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古拉之歌】專題 --【作曲家】【製作】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1年前 (2004/11/30 00:3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Yahoo電影 http://tw.movie.yahoo.com/nstory.html?id=390 【作 曲 家】 ***與Patrice Leconte*** 在我們之間,規則很簡單,由作曲家的作品開始,然後導演選擇如何使用。 一開始是這段人文旅程以及與導演的接觸給了我必要的信心。我看過他的片,也認為 其音樂的使用是必要的。我永遠也想像不到這段音樂能配上柬埔寨的影像! 但是Patrice的天分即在此。他有很多人做不到的、那種結合不同元素的天分。 融合了這兩者,他創造了出既獨一無二又共通的情感。在這部片中,音樂與影像 並非陳述著單一線性故事,而是激發了眾多情感的產生,挑戰了每個觀影者的記憶與經驗 。音樂與其他聲音加在影像之上, Patrice留給每個觀眾一個情緒與反思的無限空間。 這部片是發掘世界的內心旅程。 ***靈感、根源*** 我受很多人的影響,我喜歡俄國音樂像是Stravinsky、Prokofiev、Chostakovitch。 法國音樂的話我則是特別偏愛Ravel與Debussy德布西。我喜歡Bernstein,我也是 西城故事的頭號劇迷。我覺得Bernstein是被低估的天才,我們要到二十一世紀中期 才會知道他的好吧!還有我當然也喜歡莫札特,常聽他的Requiem一曲,當然還有貝多芬 。如果說多古拉直觸我心,這也是因為這作品算是集結了所有影響我的音樂。 這是所有影響我的根源以及我所有情感的總合體。 ***經驗*** 為了多古拉之歌,我們到了保加利亞首都蘇菲亞跟百餘位的兒童合唱團錄音。在之前, 有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全到黑海岸邊練唱,學唱這些無意義同時又充滿意義的歌詞。 抄寫員在我所自創的歌詞下寫下斯拉夫拼音讓小朋友可以以他們懂得字母去發音。 看到這些年輕藝術家以他們的語言學習這個所有人都感同身受的自創語言是很神奇的。 一轉眼片子就完成了,我沒有感到一絲急迫,我作曲、錄音,信任Patrice,等他丟給我 一堆問題。看到片子完成至今仍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驚訝之一。 ***定義*** 多古拉之歌屬於一切的電影除了知識份子電影之外。他是共通的、情感的。這是為了 達到 Patrice想要的音畫品質。 每一次的放映中,我體認到Patrice以他的觀點,捕捉到了連我自己都不見得有這般 確定的每首樂曲的靈魂。 很多人看電影是要去看演員,但看這部片的人會是為了導演。他們會發現一個觀點, 尤其是Patrice的,沒有任何矯飾,只以他的攝影機、剪接師、作曲家以及錄音師。 這部片揭露出其感性,再也非因其場面調度而是其感知力。我們必須要發覺這塊切面、 這些情感、眼神。 【製 作】 ***製作人*** 我們跟Patrice一起合作過Ridicule與La Veuve De Saint-Pierre等片。 這些片對我們來說跟對他來說同等重要。我們都想再一起開創另一個新旅程,都在 等待一個好時機。跟之前都不同的是,這次是由Patrice開始的!他充滿感動的從 柬埔寨回來,帶著一個令人好奇的新計畫。他知道我們很熟悉這個國家。我們因為 家庭的關係一年最少會往返柬埔寨兩次。這造成了我們更能對其中一些片段提出建議。 在十分鐘之內,在桌邊一角,我們就決定將此片拍成撼動人心的作品。 ***自成一格的片種*** 我們知道Patrice能自己拍完且總能以充滿情感的方式去拍。在完全信任如此具天分的人 之下,我們對他給予信任,讓他去任由自己的觀點放手去做。多古拉之歌 不是一部紀錄片,也不是一個片段,也不僅是人文精神的呈現。這部影片跨越所有片種 ,成為一種獨樹一格的類型影片。 ***另一種策略*** 時至今日,製作步驟常常附屬於發行之下。我們投入了自己的資本,也得到了Canal+的 資助。這個策略是與本片與其目標相一致的。導演受惠於這種完全自由的拍法。 製作人同時也依自己所信行事。我們唯一的遺憾是必須到保加利亞的蘇菲亞去錄音。 由於諸多限制使我們無法在法國錄。這是唯一的遺憾。 ***美好時刻*** 對Patrice來說,此片的拍攝正好發生在他人生中一個重要階段。他個人的成熟度正與 其職業上的感知力相調整適應。他常所感到的人文精神在此找到了具原創性 且又發自內心的體現。Patrice跟我們都不是把電影當做說教的媒介。但我們都是 世界的公民,像每個人一樣,我們都必須給我們人生付予意義。我們真的想要親證 今日人類的情況。這部片之後同時描繪的是一個關於世界更副哲學思維的事。 ***另一份情感*** 人們都想要真實的情感,從其存在自身中浮現。這百分之百就是我們從Patrice的電影中 可得的。預先寫好場景以及場面調度的缺席、這些捕捉下來鏡頭的豐厚度、 選擇這些鏡頭的雙眼、以及與其共鳴的音樂,都將此片帶到另一個境界去。 每一個人都以其方法去體認多古拉之歌。對我們來說,本片捕捉了情感、問題等, 很多地方都讓人熱淚盈眶。它關乎於所有對人類現況敏感的人。它真是一段情感的 深刻經歷。 有幸的話,這部片若有盈餘,我們與Patrice,一定會將一部份贈與數個人到關懷機構。 這些機構在柬埔寨在教育及保護孩童上面有出色的成果。 媚公的小孩-- http://www.enfantsdumekong.com 為了小孩的一笑-- http://www.pse.asso.f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15.101
文章代碼(AID): #11gq_1D4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1gq_1D4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