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 真正的男人

看板media-chaos (媒亂(媒體亂象))作者時間15年前 (2010/04/02 00: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castnet.nctu.edu.tw/view.htm?ar_pk=1813 丁牧群 追求感動的當下 記者 張雅晴 報導 2009/12/21 丁牧群,喜歡花襯衫和一切新鮮的事物。(圖片來源/丁牧群) 穿著花俏的襯衫,臉上掛著紅色邊框眼鏡,身型高挑,腳上踩著色彩鮮艷的球鞋,配上一 張娃娃臉和漫不經心的笑容——這就是丁牧群,一個不受拘束、熱愛故事的男人。 「因為我喜歡聽故事,寫故事,所以才會想當記者。」收起玩笑的話語,丁牧群一談到自 己的工作,馬上正經起來。在丁牧群看似散漫的個性背後,藏有對於記者工作的無限熱情 和堅持,這也讓他在二○○三年美伊戰爭爆發時,成為少數到伊拉克採訪的台灣記者之一 。而對於故事的喜愛和記者必備的文字能力,早在丁牧群小時候就開始培養起來了。丁牧 群出生於土城的眷村,從小就被大人戲稱是包打聽。有趣的是,丁牧群的媽媽經常以三塊 錢為奬勵叫他寫故事,他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寫了好多的小故事。但事後回想起來,丁牧 群笑著說,媽媽那時忙著家務,叫他寫故事應該只是想打發他而已。 一直到三歲,丁牧群才第一次見到爸爸——一個畢業於黃埔軍校卻因匪諜汙名而入獄的老 兵。丁牧群回憶起父親,形容他是個在餐桌上提到不懂的成語,就會馬上翻辭海來解釋的 人。由於父親無罪獲釋後在學校兼任國文老師,丁牧群在耳濡目染之下,文學底子也打得 十分紮實,大學時還被編劇課的老師相中,替當時知名的偶像劇「母雞帶小鴨」撰寫數集 劇本,並在連續劇上映後寫了同名小說。大學還沒畢業就已經出版小說、當起編劇,但是 丁牧群仍然抱持著當記者的夢想,因為「沒有一個編劇會寫出比新聞更精彩的故事。」他 這麼說。 戰地採訪 體驗人性衝突 當丁牧群實現夢想,成為一位新聞記者時,眷村帶給他的流亡性格又開始蠢蠢欲動。「我 是無法安於現狀的人,所以我最討厭別人問我以後有什麼規劃,因為無法預測的未來,才 能讓我感覺活著的價值。」丁牧群認真的說。二○○三年,將近四個月的戰地記者生活, 滿足了他躁動的心,也讓他對記者的角色有了更深的認識。一開始,丁牧群被中東的沙漠 景色所震驚,但最後真正感動他的,是人。跟著慈善團體紅新月從科威特進入伊拉克,難 民集體的行討、惡劣的生活環境和混亂的社會秩序,是從小生活在台灣的丁牧群無法想像 的。「那就像是個阿里巴巴的世界,聽到空襲警報的時候,我才驚覺這是真的戰爭,不是 演習。」 某日當丁牧群和紅新月來到巴斯拉近郊的小村落準備發放救援物資時,居民湧上來向他們 乞討,但不是要錢也不是要糖果,而是要水。村落的水源因為戰爭被污染,六百多人面臨 無水可用的窘境,村民急著搶礦泉水,甚至拿出刀棍互搶物資。丁牧群這時看到一個小女 孩獨自扛著許多物資,走向土堆砌成的「家」,他連忙拿出相機捕捉這一刻。但是在他猛 按快門的同時,小女孩突然蹲下來哭泣。「其實在那裡,各國的記者都瘋狂了,看到什麼 可以拍就拼命拍。」丁牧群回想起那一幕,舉起手重重拍了一下額頭,目光暗下「但是那 一瞬間,我真的覺得我是個混蛋。」 兩個伊拉克小姐妹在領救濟物資的途中遇上丁牧群的相機,她們相擁掩面,不知如何抗議 。(圖片來源/丁牧群) 小女孩的父母正排隊搶領救濟物資,在各國記者環伺身影中,落單的她顯得十分恐懼。( 圖片來源/丁牧群) 當慈善機構的卡車駛離村落時,當地的小孩沒有大聲感謝,反而拿起石頭往車子丟。面對 這樣尷尬的處境,丁牧群後來漸漸理解,那些憤怒才是居民真正的情緒,他緩緩地說,「 在那裡,人性已經被扭曲了,即使戰爭結束,這些傷害也無法避免。」在活生生的戰爭中 ,不斷的接受各種刺激,丁牧群的感受能力頓時放大,他發現自己面對人性所產生的種種 感動,已經讓他上癮,他渴望更多的感動、更強烈的情緒。不論這些情緒是好是壞,這種 渴望加深了他對於記者這個行業的熱情。因為父親的關係,丁牧群深信戰爭會讓一個人更 有深度和厚度,過去他甚至遺憾自己沒有遇過戰爭,但經過這次美伊戰爭的採訪經驗,他 終於如願以償。 事件背後 寫下精彩故事 丁牧群搔了搔頭說,他當然也困惑過記者的尺度要在哪裡。但是他後來想通,重要的是自 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起碼,我要有一個讓我自己信服的理由。就像是如果我不報,有些 事情就永遠都不會被看見,那麼我就還是會報。」秉持著這樣的衝勁,丁牧群只希望,讀 者看到報導都能夠有共鳴,深不深度反而不是他的重點。敢不敢、快不快、準不準,是丁 牧群對於自己的要求,他認為記者有沒有能力和膽識去觸碰某個議題,對報社的記者來說 才是最大的考驗。 從開始跑新聞,丁牧群就堅信「最好的故事一定在當事人身上。」雖然跑的是司法新聞, 但是他卻總是有辦法拋開硬邦邦的判決書,寫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丁牧群說,司法沒有 絕對的好壞,也沒有人是絕對的好人或是壞人,所以他不可能只從法官或是檢察官的角度 來看事情。很多事情在法官的眼裡只是小東西,可是對當事人和他們的家屬而言,卻可能 是人生中遇過最大的事情。在這些事件的背後,其實是藏著喜怒哀樂之外更多的故事。人 性的愛恨情仇與貪嗔痴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身上展現,形成人的互動,這就是丁牧群 想要捕捉的。 雖然社會上普遍認為現在的媒體環境不佳,但是丁牧群對於他的工作仍然熱情不減。「現 在的媒體環境好嗎?我不認為有糟到哪裡去,跟幾十年前比起來,簡直是好太多了!」在 他看來,新聞不應該是由精英挑選過後、呈現在大眾面前的媒體。丁牧群說,現在的記者 能夠發揮的議題比起過去還要豐富,受的限制也少,是很大的進步。即使過去他曾經認為 ,記者總是站在事件外冷眼旁觀,但是經歷了幾個重大的新聞採訪後,丁牧群發現,能夠 面對每一個當下並且寫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是他的職責,也是他關心這個社會的方式。 這些故事也許有喜有悲,但都是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真實的故事。 「其他事情什麼都不重要了,就是這一刻!」丁牧群激動的形容他對於新聞採訪當下的感 覺。就是這種對於感動的追求,讓他在工作時始終樂此不疲。只有記者這樣充滿變化的工 作,才有辦法滿足他那永遠異想天開的頭腦、自由奔放的性格。背上背包,丁牧群帶著笑 容,自信滿滿的迎接每一個未知的明天。 丁牧群戰地採訪攝影作品 伊拉克人面對戰火,身上能保護幼童的,只有頭巾。(圖片來源/丁牧群) 三個伊拉克小孩合力搬著ㄧ箱剛領到的救濟物資,相片洗出來後丁牧群才發現,他按下快 門的瞬間,小女孩在哭泣。(圖片來源/丁牧群) 伊拉克母親怯懦地向丁牧群伸手,他拍完照,掏掏口袋,不知能給她什麼東西。(圖片來 源/丁牧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229.1
文章代碼(AID): #1BjCd-Ia (media-chaos)
文章代碼(AID): #1BjCd-Ia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