做 的功課,以下是個人不才的一點整理: 1.累積大量的聆聽量 嚴格說來,只聽過一種樂風、一張專輯,也可以寫出相關的心得,這並不會影響個人的聆 聽感受與私密情緒的表達。那麼,該問的是,為何要累積大量的聆聽量? 惟有在聆聽過各式不同樂種,了解其背景源由及相關創作理念、風格演變後,才能夠客觀 地做出評述。 早期前輩引介者,針對不同類型的搖滾樂種,翻譯了不少精彩作品:例如萬象出版社的音 樂瘋系列的「搖滾樂的藝術」、「搖滾樂社會學」(多數已絕版,可上二手網拍尋購或圖 書館借閱)、吳正忠先生(傳聞曾經以不同化名獨立撰寫非古典雜誌之內容)所著的「搖 滾經典百選」、胡子平先生(國內樂評大老級前輩,筆名Ricardo)所策劃的「另翼搖滾 注目」等皆為基本入門級書款。 除了閱讀,聆聽也很重要。將基本的入門款經典聆聽後,至少可以累積一定的深度與實力 ,得以判別搖滾樂中不同風格、歷史的演變與其架構。現行網路下載風氣盛行,沒有什麼 音樂是找不到下載管道的,但要注意:音樂創作亦為樂團/樂手心血結晶與謀生管道。可 以的話還是以實質的購買行動支持為佳。 搖滾樂僅是泛泛之總稱,其包羅萬象之程度,與其他各類藝術可謂不相上下。除了一般大 眾所認定的四件式(主唱、吉他、貝斯、鼓)傳統搖滾編制之外,尚有其他各類型之音樂 值得去聆聽與鑽研,例如:節奏藍調(R & B)、嘻哈饒舌音樂(Hip Hop)、電子音樂( Electronic)、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等族繁不及備載……過於侷限特定樂種的聆 聽,則”耳界”將拓展不開;對其他類型的音樂有偏見,則將無從賞析各式美好音樂之優 點。 搖滾樂的熱情張力、節奏藍調的旋律搖擺、嘻哈饒舌的文字掌控、電子音樂的節拍合成、 鄉村音樂的草根特性。如能嘗試欣賞各式不同風格的優缺點,則在撰寫文字的當下,更能 夠旁徵博引,寫出中肯的聆聽心得與評論。 2.盡量避免「為文造情」 我們總是擅長用大量的形容詞語彙,想盡各種辦法、用盡各種手段,讓自己的所謂「評論 」性文字「濕」意盎然一些,這些矯情濫作、噁心巴拉的文字,看似是對自我靈魂的生命 救贖,其實根本是毫不誠實、亦不誠懇的自溺……醒過來吧!書寫者與閱讀者! 倒也不是說寫「抒情文」不好,問題主要是出在於:現在多數音樂文字書寫者,往往採取 最保守安全的作法,先將外國傳媒絕對好評的專輯資料收集完全,只推薦撰寫國外絕對好 評的專輯;然後藉由「高超?」的翻譯功力,把相關樂團成軍歷史與樂風介紹一下;再來 就是關鍵了!務必要感動到流目屎、在生命中留下印記、刻骨銘心、文藝青少年時期最重 要的回憶、這是人生最重要里程碑、令人無法抵抗的狂喜狂悲靠北…… 所以呢?每一張專輯都如斯好聽?每一張都在生命的紀錄中不可磨滅?不可批判性似乎已 成台灣目前音樂文字的主要生態,缺乏個人獨到的觀點(檯面上的音樂文章講白了很多是 國外觀點)、缺乏堅持的聆聽品味與自覺,都造成抒情文氾濫填充各式音樂文字(對!是 文字,而非評論)的結果。並非說抒情文不好,而是大過充斥的結果,將使人耳不聰、目 不明、人云亦云、盲目跟隨,缺乏真正的獨立聆聽與自我判斷精神! 3.創作者與聆聽者 在台灣,為體諒諸位音樂工作者的辛勞,往往是以和為貴,只寫好話不批判,而樂手/樂 隊成員也往往因此陷入了一個迷思,自己所創作的心血產物,永遠是最棒最好的,即使不 是最棒最好的,也有自己所奉獻投入的心力在裏頭。但樂手/樂隊成員往往忽略了一件事 ,聆聽者也有長耳朵,接受的音樂感受未必永遠和樂手/樂隊成員耳中所聽到的一致。 無法雅量接受批判建議,樂手/樂隊的粉絲的瘋狂愛戴,皆是讓撰寫音樂評論者無法放手 一搏的主因。樂手/樂隊甚至可以一言以蔽之直接駁回其他人的觀點與論述:你又不是玩 音樂的! 這也正是撰寫音樂評論者最需正視的問題,誠實面對自己所聽所感受,透過確切的文字表 達,將為何好聽/為何不好聽的原因寫出來,而非一昧討好,寫標準抒情體系,抒情文的 確感動人心,但看久了都是垃圾而已。 4.誠實面對自我感受,寫吧! 你可以從樂曲架構、器樂編制、不同樂種的特色、有無突破或因襲過往,各種面向去寫, 但最重要的,要有你自己的觀點(Points of View)。人人皆可論述與評析,是當今網路 世代的優點之一,獨到的觀點並不代表你特立獨行,但能夠將個人意見完整表達,這才是 最重要的! 所以寫吧!誠實面對自我感受,寫吧! --            Schroedinger's cat is NOT dead.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15.200.41

07/24 15:26, , 1F
感謝分享
07/24 15:26, 1F
文章代碼(AID): #1EAyM4RI (comment)
文章代碼(AID): #1EAyM4RI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