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貝嘉芭蕾舞團台北公演(7/6)

看板dance作者 (OBSの卵)時間19年前 (2006/07/09 04:1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貝嘉前兩次來台演出時,個人都因為人不在台灣而錯過,這次總算是 能夠好好坐在劇院裡看。雖然不是第一次看貝嘉作品的現場演出,不 過也算是第一次看貝嘉舞團演出的貝嘉作品。 最早認識貝嘉的舞,是在公共電視十餘年前播的「芭蕾舞伶」節目中, 其中播了一小段貝嘉排練的現場,喬治.唐與瑪夏.海蒂跳的「WIEN, WIEN, NUR DU ALLEIN」。所以這次翻開節目單,就感動的幾乎鼻酸, 當年只看到一小段的舞碼,終於有機會得窺全貌了。 以下有公演內容,如不想在觀舞前先看到的人請按左鍵退出 貝嘉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五大芭蕾編舞家之一,作品以具有哲學性著稱, 這次演出的第一個舞碼「火鳥」,就是絕佳的代表之一。火鳥的原作 是俄羅斯的童話,改編的芭蕾最早是由迪亞基列夫(Diaghilev)所領軍 的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演出,作曲也是為了演出,特地 委託史特拉汶斯基所新撰的。原作中火鳥是幫助王子打倒惡魔救出公 主,但是貝嘉並沒有採用這個故事藍本,而是以接近「浴火重生」的 概念來處理這支舞碼。從舞劇的鋪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群平凡人中 出現了一位不凡的人(火鳥),成為信仰與領導的中心。但是之後出 現內部衝突(?),原本的火鳥努力解決困難(?)直至倒地,新生 的火鳥出現,與原有的火鳥合而為一,其他人也回歸正軌。傳統的火 鳥是由女性扮演,處於關鍵但是並非主動的位置,而貝嘉的火鳥則是 以男性為中心,不但顯示出陽性的力與美,也同時主導了全劇的焦點。 第二支舞碼「艾爾頓-貝爾格」則是一個有趣的實驗。舞碼本身的劇 情是兩男一女之間複雜的情慾關係,但是貝嘉在這個舞碼中,嚐試讓 舞者用完全不同性質的背景音樂,來跳相同的舞步。女舞者的服裝色 彩變化,與舞步間的微妙節奏差異,讓舞碼產生了非常具有對比性的 效果。 下半場的舞碼「愛.舞」是貝嘉由歷年作品之中,選出精華之作重組 構成的組曲式舞碼,開場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最引人注目的,是貝嘉用 了兩對舞者作為主舞者的「影子」,在同一個場景中同時顯現出同一 對情侶的各種互動,接下來的「亞當與夏娃」(新象的節目單是不是 有漏植啊?這是非洲音樂伴奏的那齣舞碼)則是用類似卡農的手法, 讓不同的舞者跳的相同舞步出現時間差,羅密歐與茱麗葉成為串場的 角色,似乎也暗示著輪迴與情愛的不變性。「維也納,維也納,只有 你」以輕鬆的舞步描寫若即若離的男女關係,在貝嘉的作品中應該算 是少見的小品類型。其後的「旅人之歌」也是大有來頭的作品,以馬 勒的音樂為背景所編的舞,描寫年輕旅者的相遇、衝突、激盪以及彼 此之間的感情。這支舞曾由喬治.唐與紐瑞耶夫等世界知名巨星所演 出,但他們卻先後因為AIDS逝世,讓貝嘉將此舞在紐瑞耶夫死後封印 了十年,一直到最近才開始重新演出。 可能是為了沖淡之前的悲劇氣氛,在多人群舞「七支希臘舞」之後, 安排了一個少年的獨舞「接下來」,他的技巧與線條都十分出色,獲 得觀眾如雷掌聲。最後的「貝爾與芭芭拉」由貝嘉舞團的首席芭蕾伶 娜Ros擔綱,演出一個哀傷的女人,令人為之鼻酸。接下來讓她傷心 的浪子出現,兩個人彼此錯過又再度相遇,最後算是大團圓結局?^^ 這次舞者的表現都十分精采,最令人不滿的是主辦單位沒有提供當日 詳細演出名單,所以除了Ros的紅頭髮和有色人種非常好認之外,其 他舞者就不太確定哪個是誰跳的。 貝嘉的作品說深奧有其深奧之處,說簡單也可算是蠻簡單的,希望對 舞蹈有興趣的人可以趁最後一天的機會去欣賞(本人跟新象沒有任何 關係....),不要錯過這次的演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8.165 ※ 編輯: oahanchi 來自: 61.228.28.165 (07/09 04:26)
文章代碼(AID): #14i1Cp3N (dance)
文章代碼(AID): #14i1Cp3N (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