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紀錄片原來這麼好看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1年前 (2004/05/10 23: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4.05.10 中國時報 紀錄片原來這麼好看 ◎魏玓 如果說,因為政策和產業發展長期累積的問題,讓國片在一般劇情片的市場裡,處境 總是低迷困頓,那麼台灣創作者所努力經營的另一種影音創作形式──紀錄片 (這裡我們先以「片」統稱,雖然紀錄片比起一般上映的劇情片有更多是採取非「影片」 媒介來製作的),卻似乎逐漸獲得愈來愈多本地觀眾的注目; 這個現象,令人感到無比振奮。 去年底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跳舞時代(Viva Tonal)」,最近繼幾年前的 「銀簪子」、「愛戀排灣笛」之後,成為台灣第3部在電影院大銀幕放映的紀錄片。 根據報導,預售票已經售出超過1000張,也引起網路上和人際間頻繁的口耳相傳推薦。 另外,由林靖傑導演的勞工紀錄片「台北幾米」,近來兩場放映會,都有不少觀眾前去 欣賞。稍早之前,今年度的「台北電影節」第一次將首獎頒給了紀錄片 「再會吧一九九九」。事實上,這次的「台北電影節」還有好幾部紀錄片得到觀眾熱烈 反應,包括「25歲,國小2年級」、「海洋熱」等,使得紀錄片成為此次電影展演的 主角。 這些作品給了許多人可能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感覺,那就是「原來紀錄片也可以很好看」。 確實如此!簡偉斯和郭珍弟導演的「跳舞時代」,講述1930年代台灣流行歌曲和 青年男女的故事,光是聆賞導演們千辛萬苦蒐集而來的那些老歌和音樂,就已經是 一大享受!片中以訪問重要見證者和虛擬演出穿插的方式,娓娓道出當時年輕人接觸 國際流行文化與思潮,撞擊出自由戀愛和意志的動人故事,不僅引人入勝,也在 輕鬆怡然的氣氛下,認識了台灣的過去。 將時空放置在當今看似更繁華也更國際化的台灣,「台北幾米」關心的則是在其中默默 付出與努力生活的勞工。在「黑手那卡西」略帶感傷的手風琴和吉他配樂聲中,我們 看到了那聲稱是台灣往上提升的重大建設──101大樓以及台灣高鐵的宏偉亮麗表面之下 ,實實在在承受工程進行風險的中年婦女和原住民營造工人。101大樓有多高,高鐵速度 有多快,其實都遠不及這些勞工在物質與心理上跟繁華台北之間的距離,來得需要我們 關心。 電影環境的低迷困頓,以及國際藝術電影市場的引導,使得許多台灣劇情片在近十幾年來 ,走向菁英小眾的高雅品味風格。劇情和主題的難以解讀,不但嚇走了不少觀眾, 也無法發揮紀錄台灣歷史和社會的功能。相對於生產劇情片所需的規模和資源, 生產方式比較機動、所需資源較為節省的紀錄片,似乎在近年來逐漸承擔了這樣的 重要任務。而從上述幾部作品的表現來看,紀錄片也可能成為突破國片在劇情片市場 困局的奇兵。 不過,紀錄片跟劇情片一樣,需要政府大力的扶植和鼓勵。事實上,這幾部作品的成就 ,都有穩定的資源投注作為基礎。「跳舞時代」獲得政府輔導金、台北市文化局,以及 公共電視「紀錄觀點」部門的支援;「台北幾米」則由台北市勞工局出資製作。至於 「再會吧一九九九」等作品,可以說是成為台灣紀錄片人才培育基地的台南藝術學院 幾年下來努力的成果。因此,擴大相關的輔導和補助措施,並協助開拓紀錄片的放映 管道,相信我們可以讓更多人相信紀錄片真的可以很好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26.138
文章代碼(AID): #10dvpElb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0dvpElb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