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慰安婦紀錄片 4阿嬤等不到殺青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1年前 (2013/09/17 11:2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3091700126.html 2013-09-17 中國時報 朱芳瑤/台北報導 相隔15年,婦女救援基金會推出第2部前台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記錄6名慰安婦 阿嬤的晚年生活,她們等不到日本政府的道歉,但已和曾經受過的巨大創傷「和好」,為 自己譜一段永不認輸的人生之歌。  但片中的6名阿嬤均年事已高,其中4人在紀錄片後製期間相繼過世,僅小桃阿嬤及蓮花 阿嬤健在,有阿嬤滿心期待看到紀錄片完成,坐飛機去參加影展,可惜還是來不及,成為 導演吳秀菁心中的遺憾。  婦援會的第一部紀錄片是1998年《阿嬤的祕密》,那是婦援會成立慰安婦申訴專線後幾 年,紀錄片以突顯慰安婦飽受摧殘的遭遇為主,藉此控訴日本政府。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說,在對日求償運動已邁向22年的現在,拍攝《蘆葦之歌 》,是希望記錄阿嬤們的晚年,她們未被打倒,選擇與生命的苦痛「和好」,欣賞自己, 接受人生的缺憾,願意追夢,接受家人朋友的支持。  康淑華認為,阿嬤們強韌的生命力,相信能給那些在生命低谷徘徊的人們,一些正面的 力量。  康淑華印象很深刻,一向不願公開露面的蓮花阿嬤,在這幾年紀錄片的拍攝中,首度同 意曝光。阿嬤說,自己到這個年齡,已經沒什麼好怕了,也擔心再不說出來,以後沒有人 知道這段歷史。  一些慰安婦阿嬤的兒孫,也紛紛入鏡相挺,以阿嬤為榮,給長者最堅強的後盾。  歷時將近3年完成的《蘆葦之歌》,拍攝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除了要和阿嬤們垂垂老矣 的生命賽跑,也有現實的經費不足問題,只能「邊找錢邊拍」,最終完成76分鐘的長片, 雖具商業映演規格,仍因經費問題,暫時不在戲院上映。  婦援會表示,10月起將在台中、台南、花蓮和台北4地,各有一場巡迴放映,並於映後 舉行座談會,希望累積口碑。日前開放報名時,台北場已爆滿,正規畫加開場次。相關訊 息可上婦援會官網查詢http://www.twrf.org.tw/年逾80 導演:記錄到都是奇蹟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3091700001.html 2013-09-17 中國時報 朱芳瑤/台北報導  前台籍慰安婦阿嬤的紀錄片《蘆葦之歌》,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執導, 為此她特別跟學校請了1年的留職停薪,專心拍攝。  《蘆葦之歌》記錄鄭陳桃(小桃) 、許陳蓮花、林沈中、盧滿妹、黃吳秀妹、陳鴦這6名 前台籍慰安婦阿嬤,2011年至2012年的生命之旅,期間阿嬤們每2、3個月齊聚一堂,參加 婦援會持續了16年的工作坊。還有一群來自日本的支持團體,每年數次來台灣拜訪、關心 阿嬤,牽起越洋情誼。  「但當初聽到婦援會的邀約時,我已預見這是困難的任務!」吳秀菁說,原本1年的拍 攝計畫,延長到快3年才完成。拍攝團隊遇到許多挑戰,包括阿嬤們年紀已大,她們樂於 投入婦援會的活動,但對攝影鏡頭感到不自在,需要花時間建立信任關係。  此外,阿嬤們平均年齡高達80多歲,有些阿嬤因健康狀況進出醫院,需等待健康恢復, 再繼續參與拍攝。吳秀菁說,阿嬤們是無法被設計、被安排畫面的,她認為,拍攝團隊能 夠記錄到的東西,都是「奇蹟」。  紀錄片捕捉到滿妹阿嬤生前與日本支持團體的對話。滿妹阿嬤曾隨婦援會赴日發聲,要 求日本道歉,當時已臥病在床的她,對著日本友人說道:「東京還是一樣熱鬧嗎?」聽到 大家要她安心養病,之後再去日本看看,滿妹阿嬤說,「應該是沒有什麼機會了…」。  吳秀菁說,《蘆葦之歌》是她拍過最困難的紀錄片,但也有被紀錄者的豐富故事;影片 呈現阿嬤們活出自我,掌握生命的自主權,並不困於受害者的樣貌,是這部紀錄片存在的 重要意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文章代碼(AID): #1IDylLbs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IDylLbs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