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與絕望,談《石頭夢》映射 文/林木材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新天堂樂園)時間20年前 (2005/03/04 00: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刊於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困惑與絕望,談《石頭夢》映射  文/林木材 胡台麗導演的新片《石頭夢》上真善美戲院熱映著,紀錄了榮民劉必稼與他的社區、 家人。看完的當下除了感動卻有些困惑,而又經過政治人物、媒體的渲染後,我內心 滿是對現實的絕望。 首先,我對於《石頭夢》困惑。《石頭夢》的主題是「石頭因含多種礦物質,幻化出 美麗的內在風景;台灣因擁有多元族群,才展現出強韌的生命與豐富的文化。」片裡 的隱喻不言可喻。然而片子的結尾卻強加探求一起生活了30幾年的繼子阿興究竟是 用「叔叔」還是「爸爸」來稱呼劉必稼。胡台麗一邊隱喻族群融合早已在台灣社會默 默進行已久,但又一邊用「叔叔」、「爸爸」的稱謂問題來挑戰早已有默契的「父子 關係」。而這個父子關係就如同族群融合早已在家庭、社會上行之有年,這樣的追問 ,不也與影片的主題有所矛盾嗎?也讓人感到導演與被攝者的生硬尷尬。 第二,我對於媒體絕望。這個絕望,是從原本的失望轉而絕望的。《石頭夢》上映的 當天因為元首的蒞臨而增加了許多曝光度。而對於也親自到場觀看的影片主角們,媒 體記者們詢問許多問題,其中兒子劉春興表示:「族群對我們來說根本不具意義,在 我居住的地方從來沒有這種問題。」但劉必稼卻必須被追問:「劉伯伯,你比較喜歡 台灣還是大陸?想不想回大陸?」劉必稼淡淡地說:「太太死了,孩子都在這裡,也 不會回去了。」無所謂族群情結的他們,卻得被媒體追問,進而炒作,多麼諷刺!再 者,許多電視新聞也將《石頭夢》主題擅自更動,字幕上打著:「《石頭夢》,紀錄 228。」而將總統發言斷章取義的,將焦點轉到「扁宋會」上的,更是不勝枚舉。 媒體能不能看過影片再報導,至少也不要報導錯誤吧!這些事情叫人如何對媒體不絕望。 第三,我對於政治絕望。這個絕望,也是從原本的失望轉而絕望的。在台灣,紀錄片 能夠上院線,儘管只是一家戲院,也算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了。而台灣又有一個看似喜 歡看紀錄片的元首,其實更值得慶幸。只不過為什麼元首對於紀錄片這麼捧場,台灣 的電影工業、輔導政策、整體環境,或是紀錄片的資源都是那麼的匱乏。前陣子好不 容易有個新聞局長信誓旦旦的要改善台灣電影的環境,卻又因為要投身選舉而辭職了 ,可想而知當初的高談闊論政策也將因為政位的變遷而消逝。我開始知道為什麼台灣 紀錄片不喜歡碰觸政治議題了,或許是因為對政治的失望吧!不過很奇怪,政治自己 會來碰觸紀錄片,至於用意是什麼?除了站台、作秀、借題發揮(扁宋會),還有什 麼嗎?不得而知。 -- 電影‧人生‧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ns/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2.5.35
文章代碼(AID): #129q02Z_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29q02Z_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