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雲嘉蝙蝠銳減 拍紀錄片搶救幸「蝠」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1年前 (2013/12/22 13: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376393.shtml 【聯合報╱記者羅暐智、許雅筑/台北報導】 2013.12.22 雲林、嘉義一帶的籃球賽,常常有黃金蝙蝠倒吊在場邊樹梢「觀賽」;不過,近年樹上的 蝙蝠越來越少,當地民眾發起「搶救幸蝠大作戰」,農委會林務局也出資拍攝紀錄片,用 蝙蝠的角度看世界,希望宣導正確的保育觀念。 學名為「金黃鼠耳蝠」的黃金蝙蝠白天時喜歡窩在一起,倒掛在民宅屋簷、樹梢,形狀宛 如倒掛的蓮花,因此又被當地人暱稱為「倒吊蓮」。 紀錄片導演張博鈞表示,一般人對蝙蝠沒有好感,認定牠們面目猙獰、會吸血或傳染疾病 ,但蝙蝠傳統上是「福氣」的象徵;黃金蝙蝠外型較討喜,因此選擇牠們作為主角,希望 扭轉既定印象,拉近民眾與蝙蝠的距離。 張博鈞指出,過去北港附近古宅有數千隻黃金蝙蝠,但近年數量銳減,至今該處只剩下不 到五十隻,推測因地景改變、農藥汙染,導致很多蝙蝠早產或找不到棲息地;雖然有人建 議將牠們列為保育類,但當地居民怕引起外界過度關心,造成反效果。他衷心期盼,紀錄 片能喚醒世人重視蝙蝠生態保育。 他表示,蝙蝠是夜行性動物,其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讓他很難捕捉畫面,很多畫面甚至 是肉眼看不到的。拍攝時,他常邊拍邊罵,往往「為了五分鐘的畫面,要守在一棵樹下三 個月。」 立委吳育仁說,林務局應專案研究黃金蝙蝠數量遽減的原因,並針對動保相關法規進行討 論,結合其他單位推廣保育教育,有效落實動物保育。林務局官員則說,若符合保育類動 物就會列入,此外,也希望當地推動無毒農業,改善黃金蝙蝠的生活環境。 紀錄片配樂商請音樂人林生祥、日本吉他手大竹研、貝斯手早川徹負責,並找來作家雷光 夏、演員蔡振南、藝人Janet分別負責國語、台語與英語版配音,林生祥則負責客語配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3.108.111
文章代碼(AID): #1IjdS15o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IjdS15o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