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歌謠與臺灣文化》

看板comment作者 (章太炎龍騎士團)時間11年前 (2013/04/06 01:22), 編輯推噓0(005)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歌謠與臺灣文化》,台北:文津,2013年2月 另一本可悲的雜燴式學術專書,作者是個老師,封面裡歷數了其學歷與洋洋灑灑的得 獎經歷,這裡我想給人家留點面子,姑隱其名。 此書研究範圍有兒歌與流行歌曲,行文秉承了教育界種種陋習,一言以蔽之曰「狀況 外」,一字曰「笨」。如三、四章「臺灣兒歌的修辭藝術與教育功能」,我看到「修辭」 「教育」兩個關鍵詞就知道情況不妙了,再一讀,果然照例是基本學理講了好幾頁,說這 裡有擬人法,那裡誇飾法有什麼功能,這些內容能啟發怎樣的心智,「建立樂觀人生觀的 生命教育」……總之,這種東西是結論先行的命題作文,搬搬套套就成一篇可以交差的了 。 流行歌曲部份談了三章台灣與日本歌謠的歷史交流情況,大概之前是專文,水準高一 些,但仍然是把別人講過的東西拼湊一下。第十章〈臺灣流行歌謠家〉只講了呂泉生、涂 敏恆、許石、郭英男、陸森寶、鄧雨賢六位,可見教育界認知的「流行」和一般大眾認知 的「流行」不太一樣。十一章〈客家歌謠文獻〉也只是羅列,然後作些大家都會作的評述 。 最寶的是十二章〈國語2000年的流行歌曲〉了。2000年那麼多歌,作者怎麼挑呢?挑 《錢櫃雜誌》每月國語歌曲點播排行榜前十名,共挑了17首。還說找不到二月號,電洽雜 誌社也無備份,真是可惜。我說老師啊,您電話都打到人家雜誌社了,為什麼不問一問當 年主編或者KTV經理的聯絡方式,甚至再設法訪問幾位歌手或詞曲作者,看他們行內人怎 麼看這些歌曲,再下筆做你的研究呢?你光作這些目前沒什麼人作過的訪談,就夠撐起一 篇論文了。可惜,結果這篇又是請出修辭學,搬一搬套一套,說出這首歌用了哪些修辭, 印證了該種修辭具有的某種功能……再對其中情感作些泛泛的評述,就完了。 「修辭學」這門學問,我們在小學國語課學到的已經很夠用,你不需要記下每一種修 辭格的定義,你會用就好了。學界同仁要繼續發展修辭學,在經典修辭學上繼續把文本分 析做得更好是一路,援引「現代修辭學」作文化研究,與政治、社會學結合是另一路,然 而台灣有很多論文兩路都不走,只就停留在中小學水準疊床架屋,一件三言兩語能講清楚 ,或者根本不必講清楚的事情也碼個幾百幾千字,總之寫到像有個學術論文的樣子就交差 了。 此書原不值得評論,但想到你我納稅供養的老師與研究生有好多都在用這種水準的產 物混學位、混升等,還敢出版,也不怕此書的水準污了你那些「教學核心能力優質獎」「 第x屆臺灣人文研究學術獎」的名堂,我就覺得還是應該在這裡砍個兩刀。 --   時候到了。看著,   當我推開這大門,   重新震醒你們的時候,那光芒--   這光芒,便是一萬丈!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22.233

04/09 13:05, , 1F
那作者的學術背景跟音樂真是八竿子打不著邊。
04/09 13:05, 1F

04/12 18:34, , 2F
我說,研究流行音樂,任何人,任何背景都可以,但你要進入
04/12 18:34, 2F

04/12 18:35, , 3F
狀況,要去知道狀況內的人在唱什麼、感動什麼,才好寫。
04/12 18:35, 3F

04/12 18:37, , 4F
你不去接近作者、唱者、聽者的想法,用什麼學術都是無謂。
04/12 18:37, 4F

04/17 12:31, , 5F
既是學術專書,背景當然重要,不然跨界常是浪費資源
04/17 12:31, 5F
文章代碼(AID): #1HNmXWU3 (comment)
文章代碼(AID): #1HNmXWU3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