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何謂IDM (二)

看板electronic作者 (TKO Techno Queen)時間18年前 (2007/12/15 13:34),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不小心刪掉了 只好重po 以後應該一次寫一章節 ... 三.idm的起源 1.英國idm之起源 對於idm有興趣的人去找過資料就一定知道 idm的起源其實是始自一組 internet mailing list 而不是雜誌樂評所憑空製造出來的名詞 時間要回到1992年 當時英國電音名廠warp發行了一個名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系列選集第一集 被選入的artists如 Autechre, B12, The Black Dog, Aphex Twin, and The Orb等等 他們以不同的化名在這一系列選集下發行作品 此時期嶄露頭角的這群idm先鋒們 筆者稱之為第一波idm浪潮 而無疑的 當時已在電音界取得重要地位的Aphex Twin 儼然已是此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而受到這個選集概念的影響 隔年1993的8月 在網路上形成了一組以討論'Intelligent dance music' 為主題的mailing list 其中以討論Aphex Twin以及與其相關的artist, 還有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相關的artists為主 自此確立了idm此名詞的屬性 以及其所符應的音樂風格與主要藝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idm一詞問世之前 早先已出現過'Intelligent techno'一詞 當時曾拿來指稱Coil的The Snow EP 以及The Black Dog在93年的專輯Bytes 你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或閱讀idm mailing list 此網頁歸檔於resynthesize.com (http://elists.resynthesize.com/idm/) (至於那個1969年的資料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而當93年8月1日設立的當天 所留下的第一則留言 即是個有趣但諷刺的問題 "Can Dumb People Enjoy IDM, Too?" 我想這個問題是肯定的 但無疑的在後來幾年還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2.在台灣idm一詞的援用 前面所提 idm一詞在網路上廣泛地被使用始於1993年 但是對於台灣來說 我們至遲也要等到90年代後期乃至於2000年 經由樂評的口耳相傳 以及文字中的提及 才開始被廣泛地傳播 這讓筆者思及高中時代 大約是96~97年 開始迷上Aphex Twin的音樂 然而當時正處於一波由Prodigy, Chemical Brothers帶領出的電子舞曲狂潮之中 big beat, breakbeat, dnb開始受到舞客的重視 碎拍文化也逐漸抬頭 在此一時代背景下的我 也受到影響 大量地吸收許多breakbeat, dnb的東西 而當我遇上Richard D. James這張專輯後 卻變地詞窮 我發現breakbeat, dnb都無法形容這個新玩意 索性就先將此種音樂歸在breakbeat的大分類下 並暗自將心靈殿堂裡的一大塊廣場留給了Aphex Twin的音樂 直至收聽林強主持的電子e世代節目 從中獲知了drill n bass這樣的新名詞 心裡也覺得這詞彙不失為一個有趣的比喻 才稍微半接受了這樣的概念 雖然在當時idm(Intelligent dance music)這名詞仍未進入我的生活與週遭的音樂文化 但我已悄悄地將這樣的音樂埋入我的心靈殿堂 作為寶藏 而後在上大學時 大約是2000年吧 偶然的機會裡聽到idm這名詞 心裡正在納悶這是什麼東西 我以前怎麼都沒聽過 經過網路搜尋發現原來指的是Intelligent dance music 這跟我以前聽過的Intelligent techno或Intelligent dnb有什麼關係嗎 經過查證才了解其實指就是我聽的Amon Tobin, Aphex Twin和plaid這類型的音樂 此時心中浮現這樣反思的聲音: 音樂的標籤多不勝數 現在又多了一個 然而台灣的資訊delay太多 而被迫接受這樣的資訊 不免引起我某方面的後天認知調和失控症候群 我也是經過了一段時間才重新適應了idm這新名詞 這也證實了文字的延異的確也造成了某種程度的文本鬆動與文字遊戲化 以上離題 3.idm發展的反思 而經過2000年大關 idm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蔓延發展 到如今2007年已到達氾濫成災的地步 心中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喜的是廣泛地發展 與indie界合作 並成為搖滾界取材的領域 更與後搖相互催生出更美好的音樂型態 如:kashiwa daisuke, World's end girlfriend此派 憂的是傳統的第一波浪潮與90中期後的第二波浪潮(如lLuke Vibert, Amon Tobin..) 的黃金時代結束之後 由於AFX作品的難產 u-Ziq作品品質的退化 Squarepusher的了無新意 以及大部分前代artist在取材以及創意的枯竭下 這群經典大師群的影響力必將大不如前 故於此次第三波浪潮勢將面臨無政府主義的發展趨勢 以及被極端breakcore與melody idm瓜分的危機 更甚者 由於idm的融合性強 在廣泛與另類領域合作下 恐有被indie界與搖滾界音樂異化之虞 而逐漸失去其表演舞台 未來將成為製作音樂的元素 而僅能扮演配角之姿?? 再以音樂市場化的概念來看 一種音樂類型在市場上的吸引力 根植於其不同於他種且獨自擁有的特質 當IDM的特質與吸引力 被這些新興的indie流派(indie electronica?) 逐漸吸收同化後 其本質的特性也將不再突顯 而其於市場上的被需求性 以及本體的存在性與價值性也將隨之退居幕後 換句簡單的話說 IDM本身的地位被indie music取代了 依我猜測 或許十年後的IDM將會像今日的ambient音樂一樣 成為一種廣泛的音樂元素꼠蟄伏在各類型的音樂之中 且相對的 自我的市場與能見度 將隨之萎縮而逐漸式微 倘若未來未有中興大將出現復興idm傳統本位文化 我想這樣的假設是有可能成真的 4.idm的前景 服膺後現代理論的去中心化 強調多元發展的邊界美學 IDM呈現兼容並蓄 百家爭鳴的情狀 音樂重鎮也由英國廣延至美國 德國 日本甚至中國等地 然由於IDM並未有既定的規格及音樂形式 故不論在架構或精神上 不免會逐漸指向一種虛無主義 而反觀後搖(post-rock)對於半世紀以來搖滾場景所作的反動 在某種程度上也具備了這些相同的特質(自由度 協調度 解構與融合?) 未來IDM以及後搖的發展趨勢與變化 將會是一項值得觀察的重要課題 唯現今關乎IDM未來之本位發展與自我定位 尚未有一定論 或單一可能之面向 是故對於IDM前景之發展 筆者將另闢章節論述之 四.idm的入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158.116 ※ 編輯: amontobin 來自: 220.133.158.116 (12/15 13:41)

12/15 16:17, , 1F
推! 你的音樂經歷跟我很像..我也是高中愛上aphex twin
12/15 16:17, 1F

12/15 16:18, , 2F
再推mu-ziq 作品品質的退化..不過我還是很看好squarepusher
12/15 16:18, 2F
※ 編輯: amontobin 來自: 163.20.82.2 (12/18 17:26)

12/21 06:14, , 3F
聽起來 IDM跟"wrap"出的音樂沒甚麼太大不同
12/21 06:14, 3F

12/21 08:52, , 4F
因為根本就是wrap行銷出來的
12/21 08:52, 4F
文章代碼(AID): #17OsTqid (electronic)
文章代碼(AID): #17OsTqid (electr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