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追蹤前輩音樂家聲影 公視播出10音樂家紀錄片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0年前 (2004/12/10 14:1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4.12.10.自由時報 不同於國家文藝獎得主拍攝紀錄片必須要有的推崇與榮耀,由公視製作的華人音樂家傳記 系列,即將從下週陸續播映,該系列以平實角度展現當代作曲家生平,捕捉作曲家的 一點一滴,也深刻呈現了作曲家從小到大一路走來的內心世界。第一系列的十位音樂家 包括江文也、馬思聰、黃友棣、呂泉生、郭芝苑、郭子究、史惟亮、許常惠、馬水龍以及 蕭泰然。 聽到黃友棣的《杜鵑花》和呂泉生的《搖嬰仔歌》,時空彷彿又回到那個物資困頓,卻又 充滿溫情的年代。江文也的《台灣舞曲》和蕭泰然《1947序曲》,透過音符記錄了台灣 歷史。馬思聰的《思鄉曲》和史惟亮的《琵琶行》則是大時代的感情凝聚,都是台灣歷史 的軌跡。 為了具體呈現作曲家的內心思維,每一位導演都相當認真,試圖填滿因為歲月流轉而沒能 留住的痕跡,比如說比民國小一歲的黃友棣,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裡面黃友棣處於 天寒地凍的大地,忽然看見一個孩子,全身著了火,這個孩子還叫黃友棣過去,讓他取暖 ,這個夢給了黃友棣一個啟示,只要做的事情有意義,即使犧牲自己,也不足惜。 這個夢堅定了黃友棣投身古典音樂創作的信念,而導演王船舷也特別以動畫表達虛實之間 的場景區隔,令人動容。 又好比為了蕭泰然專輯的取景,製作人林彥輝特別親自到洛杉磯去拜訪他,「但是第一次 去,不好意思就拍,結果第二次再去,蕭老師已經中風。」這種跟時間拔河的努力, 讓這次參與的工作人員更深刻感受到,必須對仍然在世的作曲家做更多面向的記錄。 至於下一系列的計畫,林彥輝表示,希望播出之後可以獲得回響,吸引國內企業家贊助, 讓這一些美好的台灣聲音,得以留聲保存。播出時間為十二月十三日到二十四日, 晚上八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
文章代碼(AID): #11kJudLh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1kJudLh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