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 Metheny Group 團員簡介

看板jazz (爵士音樂)作者 (Candy Raver with PLUR)時間23年前 (2002/08/22 01: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Pat Metheny 派特˙麥席尼 介紹 - 1954年8月12日,Pat Metheny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市的一個音樂世家。 Metheny從八歲開始學喇叭,十二歲改學吉他。到了十五歲時,他和堪薩斯市 一些最傑出的爵士樂手固定演出,在非比尋常的年輕年紀就獲得寶貴的樂團 演出經驗。1974年,Metheny首度登上國際爵士樂壇。在與鐵琴大師Gary Burton合作的三年裡,這位年輕的密蘇里州人已展現出即將成為他正字標 記的演奏風格。這種風格融合了兩種特色,一種是通常為喇叭手使用的慵懶 、伸縮自如的語法,另一特色則是前衛且敏銳的節奏和和聲。在當時,這種 演奏和即興方式在觀念上相當創新,但其根本卻仍深植於旋律、搖擺和藍調 的爵士傳統。Metheny以1975年發行的首張專輯「Bright Size Life」,為 新一代的樂手革新了傳統的「爵士吉他」風格。在Metheny整個音樂生涯中 ,他持續以使用新技術來重新詮釋這種樂風,並不斷地發展他的樂器的即 興和音速潛能。 Metheny的多才多藝幾乎是任何種樂器的樂手都無法出其右的。這 些年來,他和各式各樣的歌手或樂手合作,包括Steve Reich、Ornette Coleman、Herbie Hancock、Jim Hall、Milton Nascimento和David Bowie。 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和鍵盤手Lyle Mays合作寫歌,樂評和樂迷曾把這一組 寫歌搭檔拿來和披頭四的Lennon/McCartney,以及同是爵士樂界的Ellington/ Strayhorn比較。Metheny寫了包括為吉他獨奏、小型樂團、電子和原音樂器、 大型交響樂團和芭蕾舞劇寫的曲子,風格包含現代爵士、搖滾和古典。 Metheny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樂手,也是一位音樂教育者。十八歲時, 他是邁阿密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老師。十九歲時,他成為Berklee音樂學院 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老師,二十多年後(1996年),他也獲得了這個音樂學院的 榮譽博士學位。Metheny也在全世界各地舉辦音樂講座,其中包括荷蘭皇家音 樂學院、Thelonius Monk爵士學院,以及亞洲和南美洲的音樂班。此外,他 在電子音樂的範疇中,也是一位真正的音樂先驅,他是頭幾個將合成樂器視 為正格音樂樂器的爵士樂手之一。早在MIDI技術發明之前,Metheny就用 Synclavier合成鍵盤來作曲。在數種新形式吉他的研發中,他也扮演舉足 輕重的角色,這些吉他包括高音原音吉他、42弦Pikasso吉他、Ibanez1s PM-100爵士吉他,以及其他多種樂器。 以樂手之姿受到大眾的歡迎是一回事,但Metheny還獲得樂評和樂 手同儕的肯定和讚美。多年來,Metheny贏得無數「最佳爵士吉他手」票選 和獎項,其中包括三張金唱片-「Still Life Talking」、「Letter From Home」、 「Secret Story」。他也贏得十四座葛萊美獎,而且涵蓋許多不同獎項,例如 『最佳搖滾演奏』、『最佳當代爵士專輯』、『最佳爵士獨奏』和『最佳演奏 曲作曲』獎。The Pat Metheny Group以連續七張專輯贏得連續七座葛萊美獎, 這在樂壇是史無前例的。這一生大多數時間,Metheny都在各地巡迴演出, 自1974年以來,平均一年要舉行120至240場演奏會。在此同時,他仍舊是爵 士樂界最閃亮的明星之一,他不但創作自己的作品,也致力於與新進藝人和 資深前輩合作,幫助宣傳他們的音樂,也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音樂理念。 Pat Metheny Group派特˙麥席尼樂團 Lyle Mays -鋼琴 / 鍵盤手 The Pat Metheny Group於1977年成立以來,Lyle Mays就一 直是非常重要的團員,他也為這個數度贏得葛萊美獎的樂團的專輯合 寫了許多動聽的音樂。Lyle的旋律感、精湛的技巧以及幾近電影氛圍 的編曲,為樂團樹立獨一無二的音樂特色。自Lyle有記憶以來,音樂便 佔了他的生活最重要的位置。1953年,他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渥沙基的 一個音樂世家,家人總是鼓勵他發掘新的表達形式。少年時,Lyle參加了 爵士夏令營,並師事於Rich Matteson和Marain McParland等才華洋溢的樂 手。之後,他在北德州大學學習作曲和編曲,然後和Woody Herman的 Thundering Herd一同巡迴。1975年,Lyle在Wichita爵士音樂節中演出, 並認識了當年才二十歲的吉他手Pat Metheny。1977年,Lyle搬到波士頓, 和Pat兩人合組樂團,結果這個樂團成為過去二十年來最成功的樂團之一。 除了和The Pat Metheny Group一同贏過九座葛萊美獎外,Lyle也以自己的 作品獲得四次葛萊美獎提名。 Steve Rodby - 貝斯手 1954年12月,原音和電子貝斯手Steve Rodby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久利特。 他從十歲開始學古典交響樂貝斯,並很快地對爵士和流行音樂產生強烈的 興趣。Steve畢業於西北大學的古典貝斯演奏系,他師事於芝加哥交響樂團 的Warren Benfield和著名的爵士貝斯手Rufus Reid。他也和許多爵士大師 合作過,包括Joe Henderson、Roy Haynes、Tony Bennett、Teddy Wilson 、Milt Jackson、Art Farmer、Sonny Stitt、George Coleman、 Ira Sullivan、Zoot Sims、Lee Knoitz、Jackie McLean、Eddie Lockjaw Davis、Kenny Burrell、James Moody、Johnny Griffin和M onty Alexander。過去二十二年來,Steve除了和The Pat Metheny Group 合作外,他也擔任交響樂團指揮,並和許多其他樂手一同錄音,最近則花 許多時間擔任製作人。他最近製作的專輯包括獲得四座葛萊美獎提名的 「Oregon In Moscow」(Oregon樂團和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合作錄音) ,以及Oregon即將發行的現場演奏專輯。自The Pat Metheny Group上一次巡 迴之後,Steve也和Pat合作製作了一些專輯,包括「Jim Hall & Pat Metheny」 二重奏專輯、兩張Pat Metheny Trio現場專輯、電影「心靈控訴」(A Map Of The World) 原聲帶,以及Michael Brecker的最新專輯「Nearness Of You」。 他也為Pat Metheny Group最新的DVD「Imaginary Day Live」編輯影像和音樂。 Richard Bona -演唱 / 打擊樂手 The Pat Metheny Group最新加入的團員Richard Bona是歌手、多種樂器演奏 者兼作曲家,他的一生充滿冒險、巧思和非凡的成就。 1967年,Richard出生於非洲東喀麥隆的小村莊明塔,並成長於一個充滿音樂 的家。Richard從五歲開始公開表演,他與母親和四個姊姊在村莊教堂裡唱歌。 在他的村莊裡很難買到樂器,他便經常自己做樂器。沒過多久,整個村莊都認 識了這個年少的天才樂手,於是Richard經常被找去在洗禮、婚禮和其他教堂活 動中唱歌和演奏。但不久後,Richard感到大城市在呼喚他。他搬到杜阿拉和父 親同住,並馬上投入樂手這一行。他說:「我很快了解到吉他是必須會的基本 樂器。」Richard發現,他只要看別人彈一種樂器,他就馬上能把那種樂器學起 來。他租了一支專業級吉他來取代他的自製吉他後便開始演出,當時他才十一歲。 1980年,一個法國人來到Richard的城市,並在當地飯店設置了一個爵 士俱樂部,Richard的人生也因此而改變。深受Jaco Pastorius的聲音和風格吸 引,Richard立刻開始彈貝斯,並學習彈Jaco的風格。他也研究Weather Report 和其他爵士樂團的音樂,從融合爵士樂風轉回到較傳統的風格。 二十二歲時他飛到巴黎,兩個月內,Richard便和法國重量級樂手如Didier Lockwood 和Marc Ducret,以及非洲樂手如Manu Dibango和Salif Keita合作演出。在巴黎的 七年,Richard進入一間音樂學校來琢磨自己的寫歌技巧,並不斷聆聽Miles Davis 、Chet Baker和Ben Webster等大師的作品。 1995年年底,Richard搬到紐約。他聯絡了在巴黎認識且合作過的Joe Zawinul,並參與他的專輯「My People」錄音,以及接下來的世界巡迴演奏。 回到紐約後,Richard過著忙碌的樂手生活。 1998年,Richard和哥倫比亞唱片簽約,並於1999年8月發行了首張專輯 「Scenes From My Life」。自那之後,他和自己的樂團展開頻繁的巡迴,足跡 遍及歐洲、非洲和美國。 Cuong Vu -小喇叭手 / 演唱 Cuong Vu被視為「紐約市區音樂圈最有特色的樂手之一」(出自 1998年三月份的爵士雜誌Downbeat),樂評一直盛讚他為新一代創新樂手 的佼佼者之一,英國雜誌「Classic CD」在一篇名為「新秀高手」的文章中, 也將他列為五十名最佳新秀爵士樂手之一。自1994年搬到紐約以來,Cuong便 帶著他的樂團JackHouse、Scratcher、Vu-tet和Cuong Vu Trio活躍於樂壇。 藉由發展自己獨一無二的即興和作曲風格,Cuong和這些樂團開創了新的音樂 殿堂。 搬到紐約後,Cuong除了到世界各地和在美國境內巡迴,他也在紐約 名為「市區創意音樂圈」的樂派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曾合作演出或錄音的 音樂人或團體包括David Bowie、Laurie Anderson、Mitchell Froom、Cibo Matto、Chris Speed、Dave Douglas、Gerry Hemingway、Myra Melford、Dougie Bowne、Laurent Brondel和Holly Palmer。除了許多合作計畫外,Cuong也於2000 年發行了兩張由他主導的專輯「Bound」(OmniTone唱片)和「Pure」 (Knitting Factory唱片),這兩張專輯都成為2000年Jazziz雜誌票選的十大 最佳專輯之一。 Cuong得過無數音樂獎,最近一次是Colbert獎市區藝術新進藝人獎。 Antonio Sanchez - 鼓手 1971年11月1日,Antonio Sanchez出生於墨西哥市。五歲時,他便 無可抗拒地喜歡上鼓。不久後,他開始和墨西哥最棒的老師學鼓。數年後, 他在各種風格迥異的音樂會上演出,其中包括搖滾、爵士、拉丁和融合爵士, 合作對象皆為當地樂團。 十七歲時,Antonio進入墨西哥國家音樂學院就讀,主修古典鋼琴和 作曲。除了學習樂器外,他也選修傳統和聲、對位法、編曲、合唱和作曲課 程,同時勤練打鼓。四年半後的1993年,他獲得美國波士頓Berklee音樂學院 爵士樂學系的獎學金,在這裡,他開始學爵士編曲、即興、爵士作曲、聽力 訓練、和聲和音樂教學理論等與音樂相關的課程。 以優異成績自Berklee畢業後,他獲得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爵士即興研 究所的獎學金。在那裡,他師事於George Garzone和Danilo Perez。當Paquito D'Rivera請Perez推薦一位鼓手加入偉大的已故小喇叭手Dizzy Gillespie的 United Nation Orchestra(D'Rivera在Gillespie去世後接手樂團)時,Perez 第一個想推薦的人就是Antonio。United Nation Orchestra歷時長久的巡迴結 束後幾個月,這回換成Perez邀請Antonio加入他的三重奏。接下來幾年,他們 頻繁地演出,並錄製了獲得葛萊美獎提名的專輯「Motherland」。 在一場歐洲雙主秀的演出中,Danilo的三重奏和Pat Metheny的三重 奏同台,Metheny便是在這時注意到Antonio的打鼓技巧。在數個月的面試後, Antonio成為The Pat Metheny Group新錄音和巡迴的鼓手。 Antonio加入The Pat Metheny Group之後,他們已錄製了首張專輯 「Speaking of Now」。除了和這個樂團演出和錄音外,Antonio也成為Metheny 原音三重奏巡迴時的一員。 Antonio也在歐洲、日本、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音樂學校和研究所教書, 並數度獲得獎學金和獎項,如Buddy Rich紀念獎學金、Zildjian獎、波士頓爵士 協會獎學金成就獎和Berklee最傑出樂手獎。 -- Our parents discovered themselves; we are discovering each other~~ >>d(*_*)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29.73
文章代碼(AID): #zP41oD0 (jazz)
文章代碼(AID): #zP41oD0 (ja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