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報業工人 團結起來!

看板media-chaos (媒亂(媒體亂象))作者 (亞典波羅)時間17年前 (2008/08/30 13: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roodo.com/scstw/archives/6891783.html 報業工人 團結起來! / 傳播學生鬥陣 今年六月十八日,中國時報社方以不堪虧損為由宣布大量裁員,同時以轉型作「菁 英報」自我標榜。但八月改版以來,我們可以看到所謂「菁英報」就是把地方版與 浮世繪關閉、將國際新聞前移、將讀者投書與名專家欄擴充一倍份量。也就是說, 這是一份閹割與俗民內容、增添名筆論壇、加上版面大挪移後的中國時報,論質論 量和以前相比都是倒退。 回首過去,我們看到2001年六月資方裁徹中南編人力,不到一年卻宣布接手中天電 視頻道;2005年10月關閉中時晚報,兩個月後卻花四十億元(一說是七十億)買下 中國電視公司;今年宣布裁員關廠(印刷廠)的同時,又大手筆裝修辦公處所另有 他用。這些軌跡顯示:「去蕪存菁」是中時集團在報業一路敗退至今使出的最後手 段。 用總體經濟衰退、紙漿成本上漲、閱報率下跌、廣告營收短少、全球報業走入夕陽 的一般性說法,都不能為中時資方的安排脫罪。一句話,資方數年來亂槍打鳥且多 以賠本收攤的投資,或是新進投入的電子媒體事業,耗費的資金都來自中時報業工 人長年勞動的成果。占取了勞動成果的資方在面對報業面臨轉型危機時的盤算是, 把工人當成無生命的生產要素了結清算(如同廠房機械原物料),以利轉進。所以 余建新透過空殼的榮麗公司入主新事業,並且把原先同一企業下的各工作單位變更 為獨立公司,從而方便地把虧損留給中國時報獨自承擔。這就是資方自稱不堪虧損 卻不肯公布財務狀況的原因,也是我們理解中時事件首先要把握的關鍵。 一個前提是:中時累積五十餘年的龐大財富,足堪因應報業轉型的過渡所需。問題 在於,這些財富用不用來安排報業工人過渡向新的產業?在社會關係遭資本主義物 化的當代,答案是否定的:工人將和死的生產要素一起被拋棄。但假設中時是由工 人自主經營的企業體,今天會是另一個光景:資本可以內向投資,用於更新設備、 勞動培訓與改造、變更組織,以適應變遷並增加總體競爭力;或是向外投資,藉營 利的新事業體平衡傳統部門可能的虧損,同時帶動組織改造。 新近的例子是:由工人自營的法國《世界報》,作為中間偏左的全法第一大報,在 今年四月中也苦於發行量與廣告量下降而不得不宣布裁員。但是由於工人指證社方 投資錯誤(九○年代中以來購併太多傳統媒體,而忽略對新媒體的投資與轉進)並 以短期罷工方式反對,至今裁員計畫未明。《世界報》成立以來,因著特殊的工人 自營體制,不僅在新聞品質上贏得普遍敬重,在右翼報業的夾擊下仍能贏得市場上 普遍的成功,同時鮮少有勞資爭議問題。證明了這種體制在報業的可行性。 然而《世界報》的工人自營模式實現的客觀條件,在於二次大戰戰後強人戴高樂的 短暫支持,五○年代反政府親美政策的左翼運動,以及記者與印務工人強大的團結 組織,並且法國有廣泛的報業補貼政策矯正言論自由市場的問題。與法國的脈絡相 比,我們都知道工人自營的假設在台灣還缺少條件支撐。我們的左翼勢力單薄也欠 缺歷史土壤,我們的政府避談一切補貼從而矯正市場的可能性,而我們國家自由化 的腳步不曾稍緩。但從法國經驗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工人自營是可行的;而工人能 有多少程度參與經營以至於干預決策,取決於工人團結的實力。 報業/新聞業的變遷正在發生,而資本正在做的,是藉轉型契機加速生產彈性化、 聘雇零碎化、勞動力廉價化。身為報業工人、新聞工作者,我們不反對報業轉型, 但我們堅決反對資本以轉型為名加重剝削。逝者已矣,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從 團結開始。我們的團結不只是要為剩餘分配問題作鬥爭(薪資福利休假),我們的 團結更要改造資本主義下非人的、物化的生產關係以及它所造成的巨大社會問題( 這已經被中時裁員轉型事件證明了),從而把握、決定我們工人自己的命運。 加入團結組織,就是現在! -- 每個人想伸手去捕捉那屬於自己的星球。但卻沒有人能正確地知道自己的星星在 哪一個位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2.115 ※ 編輯: uus 來自: 203.73.242.115 (08/30 13:23)
文章代碼(AID): #18kDYlVI (media-chaos)
文章代碼(AID): #18kDYlVI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