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年度媒大事特輯(下)

看板media-chaos (媒亂(媒體亂象))作者 (山通大海)時間21年前 (2004/02/11 21: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lihpao.com/topic.asp (應該只有今天看得到,之後要用資料庫查) 台灣立報 2004/2/11 2003年年度媒大事特輯(下) 文■傳播學生鬥陣 6.客家電視台開播﹐族群電視台先聲 客家電視台﹐儘管籌備時間才僅50餘日﹐然而自去年7月1日開播以來﹐卻已深受廣大 客家鄉親好評﹑認為傳遞了「客家人的聲音」﹐而客委會主委葉菊蘭也引為上任以來 重大的成就。我們若由是比對過去威權體制對客家文化與語言的刻意打壓﹐甚或客家 鄉親向以為反感的福佬沙文主義﹐則客家電視台縱使目下尚未能全台收看﹐但其昭示 的進步意義卻是不在話下。 然而若依客家政策白皮書所言﹐客家電視台將於成立後8年﹑成為真正自付盈虧的商 業電視台﹐則以當前台灣商業電視充斥﹑客家聲音尚且消音的情形來看﹐8年後即便 轉型成功﹐屆時在商言商﹑為客家語言及文化服務的初衷還會妥協至何種地步﹐則著 實令人憂慮。 目前以客委會經費外包成立並維持營運的方式﹐對草創之初的客家電視台﹐也並非沒 有風險﹐以年前客委會預算遭立法院凍結撤案風波為例﹐則客家鄉親的傳播閱聽權﹐ 便不免成為藍綠角力的籌碼。此外﹐在是否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上﹐現階段的客家電 視台也難免讓人非議。 我們若期待客家電視台能為台灣文化多樣性做出更多的貢獻﹐客家電視台服務的對象 ﹐除了客家鄉親之外﹐更該包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關心多元社會的公民。客家電視 台當如何成為媒體公共化的生力軍﹐將殊為關鍵。 7.電影法修正草案﹐亡羊補牢之舉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電影法修正草案﹐企業投資國片將可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這 項電影法的修訂﹐是繼前年我們為了因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做的亡羊 補牢﹐前年新聞局電影處取消三項西片映演規定﹕「取消全省58個西片拷貝限制」﹑ 「取消台北市﹑高雄市的18家西片映演戲院限制」﹑「取消每家戲院至多三廳映演西 片限制」。全面的解禁引發國內片商抗議﹐傳統戲院業者以及國片面臨生存危機。如 今為搶救國片﹐立法院通過修正電影法﹐增訂營利事業在本法修正施行起5年內﹐投 資電影片製片業﹐得投資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以帶動國片投資。 去年更盛逢金馬四十﹐然而卻遇見了金馬獎辦不下去的消息﹐金馬四十由盛而衰﹐由 熱到冷﹐國片的不景氣加上對外片的全面開放﹐致使其一蹶不振。 去年也因為選舉兩黨互挖瘡疤所爆出的國民黨黨產問題﹐對於國民黨應該歸還戲院資 產之處理﹐政府應該只是經手者而非最後擁有者。已有學者輔大林麗雲建議﹐7家戲 院應由政府投資﹐改建為國民戲院﹐專供國產電影映演﹐以改變目前電影映演管道被 好萊塢電影壟斷之事實﹐增加國片與觀眾交流之機會。短期之內若國片數量尚少﹐也 可以低價提供中﹑小型影展(如女性﹑人權﹑紀錄片影展)作為展演場地﹐希望藉由 多管齊下的方式﹐能夠為我們的國片電影與映演戲院找出一條出路﹐讓觀眾擁有一個 多元的觀影環境。 8.媒改社成立﹐闡述媒體結構改革理念 「媒體改造學社」是由傳播學界﹑媒體工作者﹑社運人士及文化人所組成﹐結合台灣 社會對媒體現狀不滿﹑對媒體改革有所期待的壯盛力量﹐從媒體的結構性改造做起﹗ 這個社運組織與傳學鬥相近﹐兩者皆為了媒體改革而努力﹐媒體改造學社的前身為無 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簡稱無盟)﹐無盟為了抗議陳水扁的媒體政策白皮書跳票﹐決定 與這位跳票總統脫鉤並以解散無盟作為沉痛的抗議。 無盟解散後﹐無盟成員積極尋找更有力與更多元的社運成員﹐最後媒體改造學社(媒 改社)於去年成立﹐成立後的媒改社結合更多的社運團體﹐更積極地介入各種媒體改 造的機會﹐媒改社成員也利用各種媒體曝光闡述媒體改造理念。 不同於其他的媒體改革運動團體﹐媒改社是第一個以針對媒體結構改革為主要訴求的 社運團體﹐對於建構一個媒體的多元環境是這個團體的主要目標﹐而這個團體去年的 成果即是促成了廣電三法的修改通過﹐並積極地推動台華視公共化。媒改社網址為 http://twmedia.org/。 9.蘋果日報登台﹐吹皺報業春水 5月初SARS疫情撼台之際﹐蘋果日報悄悄吹皺台灣報業一池春水。台灣許多報業進行 人事結構重組﹑內容重整﹐似乎就是這一顆蘋果滋味所起的效應。 這蘋果滋味嘗起來如何﹖蘋果的出現﹐代表從文人辦報到商人辦報的報業戰國時代正 式來臨﹔它採用讀者至上的編採體系﹐並以親近貼近讀者為首要目標﹐在取材上﹐蘋 果日報要聞的選擇強調與民眾生活相關﹐並聚焦於市民生活﹐較少關注嚴肅的政治議 題。此外﹐在報導的語言上﹐它大量加入生活俚語﹑流行語﹐不著重雙關語和文字優 辭。由此視之﹐蘋果不走傳統新聞報導路線﹐它強調從大眾讀者的日常生活角度來呈 現新聞。 表面上看來﹐《蘋果日報》以執行效率和讀者需求拋開了文人辦報的包袱﹐帶來的效 應有二﹕其一﹐它突破了以往報業難以觸及政商禁區﹐對政治及商業所進行的言論限 制無所畏懼。其二﹐葷腥不忌的種種資訊﹐使其成為一種反映社會多元文化的象徵。 對前者而言﹐這是一種報業競爭下的進步展現。但對後者而言﹐如果蘋果日報的出現 ﹐代表對於多元文化的涵納包容﹐因為聲稱可以為人民發聲﹐貼近讀者所需。但我們 不禁要問﹐我們所需要的多元文化﹐是不是一定要以羶腥情色﹑聳動誇大的手法來展 現呢﹖另方面﹐如果說媒體是社會文化的部份反映﹐我們是否也要反省﹐我們的社會 文化是不是早已蘊含對事物進行八卦化﹑聳動化﹑標籤化的思想邏輯﹖ 我們無法全面棄絕商業邏輯所主導的媒體文化﹐因為它某個程度上代表台灣社會多元 開放的一面。但是另方面﹐讀者也需由自身的力量著手﹐改善這種八卦化的文化氛圍 。進而﹐我們才能真正期待一種報業文化﹐以理性態度反映台灣多元文化﹑建立公共 辯論的空間。 10.霹靂火現象﹐掀起流行風潮 霹靂火現象創造了許多項電視奇蹟與流行風潮。這樣的奇蹟背後﹐是靠許多小技巧( 潑糞﹑污衊警察﹑唾棄法官)來衝高收視率﹐也因此引來許多的抗議。不過越是抗議 ﹐收視率就越高﹐新聞局越是罰錢收視率就越熱。在一味地把市場邏輯奉為準則的台 灣霹靂火現象中﹐我們也發現了台灣媒體批判的無力感﹑焦慮感。 三立播出一年有餘的台灣霹靂火﹐雖然參加電視金鐘獎比賽鎩羽而歸﹐但它點起近年 台灣電視圈少見的熱度﹐沒有人敢小覷。在這一把「火」燒得最旺的時候﹐不僅三立 單日累績收視率前所未見地超過無線四台﹐霹靂火語錄一時如野火燎原般地傳頌大街 小巷﹐更捧紅了一缸子無名的二線演員。在霹靂火帶動下﹐三立今年經營盈餘果然不 差﹐達35億之多﹐據媒體報導是「最賺錢的電視台」。 電視台固然賺錢﹐但真正回流投入到節目本身的恐怕不多﹐除了發給工作人員的年終 獎金可說是象徵性地回饋﹐節目製作的惡質生態仍舊未變。以霹靂火為例﹐邊拍邊播 的製作方式﹐一面為難﹑或說扼殺編劇的創意﹐一面逼迫演員燃燒生命趕戲演出﹐一 面犧牲畫面﹑成音﹑配樂等等戲劇其它元素的深度廣度﹐以致於「火」劇下場後﹐留 給觀眾的只是劉文聰的狠話。而這些狠話在霹靂火播出時﹐曾給三立招來新聞局的警 告函﹑招來道德輿論的罵名﹑也招來司法界的異議。走偏鋒而出名的霹靂火﹐收尾時 引起不小的批評聲浪。 但三立笑罵由人﹐只要有錢賺﹐恐怕不會避諱(如果有﹐也是作樣子避風頭的成份多 )﹐比如接檔的「天地有情」﹐一樣遭媒體監督團體點名內容過當。這說明炒短線衝 收視率的節目製作已成慣習﹐商業電視台對於細火慢燉式地培養觀眾收視的作法﹐多 半沒有興趣﹐這種現象﹐難道不是當代媒體在表現手法上的暴政與獨裁嗎﹖ -- 山通大海--小海的個人網站 http://home.kimo.com.tw/yuiisea/ http://homepage.ntu.edu.tw/~e8970306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44.32
文章代碼(AID): #10AYp2v3 (media-chaos)
文章代碼(AID): #10AYp2v3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