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之歌音樂節Dick Fontaine音樂紀錄片影展
※ [本文轉錄自 documentary 看板]
作者: shihlun (shihlun)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大大樹「流浪之歌音樂節」的Dick Fontaine音樂紀錄片影展
時間: Mon Sep 19 15:42:55 2005
http://www.treesmusic.com/festival/2005mmf/
Dick Fontaine音樂紀錄片影展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1F藝文廊
■時間:10/01~10/02 13:00~18:00
嘻哈歷史 / Beat This! Hip-hop History
1984 60 mins, Directed by Dick Fontaine
本片紀錄了80年代紐約的South Bronx區,嘻哈文化如何興起的過程。這部
BBC委製的作品,不僅是嘻哈文化最早的紀錄,更揭示了在被高度商業化、庸
俗化、與全球化之前,嘻哈為一種來自草根社區的文化自覺運動,是如何與在
地的黑人社群緊密連結,並成為年輕黑人重拾族群自信的手段。
Dick Fontaine在片中融合虛構與紀實手法,風趣又考究地檢視了包括饒舌、
放克、霹靂舞、碎拍(break beat)、DJ文化、以及街頭塗鴉等風格的歷史根
源,以及這些元素與黑人社群的政治、經濟、與族群文化等社會結構的緊密關
連。
本片難得處在於拍攝時間早,卻在當年輿論仍充滿疑慮的脈絡下,非但沒有妖
魔化嘻哈音樂,反倒具有同理心地將其視為來自草根的一股文化運動,並正面
地肯定嘻哈的盛行,大量避免了青少年幫派惡鬥,更成為凝聚社區意識的重要
力量。影片包括嘻哈先驅DJ Kool Herc、Afrika Bambaataa等的珍貴訪談,對
美國社會文化史與嘻哈文化有興趣者,不可錯過。
瘋狂樂音/ Who's Crazy─Ornette
1966 B&W 26 min . Directed by Dick Fontaine
1966年,前衛爵士音樂家Ornette Coleman受邀為名為"Who's Crazy?"的實驗
電影編寫配樂。本片紀錄他與貝斯手David Izenson及鼓手Charles Moffett至
巴黎錄音的過程。在這段旅行之前,Ornette Coleman已經因為大膽地打破了
爵士樂過往的編曲方式,而以「自由爵士」開創者之名而飽受爭議。
那是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年代。爵士樂,不再只是燈紅酒綠男歡女愛的「安
全」背景,更可以是銳如剃刀、毫不妥協的前衛藝術。3位音樂家對於何謂創
作自由,以及獲得這種自由所需付出的代價,做出精彩且個人的詮釋:過去的
音樂典範被打破,並不代表創作者從此就毫無羈絆,他反而更急迫地需要質問
,作為人,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當外在束縛被解除了,人又能從自己的內在
挖掘出什麼?
Dick Fontaine用不到30分鐘的時間,便將60年代爵士樂轉型期的困境與契機
,簡約精準地表現出來。片中並完整紀錄了Ornette Coleman三重奏"
Sadness"一曲的精彩演出,熱愛現代爵士者,不可錯過。
噪音Noise?? / Rahsaan Roland Kirk and John Cage
1967 B&W 27 Min. Directed by Dick Fontaine
什麼是噪音?什麼是音樂?你覺得悅耳無比,別人或許厭惡至極。
什麼是聲音?什麼是寂靜?當你進入一個理論上無聲的實驗室,你還是會很煞
風景地聽到自己的血液與神經,依舊噗通不停地,雜鬧響著。
影片的兩位主角分別是現代音樂家/理論家John Cage,以及雙眼失明的爵士
吹管音樂家Roland Kirk。Dick Fontaine用實驗的影像風格搭配巧妙的交叉剪
接,讓事實上沒有相遇,更未交談的兩位音樂家,在片中彼此辯證,互相對話
。我們在片中看見John Cage宛如神秘的哲學家,不斷地在溜滑梯、玩轉輪、
騎單車的過程中,唸著自己關於「聲音」概念的思考札記。片子另端,則是狀
似巫師的聲音實踐者Roland Kirk,時而嘴裡插著五、六把薩克斯風同步吹奏
,時而把電子器材發出的無調性聲波當作創作背景,時而分發玩具樂器給眾人
,希望用業餘者共同即興參與的方式,顛覆專精才是音樂的概念。
本片因此是個關於何謂「音樂」的本體論質問,簡短卻韻味深遠,前衛卻不失
趣味。可和Jacques Attali的理論著作《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對照閱讀
。
誰是Sonny Rollins? / Who Is Sonny Rollins?
1968 App.30 mins / Directed by Dick Fontaine
1968年Dick Fontaine以「直接電影」手法拍攝的爵士音樂家Sonny Rollins影
片,紀錄了薩克斯風大師罕為人知的一面。
Rollins在爵士界發跡甚早,50年代便以二十出頭的天才少年之姿,與Miles
Davis、Thelonious Monk、Max Roach等巨匠合作,並被認為與John
Coltrane齊名。但出乎眾人意外的是,1959年他突然退出樂壇,1961年復出。
60年代,他開始嘗試現代爵士風格,並為了追求自我靈性,開始修習東方宗教
,他在1968年二度遠離樂壇,1971年才再度復出。
總在眾人認為事業高峰之時,因為對藝術本質與自身技巧充滿疑慮,加上感慨
於爵士樂總是離不開毒品、酒精、俱樂部等惡性循環,而多次急流勇退。原來
那身材魁武,總大辣辣地吹著薩克斯風的音樂巨人,私下卻極為纖細敏感。那
些退隱的時光裡,Sonny Rollins常深夜獨自到紐約的Williamsburg Bridge上
,對著急速往來、喧囂吵雜的車流,來回踱步、安靜冥想、獨自練習。他說,
那是他最自在無比的私密吹奏空間。
Rollins這段退出樂壇、自我沈澱、橋上練功的樂壇傳奇,幾乎從未被攝影機
拍攝下來。數年前美國公共電視(PBS)飽受爭議的爵士樂紀錄片"Ken
Burns Jazz"裡,亦只能用Williamsburg Bridge的空景交代此事。正因此,
Fonatine這部紀錄了Rollins當年二度退隱時,形單影隻地與薩克斯風佇立橋
上,訴說對爵士樂大環境的不滿,以及他對自身的懷疑與反思,也就更顯得真
誠珍貴。
爵士使者 / Art Blakey: The Jazz Messenger
1987,78Min ,Directed by Dick Fontaine
爵士樂宗師Art Blakey與他的樂團「爵士使者」,多年來一直是維繫爵士樂傳
統最重要的橋頭堡。「爵士使者」就像個沒有文憑的音樂學院,孕育出無數天
賦異稟、才氣秀異的新生代爵士樂手。如今已獨當一面的Wayne Shorter、
Wynton Marsalis、Terence Blanchard、及今年暑假曾來台表演的Kenny
Garrett,都是這所學校的優秀畢業生。無怪乎Dizzy Gillespie說Art
Blakey在爵士樂史的地位極為重要,因為「沒有人像他培育出如此多的後輩音
樂家。」
這部影片紀錄了80年代,Art Blakey與爵士使者到英國,與當地年輕樂手(例
如曾來台表演的Courtney Pine)合作的過程,並回顧「爵士使者」60年來的
成就與貢獻。被Dizzy Gillespie譽為「火山」的Art Blaky,台上台下似乎總
有無窮的精力。Blakey說,「因為無論好壞,爵士樂就是我們最純正的文化,
也是美國真正的音樂資產。我們的使命,就是將它傳承下去。」
Bio: Dick Fontaine
迪克.方登的作品遊走在紀錄片的邊緣,至今已拍攝了40多部電影或電視影片
。他與合作夥伴派特.哈特麗 (Pat Hartley),在紐約成立了「葡萄藤」(
GRAPEVINE PICTURES )獨立製片公司,專門製作紀錄片、音樂與劇情片。他
以導演的身分,特別是透過教學,積極參與電影的新發展。
方登從曼徹斯特的格拉納達電視台(Granada Television)開始擔任研究
員,對於在地發跡的披頭四所引領的音樂圈子著力頗深。他曾是英國當時
最年輕的製片兼導演。 60年代他首先將「直接攝製」的電影手法帶入英國電
視台,為了紀錄披頭四美國巡演的過程,他聯繫人在紐約的紀錄片導演梅索兄
弟(Maysles Brothers)協助拍攝。方登的披頭四影片《耶!耶!耶!》(
Yeah!Yeah!Yeah!)是英國第一部「真實電影」紀錄片,45分鐘的內容裡沒有
任何旁白,全程使用手搖鏡頭、特寫畫面、與現場收音技巧,在當年被認為是
創舉。在方登之後,美國的梅索兄弟也拍了他們的披頭四紀錄片《發生啥事?
披頭在美國》(What's Happening! The Beatles In The USA),如今同被認
為是紀錄片經典。
他和Mike Hodges(《黑道當家》的導演)兩人,在60年代以前衛手法為電視
台拍攝「新節奏」(New Tempo)系列紀錄片,影響深遠。本次放映的Ornette
Coleman《瘋狂樂音》與John Cage《噪音》皆屬此時期作品。他們並成立「國
際刺青者」(Tattooist International)機構,專門提供資源給有志於以進
行前衛獨立製片的影像工作者。
過去曾為樂手的方登拍攝了大量的音樂片。他的影像風格大膽前衛,並擅長融
合紀實與虛構手法,引人入勝。他不滿足只紀錄音樂活動的外表,而更把心力
專注於探討音樂背後的文化現象。他曾拍攝的對象包括Betty Carter, John
Cage, Johnny Rotten, Sonny Rollins, Ornette Coleman等,影片《爵士使
者》(The Jazz Messenger)曾獲得多項獎座,並曾在美國院線放映,他並且
是第一位正面肯定並詳細紀錄嘻哈文化興起的導演。
迪克.方登目前是英國國家影視學院(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的紀錄片系主任。他並且是獨立紀錄片中心「紀錄之家」(The
Dochouse)、「牛津紀錄片影展」(Oxdox)與「雪菲爾國際紀錄片影展」(
Sheffield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的董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1.95.245
※ 編輯: shihlun 來自: 210.241.95.245 (09/19 15: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1.95.245
jazz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