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他人痛苦

看板media-chaos (媒亂(媒體亂象))作者 (doyna)時間20年前 (2005/01/01 15:3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看到這個標題讓我想到蘇珊‧桑塔格的"旁觀他人之痛苦".... 消費他人痛苦 [ 2005/1/1, 莊紀婷 ] http://www.hi-on.org.tw/article0.asp?Serial=01200501011959&Class=台灣觀點 海嘯造成東南亞與南亞多國各地死傷慘重,我們無力對於大自然憤怒反擊,但在受災地區 哀鴻遍野,國際間紛起投入救難工作之際,國內卻出現毫無同理心、也欠缺人道關懷精神 的新聞報導、評論與赤裸裸只問商機的心態,實難令人不感氣憤心寒。 無視災民亟需救援 監察院長錢復堅持到普吉島打高爾夫球,「確認打球的地點在山區,下榻飯店就在球場旁 ,未受海嘯影響,安全、交通、食宿均無虞」,兩人便依計劃,「一償父子一起度假宿願 」。打球是個人自由,但災民與救難隊伍均亟需食物與乾淨飲水補給;普吉島救災工作如 火如荼,錢復與其子如何能無視他人痛苦與需求,堅持到災區「安全」處尋求娛樂?身為 五院院長之一,難道該用這樣的「勇氣」引領社會風氣? 而台灣記者搶進災區,傳回台灣的畫面與新聞未見特殊新聞價值;與國外媒體比較,最「 特別」的就是強迫台灣海嘯受害者家屬發表感言,明知罹難者為家中經濟支柱,仍在家屬 淚眼迷濛時,一逕詢問「以後怎麼辦」,在對方傷口撒鹽;還無視兒童心理可能受到的創 傷,詢問剛脫險、正在用餐的六歲孩子「多久沒有這樣吃早餐」,逼問孩子事發時找不到 爸媽的心情,還強問家屬失蹤者的感受。這些感受,不是只要稍微有點人性者,無論是媒 體或觀眾,都可以不須多問便可想見?媒體見災心喜,消費他人痛苦,究竟哪個觀眾看了 會覺得有必要或開心? 從災得利心態可議 這兩天,觀光業者更大聲疾呼應趁震災導致其他觀光地殘敗,強力促銷墾丁;無獨有偶, 媒體也出現如此評論,指台灣外交政策失敗,對於「能擄獲人心、爭取友誼的大海嘯事件 」反應太慢,否則「對爭取印尼、泰國官方與民間好感,會產生多大作用」。 兩者所言或為事實,但是對於奪走眾多生命,並且導致許多人失去家園的這場浩劫,卻只 有「工具性」的思考邏輯,非得在災難造成驚恐傷慟未除的當口,大聲剝削災難的「剩餘 價值」,與前面幾例,都彷彿是鄰人有難,對我們最重要的就是確定自己不受影響,甚至 能從中得利,難道都不是人心涼薄、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同理心的可怕態度?對於身邊人 、國家的遭遇態度如此涼薄,台灣如何誇言進步、準備好進入國際社會,還認為其他國家 就該理所當然因為人道與人權考量在台灣有需要時加以聲援? 作者為台灣人權促進會國際事務部主任 ---------------------------------------------------------------- 關於蘇珊‧桑塔格的"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這是蘇珊‧桑塔格2003年的最新論著,也是繼《論攝影》之後,另一部深入探討影像與當 代文化關係的力作。桑塔格在書中追溯了現代戰爭與攝影的演進,近代反戰運動的發展, 以及影像與新聞、藝術和文化之間的複雜與曖昧。那些源源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戰災影像 ,究竟是「記錄了」戰爭的原貌,還是「建構了」災難的神話?究竟是激起了我們對暴力 的厭惡痛絕,還是磨平了我的同情心?旁觀他人的苦痛究竟是為了謹記教訓,還是為了滿 足我們的邪淫趣味?觀看這些凶劫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們堅硬一點以面對內心的軟弱?還 是令我們更麻木?或令我們接受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創傷?而面對這類由照片所帶來的遠方 災痛的知識,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桑塔格這本書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 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等重大議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41.16

61.62.13.231 01/01, , 1F
借轉
61.62.13.231 01/01, 1F

218.166.118.69 01/02, , 2F
借轉
218.166.118.69 01/02, 2F
文章代碼(AID): #11rbE_ya (media-chaos)
文章代碼(AID): #11rbE_ya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