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我先偷看的民族誌幾部片
說說我先偷看過的四部影片。
這一年來,我驚喜的發現紀錄片在所謂「客家」的這個類域上,有著很不可思議的
成長,不論是在關於紀錄片攝製、賞析的課程開設,或是在將紀錄片題材鎖訂於
「客家族群」的,都有著明顯數量上的增加。
這次得以先觀賞吳平海導演拍攝的兩部關於新移民女性的紀錄片
(兩部同時入圍民族誌影展)《謝婷與她的歌》和《漂洋過海的家》,
不禁驚喜著一個男性導演居然也能將片裡的外籍女性刻畫的如此細膩,
而影片也確實替我開了一扇關於新移民女性的知識之窗。
已解散的交工樂隊曾有一首描寫越南新娘的歌曲「日久他鄉是故鄉」,
歌詞中寫到:「朋友辦,識字班,走出角落不孤單。識字班,姊妹班,
讀書(識字)相聯伴。姊妹班,合作班,互信互愛相救難,合作班,連四方,
日久他鄉是故鄉。」
這段歌詞恰恰是《漂洋過海的家》最好的註解,影片追蹤了外籍新娘在「家鄉」
與「台灣」的生活狀況,除了比較差異性之外,也更讓觀眾聆聽這些移民女性的心聲。
我非常驚訝她們的國語竟然講的如此流暢,甚至更有的人當起了語言的老師,
教導著台灣民眾她們(東南亞)的母語,這不也是一種可喜的文化交流嗎。
而另一部只有18分鐘的《謝婷與她的歌》也同樣的觸及了鄉愁、語言、以及不同文化
的衝擊面,利用歌曲串起整部影片的架構,雖然短,但卻緊密扎實。觀賞完這兩部紀
錄片後,我認為最可貴的,除了導演用心的田野觀察外,還有影片的內容也敲碎了一
般大眾所認為外籍新娘總為是成為台灣社會額外負擔的負面觀念,
更證明了外籍新娘其自身的價值。
再來談談《無偶之家,往事之城》。這是由長期關注同志議題的陳俊志導演所拍攝的。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電影工作者說過:「如果你能持續紀錄一件事物十年,那這一定會
是一部好的紀錄片」。這句話套用在陳俊志身上似乎蠻合適的,或許也因為如此,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已經突破以往同志紀錄片總是描寫著要將同志去污名化,
或是進到被攝者的內心訴說著外在輿論的龐大壓力,而是逆向而行,將一切自然看待,
不畫框自限,歌誦著「情感」(愛情、親情)的偉大。在敘事形式上也更加大膽,
近乎跳接的非線性畫面組合,在觀者有意的情形下好似也有種莫名的魅力(這
點見人見智)。假如是個陳俊志紀錄片的影迷,或許也可來仔細看看在經過不同
政經社會時期其所拍出來的同志紀錄片究竟有何不同之處,怎麼轉型的。
最後,我想介紹一個很特別的片子(我看的很開心)─ 《黑吉米》。
這部片描寫著一個美日混血兒,爸爸是個黑人美國大兵,而媽媽則是個道地台灣女性。
爸爸在美軍撤退時就回去美國了,於是「黑吉米」就在台灣漸漸長大了,
而他還是個同志。
在這部只有16分鐘的紀錄短片裡,或許並沒有那麼深入的去探討原生種族、性別、
歷史上的議題,但在利用反諷動畫、溫柔音樂(名音樂人李雨寰的配樂)的串場之下,
拋開了原本應屬於黑吉米的沉重行李,成為一部令人笑中帶淚、難以忘懷的散文小品。
同時在這個總是缺乏「男性」的成長家庭裡,你也可以仔細注意這個分屬男性、
女性的性格是怎麼樣分別發散在不同的家庭成員裡,以及他們如何一路成長的有趣軌跡。
在這屆以「家」為主題的民族誌影展裡,我想社會上若能有更多上述影片
(或其他我沒看過的)的主旨和精神能夠漸漸注入,並開始影響著主流的思維方式
的同時,我們期待的多元社會,以及對「家」的窄義認知,也能夠更寬廣、開闊。
--
民族誌影展 9/30~10/4 : http://www.tieff.sinica.edu.tw/index.html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15.27
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43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