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太平輪沈船紀錄片 22日發表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0年前 (2005/04/17 23:3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記者林修全/專題報導】 【2005/04/17 聯合晚報】 描述1949年大陸人士橫渡黑水溝來台的「太平輪紀錄片」,本月22日將正式發表,為協助 找尋這段具有時代意義的痕跡,太平輪的乘客和家屬,希望未來能依循當年航行路線, 從上海黃埔灘頭出發,到沈船地點舉行海上弔唁,再直接開往基隆港,重建歷史記憶。 1949年,國民黨政府失勢,許多人陸續流亡來台,元月28日凌晨,「太平輪」從上海出發 要到基隆,離開上海沒多久,與「建元輪」相撞,兩船先後沈沒,太平輪上約900人罹難, 其中包括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的父親、音樂家吳伯超和海南島受降代表王毅將軍等人; 幾十年來這個故事一直沈在海底,逐漸被世人遺忘。 知名作家張典婉的母親司馬秀媛,當年搭失事前一班太平輪來到台灣。張典婉和民進黨 族群事務部主任楊長鎮在行政院客委會共事時聊起這段過往,決定尋找太平輪家屬,舉辦 聯誼活動,希望出書喚醒大家對國共時期外省族群移民台灣的記憶。 後來,考量書籍影響力有限,提議拍攝紀錄片,由於鳳凰衛視正製作「1949年大遷徙」 相關報導,雙方進一步合作。 去年12月7日,家屬到基隆港內的「太平輪紀念碑」追思新聞見報後,立刻勾起其他人的 回憶,紛紛致電響應。不過,楊長鎮的民進黨員身分,讓許多太平輪罹難者家屬的兒女, 聽聞父母要參加活動時,紛紛勸阻說,「這是民進黨的活動,你們不要被利用。」 讓楊長鎮十分感概,對自身角色也覺得尷尬。 因此,部分家屬是偷偷背著家人和民進黨聯繫,不願曝光,有些則是找不到人, 讓紀錄片拍攝困難。要找尋每位可能受訪者,還原歷史片段,拍攝小組不僅在台灣、 大陸和香港,甚至前往美國進行訪問。 紀錄片目前已拍攝完畢,預計於22日正式發表,並安排在電視上播放,同時提供網路下載 。 「沈沒在太平輪的人,來不及成為台灣的一群人」,楊長鎮說,這些人永遠和台灣歷史 沒有關係,可是到基隆港看到紀念碑,以及那些外省人當年冒著九死一生遷徙到台灣, 這是外省人的記憶,應被視為台灣歷史的一部分,也可讓本土史觀更多元。 太平輪沈船》女兒高燒 梁肅戎逃過一劫 「由於二妹感冒,所以大家決定晚幾天走。」去年辭世的前立法院長梁肅戎之子梁大夫, 在太平輪紀錄片裡,透露出梁肅戎全家人慶幸躲過船難的一段往事。 即將發表的太平輪紀錄片中,充滿許多悲歡離合的時代故事,製作小組訪談多位當事人 或關係人,並利用電腦動畫和漫畫圖卡,模擬當年太平輪和建元輪相撞、沈沒的畫面, 企圖完整呈現事件原貌。 其中,有一幕是拿著手槍互搶救生圈的畫面,流露出人性本能。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 席涵靜當年只有12歲,他的長輩有人搭上最後一班的太平輪,只有李述文獲救,他從 李述文口中聽聞不少當時情景。 船沈後,有些人是抓著游泳圈或其他漂流物,浮在水面等待救援,當時,有個人拿出 手槍,指著另一個人威脅說,「把救生圈給我」,對方生命受到威脅,只能乖乖交出 游泳圈。 梁肅戎當年是國民黨四平市書記長,共軍進逼下,逃亡上海,好不容易買到太平輪的 船票,上船前,梁肅戎的二女兒剛好發高燒,梁大夫說,擔心感染肺炎的情況下, 家人決定晚幾天才搭船前往台灣。沒想到,卻因此逃過一劫。 和梁肅戎同樣幸運的還有香港大學教授鄭培凱,當時他還只是未滿足歲的小娃兒, 由於他很會吐奶,親戚建議他母親改搭飛機,無奈買不到機票,決定搭乘太平輪; 開船前一天,剛好有人退了一張機票,他就在母親懷裡飛離大陸,未搭上死亡之船。 並非所有人都如此幸運,師大音樂系教授吳漪曼的父親、南京音樂學院教授吳伯超, 原本還買不到船票來台,卻因為她來台時經人介紹認識的太平輪三副,把自己的床位 讓給了吳伯超,搭上這趟人生最後的航程,在基隆港準備迎接父親的吳漪曼, 卻永遠等不到太平輪靠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90.156
文章代碼(AID): #12Oe8bJH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2Oe8bJH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