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計劃》:穿透執政者的浮表言語
1970年間,中船公司風光一時,員工數一度衝破八千大關…
2001年7月11日,中船公司虧損嚴重,「再生計劃」政策確定,基隆廠裁員66%、
高雄廠裁員40%(合計2400人),全體員工減薪35%…
2004年2月1日,總統率領著執政團隊誇耀著施政的績效,義正嚴辭的宣稱「再生計
劃」成功,使得中船轉虧為盈,年盈餘5億兩千萬。撇開執政者的浮表言語,究竟
這個「再生計劃」背後隱藏著什麼?
頭頂象徵勞動階級的白色工人帽,手持酒瓶震臂高喊著「勞工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
英雄。啊,福氣啦!」, 記得這句某廣告的招牌台詞嗎?勞工們堅忍不拔與刻苦耐勞
的精神與印象在此廣告中顯露無疑,只是「福氣」究竟落在何方,是資方,是勞方,
還是官方?
如果有人相信這社會沒有階級之分,我暗自猜想著這若不是個享有利益高高在上的掌
權者,就是個天真浪漫的詩人。紀錄片《再生計劃》用長時間紀錄中船員工被資遣後
抗爭的實景,影片呈現了在勞資地位極度不平等之下,工人們的尊嚴蕩然無存,工會
組織形同虛設,可憐的勞工不僅僅被剝削的體無完膚,甚至更成為了政府與資本家為
追求最大利益下的犧牲品。勞工們憤怒的聲音無處發洩,為了生存所須忍受的感傷苦
衷從影片中一一流露。他們受壓迫,卻只能忍氣吞聲;他們無奈,因為這是資本主義
發展的必然。出賣勞力的工作不分你我,於是中船公司裡的勞動者不但包含男女,更
夾雜著漢人、原住民與外籍勞工,惡劣的工作環境使得他們必須包裝成「外星人」慎
防職業災害。勞工們的心聲一點一滴的透露,藉由犀利的攝影機,諷刺的扯下執政者
偽善的面具。
「再生計劃」顧名思義是要讓已經營運陷入谷底的中船公司能夠起死回生。公司固然
沒倒,不願妥協的勞工強力堅持,最後回到了公司,但仍有更多被強制資遣的員工早
已不知漂流何方。身穿藍色制服的中船員工與藍天溶成一片,他們的未來命運,是不
是也會像浮雲一般,只能繼續搖擺、飄蕩著,這次的勞工運動成功了,但是下一次呢
?看過「再生計劃」,期待著有人來爭取勞工權益的我們,不如就從我們開始,一起
來關心這些問題。
拜科技之賜使得影像創作的門檻急速的下降,更多的人拿起了攝影機紀錄身邊有趣的人
、事、物,於是不需要打光、不需要職業演員,製作經費低廉的「紀錄片」儼然成為台
灣影像創作的最大宗。台灣的紀錄片在這幾年「產量」直線上升,但在題材與曝光度上
卻大多圍繞於生命、自我探索、朋友、家人等私密的個人特殊關係,或許這可歸咎於國
內影展的競賽機制總是多加肯定此類作品,但紀錄片原本所具備的替人民發聲、監督政
府、政治行動等色彩,卻也好似漸漸的被突然暴增的同質性題材沖淡了。環看國外許多
具備批判性格的紀錄片(如在台上映過的《麥胖報告》、《華氏911》),台灣當然也有
,但若要說個始終堅持「黨外」色彩的批判者,他們的名字肯定是─「羅興階與王秀齡」。
--
電影‧人生‧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n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9.91.103
推
140.112.193.118 11/09, , 1F
140.112.193.118 11/09, 1F
推
210.59.91.103 11/09, , 2F
210.59.91.103 11/09, 2F
documentary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