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古拉之歌】專題 --【導 演】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1年前 (2004/11/30 00: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Yahoo電影 http://tw.movie.yahoo.com/nstory.html?id=390 ***初遇*** 「這一切都發生在兩年前,當時我在歌劇院,在Georg Buchner執導的Leonce et Lena 一劇中幫忙,有幸身為觀眾,我完全被其中的絕美音樂所征服,當時其作曲者 Etienne Perruchon完全不認識我。劇終我在後台遇見他,我告訴他我是多麼地喜歡這首 樂曲,我們很快的相契合,而他答應要把他的音樂寄給我。幾天後我收到幾張CD,聽到 其中一張時我停了下來,當我說我停下來時,我是指我真的停下來,我無法做其他事, 只能專注聆聽,從第一個音符起,我就完全被時而活躍、時而陰鬱,如小孩般令人感動的 樂聲所震懾,這首樂曲叫做多古拉,而它只不過二十五分鐘長。 我重聽了幾次多古拉? 百餘次吧,當我跟Etienne表示我對此曲的熱愛,他告訴我,他早就夢想這首樂曲被拍成 具故事與影像的電影,難以解釋的,一開始多古拉激發我靈感的都是些孩提時代的片段, 即使我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拍攝計畫,這首樂曲卻早已佔據在我腦海中一處,幾個月後 ……。」 ***靈光/火花*** 「2002年12月,我到了柬埔寨,這是我第一次到那裡,我去拜訪在那已經工作五年的弟弟 ,從我抵達的那一刻,這個國家就深深震懾我心,我從來就沒有過如此強烈的感受, 這絕非以一個歐洲人的角度對不安穩生活的憐憫,我的感動是前所未有,充滿影像, 親密地且具有人文關懷,就像每張臉龐,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好似在對生命歌頌。」 在人生中很多的悲哀片段大家都是一笑而過,但在柬埔寨,拉貢看著四周,每個影像 都讓他有深刻的感受,每個影象皆相互激盪,讓他覺得都可以當作是人生的課題。 他從未被一個國家如此深刻的感動過,好像所有的時間跟距離都有一個目的,是藉由 填滿影象來達成的。有一天他在柬埔寨首都的大街上,【多古拉】突然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音樂跟影像的結合頓時變的很清楚。在一開始要把亞洲的影像跟音樂做一個連結 是極度不符合自然的,但是在那一瞬間,他確定了他要在柬埔寨完成這部影片, 一個沒有旁白,只要音樂跟現場收音的作品。 ***信賴*** 當我一回去,便和我的製片Frederic Brillion 及Gilles Legrand講這計畫,這兩位 製作人曾做過LA VEUVE DE SAINT-PIERRE,他們也知道柬埔寨這個地方。後來他們一同 去找華納電影公司,希望能把這部沒有劇本,沒有演員的作品賣出,而所憑藉的是他們的 熱誠與信任。對他而言,記錄片的拍攝不是一個大問題,他做喜歡的紀錄片是 POWAQQATSI及KOYAANISQATSI。當我一跟作曲家說我想用柬埔寨的影像,他很信任我。 我的理想是拍一個80分鐘的作品,但是音樂本身只有25分鐘長,所以作曲家便重新作曲 及編曲,以便做出21段樂曲,而這部份的工作在出發到柬埔寨拍片前的一個半月, 音樂便完成了。 ***拍攝過程*** 在拍攝期間,音樂便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指引我所有的拍攝工作,所有人的動作跟節奏 都受到音樂的影響。這次的拍攝影小組共4人,外加一位口譯。他們是用HD拍攝,這是 攝影師Jean-Marie Dreujou的建議。這次的拍片過程大家處的很愉快,工作氣氛很好, 4個人在拍攝期間,常常有內心的相互交流,常常大家在拍完一個鏡頭後,發現彼此都是 淚流滿面的,因為完成的畫面都是十分難得又珍貴的,這樣的時刻是用買也買不到的。 ***氣氛*** 在電影中並沒有直接收音,聲音的剪接師是在後期才到柬埔寨來,他在一週內跟我們的 口譯重新進入狀況,因為當初在拍攝期間並沒有現場收音,所以影像上的聲音不夠強烈, 於是聲音剪接師將整個音軌重新製作。如果當時可以現場收音,就可以對影像造成不同的 感受,也讓影像的魔力跟著聲音走,聲音的介入就會像是另一種旋律。 ***音樂*** 我留意到語言和音樂的關係,文字本身有音樂性,聲音便有了意義。這便是為何他和 作詞者在這樂曲上合作後,便創作了一想像語言,創造想像語言是結合歐洲所有的語言 的影響。我便由子音截取靈感去創造,想像語言,這些聲音弦律很強烈,意義便產生了 。我創造了副歌/和對比句,這會一再出現。如關鍵字般地一再重複,好去組成一致性的 語言,方便誦詠。音樂的來源,為了慶祝2000.法國-城巿邀我去做一曲,我做了一個 25分鐘的樂曲,使用多古拉語來唱,當時群眾很喜歡,觀眾來自世界各地,聽到和自己 語言有關的部份,這語言就像是大家感動來源,Dogora在波蘭文是指接近高處之意, 導演也喜歡語言,因為這更接近他理想中的作品。 ***作曲*** 我的作曲和我的職員創造影像,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有時會自己彈鋼琴,自唱一些 自創語言,以寫下編曲及樂隊配置,對我而言寫下我喜歡的音樂是最棒的方式。這是 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管弦樂隊*** 就像大部份人所想,但相反的是,指揮者非作曲家,指揮者是保加利亞管弦隊的主席, 早在我去Sophia,我就想以這樂隊做開始與結束,我們常看到樂隊手的手勢,但他想用 別的創意來拍,所以我就用失焦來拍,於是我跟JMD提,於是這作法更加強黑白上的對比 ,這種影像的單純化,也讓觀眾專注在音樂上,。 ***音樂和影像結合*** 有些音樂片段和我記憶立即相連,例如第12段,充滿魅力。在當初他便覺得可以和 一群小女孩騎腳踏車的畫面連接。其他都和原先想的不太一樣,但在當下才有的感動, 讓我們忍不住一拍再拍,共拍了55個小時的影像,在我們回去前,剪接師JH對影片 非常有感知力,可以獨自完成剪接的工作,他的剪接讓他有意外的驚喜。 Dogora可算是3人的片子,導演、音樂和剪接,我和剪接一同挑選影像,再一段一段排出 可用的十分鐘的片段,排出來之後,讓剪接師用他的感知力隨音樂的節奏去發揮, 當作曲家看完完成版後,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作曲家一個字也說不出 ,尤其是他所不認識的國家的影像,是因受他的音樂創作而啟發。這影像和他當初創作的 初衷一致,讓他完全傻住了,也因此,看到這個作品的完成,讓他非常地感動。 ***給Lucie *** 有一天文溫德斯被問到為何要拍片,他說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他說這就是我們可以 說出最實際且唯一的答案,我拍出多古拉後,我有信心拍出一部富有人文意義的片, 在片頭我有寫給Lucie,她是我的小孫女,幾個月前我當上了祖父,這片是給Lucie的, 但不是獻給她的,我的意思是希望之後Lucie有一天看到後,可以了解在這世界上 有些小孩為了生存需花盡全力,而不像Lucie可以這麼幸運的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 並享受自由。 大概有10年了,我完全不敢去做,無疑的,這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經驗,而且這是一部 我想做的片,我自己問自己,這是不是我最驕傲的一片?我確定的是,這是我最發自內心 所拍攝的影片,最接近心裡深處而且最直接陳述的片,也許對我而言也是最具人文精神的 影片。我在柬埔寨拍是因為這個國家以最不可思議的方式震撼了我,但無疑的,如果 這部影片在阿根廷,同樣也是可以進行拍攝的。這不是玩弄異國國情的影片,這是一部 關於男人、女人和小孩的影片,他們和我們一樣生存在地球上,我再也不會拍一部像這樣 的影片,Dogora對我而言是唯一而且深愛的片,無疑的,是因20年以來, 我將所有的心思獻給了劇情片,而這部影片,才是我拍了關於真實人生的影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15.101
文章代碼(AID): #11gquh7M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1gquh7M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