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種柳丁 兩種解釋

看板media-chaos (媒亂(媒體亂象))作者 (綠蟻安睡地herzog)時間16年前 (2009/01/08 20:27), 編輯推噓7(7015)
留言22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4-11-30/聯合報/A2版/焦點】 黑白集 產品的血統 柳丁盛產而滯銷,各界一片同情果農之聲,也連帶撻伐政府農政單位無能。農委會在媒體 上刊登巨幅廣告,籲請民眾多多愛用柳丁,並特別強調柳丁的「血統」:出生地乃「本土 台灣」。這下可好。吃柳丁,還要順便「愛台灣」呢! 鼓勵愛用國貨,不是新鮮事。早年政府為了扶植特定國內產業,對進口貨多採高關稅或限 制配額的做法,強制性地叫人愛用國貨。當年所謂的舶來品,平民百姓可望而不可即。黃 春明寫「蘋果的滋味」,讓多少人讀來心酸。經濟學家也曾批評,保護國產品的策略只是 白白犧牲了消費者權益。 逐漸當道的,是自由化和國際化的潮流。如今滿街都是進口貨,然而我們倒也不必自憐台 灣必然是強國刀俎之下的魚肉。當年價位高不可攀的蘋果,如今不管貼著美國或紐西蘭的 標籤,價格遠遠不及一粒本土出產的黑珍珠蓮霧。但由此亦可見,競爭力的關鍵並不在產 品的「血統」。 當年政府推銷「愛國獎券」的年代,心思單純而團結一致的民眾,買獎券時多能自嘲一句 :「不中獎,就愛國。」老百姓那樣樂觀單純卻也無知馴服的氣質,當然是一去不回了。 原地踏步的卻是政府心態,推銷個水果還要營造於愛國主義的氣氛中。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愛用國貨」又以新的政治正確的姿態捲土重來。 其實,鼓勵多用當地當令的新鮮農產品,是美食主義的重點,也符合自然養生之道。農委 會應該找個大廚「達人」來打廣告。吃柳丁,水噹噹,何必非政治不可? 【2006-10-23/聯合晚報/2版/焦點話題】 《社論》 大官吃香蕉,要五塊給三塊 蘇揆帶頭,政府官員排排坐,吃香蕉,為滯銷的台灣香蕉打銷路。蘇揆點名各部會要努力 訂購香蕉,各部會在幾天之內就訂了幾萬斤的香蕉。溫暖、感人嗎?我們倒認為是「官大 學問大」的馬屁文化! 想一想,這畫面大家不都很熟悉嗎!每次一發生水果滯銷,政府官員不都拿這一套劇碼表 演嗎?從芒果、柳丁到香蕉,都曾經因為生產過剩而價格慘跌。尤其是香蕉,像這樣的滯 銷都不知道已經發生過幾次了,可是,相同的事件一再發生,官員的因應劇碼完全相同。 不就是「產銷失調」造成的嗎?為什麼農政單位無法事先預判、事先防止?非要等到價格 慘跌,才要靠政府官員、靠學校、軍隊和監獄,搶救香蕉價格呢?被這樣質問,農政單位 必然兩手一攤說,去年價格好,蕉農今年要搶種,那也沒辦法。如果經過這麼多次的滯銷 教訓,農政單位還沒有用科學方法管理產銷,不能發展出防止農民搶種的有效宣導,那要 政府幹什麼? 說到產銷失調,就連政府單位下單搶救蕉價,恐怕都是另一種「產銷失調」呢!怎麼說? 政府各機關透過農委會農糧署訂購香蕉,但農糧署卻調不到貨,而農民則說,完全沒感受 到政府機關採購的效益,香蕉照樣賣不出去。農民還質問,為何不直接向農民採購?這恐 怕就說到問題重點了,連政府機關的採購都卡在產銷通道上,就可想像產銷制度問題有多 大條了!更何況,政府機關採購那幾萬公斤的香蕉,又是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採購,對蕉價 到底有多少幫助?再說,現在靠著新聞熱度,各機關學校還會配合採購香蕉,到了下個月 呢? 說到這,還有個問題。中共在國台辦的指令下,對岸向台灣一口氣採購兩千公噸香蕉,且 是以每斤十元到十二元的價格。相較之下,行政院的採購量與價錢,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前總統李登輝也說了,要解決產銷制度問題,不能靠官員排排坐吃香蕉。這是今年的水果 滯銷劇碼中,唯一不同的場景。不過,政府要是再拿不出辦法,下次水果滯銷時,農民根 本不會找政府求助,而是直接找對岸幫忙了。那時,就別怪中共趁機搞統戰了。 【2006-10-25/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政府從缺 香蕉、柳丁…深陷蛛網 劉憶如/親民黨籍立委(台北市) 上周的行政院院會中,蘇貞昌院長率領所有內閣成員「努力加餐」吃香蕉,同時向各部會 促銷香蕉以穩定價格的畫面,還真讓人領教到今日政府的「愛台灣」,實在形式豐富。但 這種畫面,也讓人觀察到並擔憂台灣農產品及農業發展真是暴露在一種「內無政策,外有 強敵」的險惡環境之中。 今天香蕉價格大幅滑落,其實正是經濟學中有名的「蛛網理論」現象。蛛網理論是說,對 於某些產品需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生產出來的,則供需之間常容易產生落差。例如去年因為 香蕉價格飆漲,農民因而搶種香蕉,導致今年香蕉產量過多,價格因此滑落;而面對今年 的低價,個別蕉農又因而決定減產,等到明年收成時,整體香蕉產量不足,價格又因此大 幅上升…。依據這種傳統的「蛛網理論」,則農民永遠搞不清楚狀況,永遠做出與正確的 選擇相反的決定,也因而一再出差錯。這看起來似乎也是台灣這幾年來,香蕉、柳丁、芭 樂等果農面對的問題。但真的必須如此惡性循環嗎? 傳統的「蛛網理論」其實在「理性預期」興起之後,便做了大幅的修正。因為如果真的要 陷進蛛網理論中「萬劫不復」的循環,基本上是假設農民(或生產者)是永遠不會從過去 的錯誤中學到教訓的,而這種假設則與以「人是聰明的」為前提的理性預期相違背。依據 理性預期,供給量的多寡,不應取決於「目前」價格之高低,而是決定於對「未來價格高 低」之預期。因此如果今年香蕉價格高漲,聰明蕉農的考量應不會單純地一味地增產。 如果果農的資訊不夠,因而無法得到足夠的消息以資判斷,那麼政府的責任即在於提供正 確的資訊予以農民。以台灣的情況而言,當然政府可以透過農會,提供產銷、財務、市場 各方面應有的訊息,並加以輔導及提供諮詢。例如去年的價格高漲,是因為國外訂單增加 ,因而產生的價格結構性的上漲;或只是因為颱風災害而造成的暫時性現象,皆應讓農民 了解。結構性價格上漲的因應是增加生產量,但暫時性的上漲則不然。但這些政府應做的 工作,都因政府近年來虛耗力氣而從缺了。 農產品陷入傳統「蛛網理論」的困境中,再一次地,原本專業的題目又成為政治角力的犧 牲品。一方面是行政院長帶頭採買吃香蕉,另一邊則有中國大陸「緊急救助」下訂單,面 對杜哈回合談判破裂後台灣貿易的困境,台灣農產品外銷的未來只有愈來愈加困難,究竟 是誰要替台灣的農夫找出路?嘴裏吃著其實美味無比的台灣香蕉,心裏感受到的卻是台灣 農民的苦澀! ============================================================================== 2008-05-20分隔線 ============================================================================== 【2009-01-02/聯合晚報/A7版/焦點】 《冷眼集》 教教農民種點別的吧! 記者鍾延威/特稿 才說完要聞聲救苦,馬英九總統今天一早便趕到雲林去救柳丁,認養了一分地的柳丁園。 總統能劍及履及,當然對公務員有示範作用。但雲林柳丁的問題,不在沒人買,而是怎麼 買也買不完,種太多了嘛。總統示範錯誤,反而鼓勵農民多種柳丁,下次要救苦,請先做 個功課。 雲林柳丁滯銷是老問題,今年有大三通的利多誘因,加上農民習於依賴政府解決問題,生 產過剩問題更嚴重,產地價崩盤,農民無不苦張臉,打算過完元旦四天連假的元月5日, 發動至少10輛遊覽車到台北抗議。 總統今天到雲林看果農,表示他知道了農民的困境;但搞認養、表演吃柳丁,大小官員人 手一「丁」排排站,只證明他沒弄懂問題出在哪裡,光會治標罷了。要治標,縣府、民間 早在做了,全縣8萬國中小學童午餐喝柳丁汁;縣府發起全民吃柳丁運動、發動企業認養 ;開拓全國七大通路、120個銷售據點直銷;中國也買了1000公噸....但柳丁還是太多了 ,多到果賤傷農,多到民怨累積,多到總統出馬卻做出錯誤示範。 其實,雲林農民除了柳丁,還可以種別的東西,該種什麼、怎麼種、怎麼銷,是政府的責 任;現在柳丁園太多,產能差的就該淘汱,廢園補助要提高到什麼程度,農民才會樂於廢 園,也是政府的責任。政府還在玩吃柳丁、採柳丁戲碼,除了自娛娛人,解決了什麼問題 ? 【2009-01-08/聯合報/A11版/民意論壇】 自助人助 她家柳丁賣光光 黃維斌/服務業(桃縣楊梅) 最近大家都在吵柳丁滯銷的問題,說一斤三、四元都賣不出去。我有一個同事家裡是務農 的,今年她家的柳丁一斤賣十三元,全部賣光光還不夠。一定有人好奇怎麼做到的? 首先,她老公不管種什麼一定不下農藥,有人會說,不用農藥蟲會吃呀!她老公的觀念是 不貪就好,有多少收多少,所以人家可以收三千斤的,她家可能只收不到二千斤,但是沒 農藥大家吃了都健康呀。 而且他很懂得利用土地,人家柳丁園就整片柳丁,但是他的果園有文旦、紅柚、柳丁、火 龍果等,旁邊還有竹筍、冬瓜、南瓜、地瓜、茄子等十數種蔬果,一年四季都有收成,就 算今年某種產品跌價,也還有其他的收成可以支應。 再者,賣也是種學問,盤商價格都低,她家的農產品大部分都是全家出動,一通通的電話 ,一個個的詢問,待她下班之後再一包包親自送,常常都送貨送到半夜。因為沒有農藥, 品質又好,所以不管是公司同事、客戶、朋友、左右鄰居,甚至他小孩的同學朋友都是她 家的忠實顧客,我從來也沒看過她家有任何農產品滯銷過,都是賣到不夠賣,人家還催著 要買。 在產地價格低的時候,農民們是否想過走出來自己賣呢?在外地上班的小孩,有試過替父 母賣自家的農產品嗎?還是只會罵政府,只會等收購、等補助、等錢從天上掉下來。 -- There's a sign on the wall. But she wants to be sure. 'Cause you know sometimes words have two meaning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49.34.190 ※ 編輯: mattel 來自: 210.49.34.190 (01/08 20:29)

01/08 21:51, , 1F
原po引用的不是社論、特稿就是投稿,
01/08 21:51, 1F

01/08 21:51, , 2F
有不同意見不同想法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01/08 21:51, 2F

01/08 21:53, , 3F
難道要像一言堂一樣,報紙的任何一個
01/08 21:53, 3F

01/08 21:53, , 4F
報導,都是以相同立場做出發點才是好
01/08 21:53, 4F

01/08 21:53, , 5F
報紙,才不算媒亂嗎?
01/08 21:53, 5F

01/08 22:04, , 6F
同意樓上, 社論 論壇那種其實不用貼
01/08 22:04, 6F

01/08 22:16, , 7F
冷眼集.黑白集都是記者寫的,若要說媒
01/08 22:16, 7F

01/08 22:17, , 8F
亂,其他的是可以不用貼..不過社論刊
01/08 22:17, 8F

01/08 22:17, , 9F
出與否也跟媒體的立場有關就是了
01/08 22:17, 9F

01/08 22:26, , 10F
媒體的立場應該不是媒亂的範圍,支持
01/08 22:26, 10F

01/08 22:26, , 11F
獨立、維持現狀或統一的言論應該都是
01/08 22:26, 11F

01/08 22:26, , 12F
等價而要受保護的
01/08 22:26, 12F

01/08 22:41, , 13F
媒體立場雖非媒亂範圍,但若因立場而
01/08 22:41, 13F

01/08 22:42, , 14F
刻意只呈現事件中與其立場相符的面向
01/08 22:42, 14F

01/08 22:47, , 15F
那麼就可能有媒亂的疑慮;就像先前某
01/08 22:47, 15F

01/08 22:50, , 16F
媒體報導失業人士"快樂上山撿垃圾"
01/08 22:50, 16F

01/09 10:18, , 17F
明顯媒 媒體可以有立場不是這樣用的
01/09 10:18, 17F

01/09 22:45, , 18F
我去看了快樂上山撿垃圾的報導,沒什
01/09 22:45, 18F

01/09 22:46, , 19F
麼不妥啊,在不景氣的寒冬報導一點正
01/09 22:46, 19F

01/09 22:46, , 20F
面想法的新聞,難道就是隱藏事實嗎?
01/09 22:46, 20F

01/09 22:47, , 21F
況且該報導前面也有提到目前不景氣對
01/09 22:47, 21F

01/09 22:47, , 22F
人們的影響,應該算是有平衡到...
01/09 22:47, 22F
文章代碼(AID): #19PV4lKc (media-chaos)
文章代碼(AID): #19PV4lKc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