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不負責任影評:《狗仔隊》(小雷)
《狗仔隊》是由電視影集導演Paul Abascal執導演筒,梅爾吉伯遜監製的作品,故事講述
一位男明星博‧賴拉米由於電影大賣而聲名大噪,引來許多狗仔隊拍攝他的私人生活,甚
至影響到他的人身安全。在某次飛車追逐中,狗仔隊的車失事撞上賴拉米一家人,導致他
的孩子腦部重創。狗仔隊們肇事後不但沒有逃逸,反而拍下車禍現場照片,大發利市。後
來博賴拉米覺醒了,以自己的方式,狠狠地教訓了嗜血的狗仔隊……。
好萊塢拍攝的媒體亂象相關電影其實不少,如勞勃迪尼諾的《千釣一刻》("15 Minutes"
)就是典型「全民狗仔」的範例。原本期待由梅爾吉伯遜監製的作品能夠為這個通俗劇的
題材,注入不一樣的氣象。影片的前半個鐘頭十分精彩,將狗仔隊尖酸苛薄的惡形惡狀描
述令人髮指,既寫實又極富戲劇張力,不禁令人懷疑這是某位明星的真實告白(有一幕指
出很有可能是老梅親身體驗的故事,容後再述)。然而,到了影片的後段,卻成為一部不
折不扣的復仇電影:男主角從一位飽受媒體壓力的明星老爸/丈夫,搖身一變成為馬蓋仙
加皮爾斯布洛斯南,不但設計了許多反圈套,讓當初陷害他的狗仔隊們一一走進死胡同,
後來還自導自演了一場引蛇出洞,騙過了警方,抓到狗仔隊的頭兒,然後再以英雄之姿出
現在萬人空巷的電影首映會上,接受無數觀眾的掌聲與媒體的鎂光燈……。
嗯嗯,獲得空前的勝利。然後呢?沒有了。這部電影只告訴我們,如果你被狗仔隊偷拍的
話,不要怕。將上班的外套藏起來,穿上S型的超人裝,然後你就可以再度演出一場美國
英雄主義的勝利戲碼。套一句平時我們最常對明星的風涼話好了:「他該不會真以為自己
在拍電影吧?」
西方國家最重視的,就是個人的隱私權。而在龐大的報業資本主義的競爭下,逐漸地產生
所謂的「黃色新聞學」與「小報文化」。就像「壹周刊」或「時報周刊」一樣,這些小報
著重在於膻色腥圖片的呈現,而非真實報導文字的描寫。因此,圖片的來源成為一則新聞
是否成立的關鍵,狗仔文化也在這種風氣之下相形而生。
媒體亂象其實有許多面向可以談,《狗仔隊》的前頭也帶出不少討論點,如狗仔隊的頭頭
說了一句頗有哲理的話:「大家都只想吃牛排,卻不肯跟屠夫約會。」一針見血地指出嗜
血觀眾的偽善與狗仔隊之所以存在於社會的原因。但電影的後半段卻乏善可陳。正反兩方
的追逐鬥智固然精彩,情緒的切換卻過於一廂情願。調查此案的警官似乎找到可以定男演
員罪的證據,卻隱而不提;許多相關證據(如裝在男明星家中的監視器)事後調閱錄影帶
都可證明男演員其實在自導自演,但這些證據都在「伸張正義」的無限上綱,而被搓圓子
湯搓掉了。這部電影擺明就是一部「曾經受過狗仔隊騷擾的電影製片,為了一反不平之怨
,拍了一部英雄電影來懲罰那些狗仔隊」,藉以自瀆罷了。
而根據許多跡象顯示,這位為了心理平反的阿Q先生,很有可能是本片的監製大人:梅老
自個。在某場男演員接受「抓狂管訓班」(Anger Management)的戲裡,心理醫生拿了一本
空白筆記本給男演員,請他將所有會令他憤怒的事情記在本子中,藉由紀錄處理情緒的方
式來審視自己EQ控制的狀況。心理醫生還饒富興味的說了一句:「這方法很有效,我的
某位病人靠著這種方法獲得極大的助益。」最後一幕,男演員走出咨詢室,離開之前將筆
記本丟進垃圾筒,鏡頭帶到某位坐在垃圾筒旁邊的中年男子,拿著一疊厚厚的日記本,做
著筆記。那人不是別人,就是該片的監製,梅爾吉伯遜。
其實我很想知道,在拍完這部片子後,相關演員是不是繼續被狗仔隊騷擾,還是從此被列
入安全名單,狗仔隊敬而遠之呢?呃,我想,《狗仔隊》這部電影除了補償了現實生活中
,被騷擾的明星們無法痛揍狗仔隊的心理願望外,其他的價值……呃,我還真想不出來了
呢!
--
人說:"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
我說:"A stupidity a day keeps Einstein away."(一天蠢事一樁,豬頭不用化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60.195
※ 編輯: jimulder 來自: 61.224.48.12 (05/21 23:35)
推
10/26 00:23, , 1F
10/26 00:23, 1F
→
10/26 00:23, , 2F
10/26 00:23, 2F
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