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被隱藏真相】一場近十年的「垃圾」戰爭

看板media-chaos (媒亂(媒體亂象))作者 (銅豌豆)時間16年前 (2009/05/20 15: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永揚垃圾場專家會議 學者:場址應非業者指的南化泥岩、不排除斷層通過場址 兩個月內重啟調查 ‧朱淑娟2009.5.19 前言: 位於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永揚垃圾掩埋場預定地,九十年通過環評,後來 業者被揭發環評說明書中多處造假。環保團體調查發現,垃圾場往南沿著北 勢坑斷層到烏山頭水庫之間,發現至少有五處水池。水池形成的原因,研判 是地下水流經斷層碎裂帶湧出而形成湖泊。垃圾場滲汙水可能沿著斷層碎裂 帶汙染烏山頭水庫。 事後永揚業者以八百萬元委託「成大衛星資訊研究中心」做地下水及微地震 監測。台南環盟指控這份報告不實,包括錯誤判斷場址無斷層通過、誤導場 址屬南化泥岩層、隱瞞地下水流速事證等等。 環保團體三月中向教育部、環保署舉發台南縣永揚垃圾場預定地環境影響評 估報告書造假、成大接受業者委託做出不實報告。環保署於今(19)日舉行 專家會議釐清爭議。 (專家釐清三項爭議) 專家會議主要釐清事項有三:永揚場址地質(是否為南化泥岩層)、滲水性 (地下水流速)、場址是否位於斷層。 (專家組成) 專家會議由14位學者組成,分別由台南縣政府、環保團體、中央地質調查所 推薦。今天9位專家到場: 陳文山/台大地質系教授(地調所推薦) 林慶偉/成大地球科學系教授(地調所)(主席) 鄭皆達/明道大學環境規劃與防災系教授(台南縣政府) 吳庭年/崑山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台南縣政府) 張中白/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副教授(環保團體) 李建成/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環保團體) 陳家洵/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環保團體) 洪日豪/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糸副教授(環保團體) 葉弘德/交大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環保團體) 環團:場址有豐沛地下水、通過北勢坑斷層、屬砂頁岩互層 嘉南藥理大學副教授陳椒華表示,經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鑑定,北勢坑斷 層通過永場場址。而依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資料顯示,此處屬大地震潛勢 高的地區。地調所官員於5月1日在立法院舉行的公聽會中表示,對陳文山的 調查「沒有異議」。 陳椒華指出,依永揚業者自己的鑽探資料,證實場址地下1到8公尺有地下水 ,但業者卻在環境影響說明書中,指「地下20公尺無地下水」,已經台南地 檢署檢察官起訴偽造。而環團調查,去年到今天枯水期,也發現場址不透水 布底下,斷層裂隙帶週遭都有水。 她要求,永揚鑽探的六口井應重新換管做流速、微水試驗。依鑽探資料顯示 ,永揚場址並非「南化泥岩層」,而是「砂頁岩互層」。 陳椒華表示,鄰近的六甲垃圾場,經環團採樣六甲垃圾場南側(烏山頭集水 區)20公尺滲出水,發現包括導電度、氨氮、硬度、鐵、錳都超過地下水監 測基準,土壤另測出高濃度的鐵。 垃圾場南側也發現高濃度放射性性質「氚」,六甲垃圾場經10多年掩埋後, 極可能已汙染烏山頭集水區。永揚垃圾場的地理條件與六甲垃圾場類似,未 來也可能威脅水庫安全。 環團要求應舉行「行政聽證」 陳椒華表示,依行政政程序法第117條「違法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 間經過 後,原處分機關得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撤銷;其上級機關,亦得為之。」 永揚環評書內容多處已證實造假,經檢察起訴,業者也已坦承內容有誤,依 法已可撤銷場址。 但環保署、台南縣府不願撤銷,陳椒華今要求依行政程序法舉辦「行政證聽 」公開辯論。依107條規定,「行政機關認為有舉行聽證之必要者」應舉行 聽證。 另164條規定,「行政計畫有關一定地 區土地之特定利用或重大公共設施之 設置,涉及多數不同利益之人及多數不同行政機關權限者,應經公開及聽證 程序」。 成大:泥岩層、無豐沛地下水、無證據顯示有斷層活動 永揚業者以八百萬元委託「成大衛星資訊研究中心」做地下水及微地震監 測。這份報告由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副教授陳昭旭、助理教授余騰鐸負責, 今天他們兩人也出席報告。 陳昭旭表示,永揚場址屬泥岩層,是不蘊含地下水的區域,目前顯示的地下 水水位,應是殘存在泥岩裂隙內,與泥岩所夾的薄層粉砂岩中的裂隙水流出 所致。因此並無豐沛地下水。 余騰鐸說,從微地形與細部線形構照分析,「均沒有證據指出在永揚場址鄰 近地區過去有斷層活動之徵兆」。「本區域之地下地質構造屬穩定狀態,沒 有受到近距離頻繁地震活動的驅動或干擾。」 學者:場址屬砂岩、頁岩,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東側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指出,場址的砂岩、頁岩約1:1或1:2。他表示,從野 外照片一看就知道這是沙岩,「絕對不是泥岩。」 陳文山實地調查顯示,北勢坑斷層位於前大埔向斜西翼,屬向東逆衝的背衝 斷層,斷層面朝西傾斜,斷層西側(上盤)地層屬於崁下寮層,斷層東側( 下盤)地層屬二重溪層。 這項調查利用5000分之1地形圖進行細部野外調查,調查範圍位在南106縣道 與174縣道之間。 由地層位態變化、斷層剪切構造發現北勢坑斷層的局部露頭,斷層露頭出露 不明顯區域,由地層位態變化可將斷層位置侷限在10-30公尺範圍內。由全 區域的地層位態變化特徵來看,斷層上盤(西側)的地層傾向都朝東,角度 約40-50度。 但是接近斷層帶的地層位態則產生改變,地層傾向也朝東,但傾斜角度變陡 ,約50-80度。另外,斷層下盤(東側)的地層傾向也都朝東,但傾斜角度 變緩,約2-25度。 因此,由接近斷層兩側的地層位態而言,北勢坑斷層的上盤(西側)地層傾 角約50-80度,斷層的下盤(東側)地層傾角約2-25度,明顯 表示斷層兩側 地層傾角有巨大變化。 陳文山表示,這項調查也在永揚場址內的南側岩壁量測到「斷層剪切帶」, 位態朝西傾斜,約36-66度。結果顯示,「北勢坑斷層經過永 揚場址內的東 側,斷層走向約呈南北向」。 主席:多數學者認為場址非南化泥岩,不排除斷層通過場址 多位學者也對成大聲稱地質為南化泥岩有疑慮,擔任主席的林慶偉裁示,多 數學者認為非南化泥岩,應進一步調查。另外,林慶偉表示,不排除斷層通 過場址,連同周圍的破碎帶都要再做細部調查。 學者:地下水應全程貫穿、做多層多深度的微水實驗 環團表示永揚場址附近有豐沛地下水,但接受永揚委託的成大堅持沒有。中 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陳家洵認為,水位為何會上升、接近地表有水, 如何解釋?許多數據兜不起來,可信度低。他表示,濾水管應全程貫穿,不 同深度應全程採樣。 陳椒華表示,場址不透水布下有水,又填了很多土,建議把不透水布掀開、 土拿開,看有沒有水,「這最快」。 兩個月內重作兩張場址地質圖 最後專家決議,要重作兩張場址地質圖,以釐清場址地質、斷層通過場址情 形。第一張是1000分之1的場址地質圖,其中要有跨越場址中心的東西向剖 面。 第二張是1比5000分之1的區域地質圖,其中要有南2公里、北1公里、東西各 1公里的剖面圖。地下水部份,則等區域地質圖完成後再做。初步決議應全 程貫穿4口井,並做多層、多深度的微水試驗。 備註:本文轉自 朱淑娟部落格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 朱淑娟公民記者 http://www.peopo.org/shuchu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08.190
文章代碼(AID): #1A4xLORB (media-chaos)
文章代碼(AID): #1A4xLORB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